文丨十里荷塘秋水长
如何利用电视节目来引导普通民众读书一直是个让很多人比较挂心的事情,毕竟这么直观的媒介能引导观影就应该可以引导读书,而阅读是我们每个人终生都不应该忽视甚至淡漠的一个提升自己的必要且首要的途径。
一直到电视节目《一本好书》的出现,终于那些在人类历史上熠熠生辉的经典著作的书名开始出现在主持人的介绍中,在嘉宾们的谈论中书本身的价值被解析和证实,毕竟很多事情本身是很难被说清楚的,那么经典的图书就是让人了解这个世界复杂性的绝佳样本。
就好像航海的导航仪和巡天的望远镜一样,好书可以让我们能够连接世界文化财富和自己之间的关联。《一本好书》的电视节目是帮读者去认识某本书是不是适合自己的一个“阅读试衣间”,那么这本纸质书则是选取了阅读十本好书的节目制作过程有趣素材,制作出来的独具营养的一道菜品,换句话说,就是帮助读者攀爬经典书山的登山杖。
这本书选取的十本好书分别是《月亮与六便士》《霍乱时期的爱情》《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三体》《麦田里的守望者》《查令十字街84号》《万历十五年》《暗算》《尘埃落定》,单看这十本书的书名,你就明白为什么这本纸质书售卖的数字一路走高了。
01 《月亮与六便士》在本书中的剖析体例和核心价值所在
就像《月亮与六便士》在本书中的体例是先简介、再部分精彩书摘、作者简介,之后则是讲述人的剧场,黄维德和何雨桐等人饰演了书中的不同角色,然后嘉宾朱大可、蒋方舟和陈晓楠为大家对这本书进行了个性化十足的解读,在他们的解说中,我们会更了解毛姆的伟大,并不是说简单的在月亮和六便士之间形成了一个鲜明的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毕竟理想和现实在很多时候也是可以相互兼容和妥协、包容的。
毛姆自己说他本来是要写一个特别自私、绝情、可恶的好色之徒,但是最终却发现把主角斯特里克兰刻画成了一个“伟大的理想主义者”,在很多阅读者心里好像就给普通民众提出了一个选择题:你究竟是要代表了理想的“月亮”还是要低下头去捡拾代表了现实的“六便士”?
然而如果毛姆仅仅只是写到这种程度,那这本书就绝对不会成其为经典之作的位置。斯特里克兰的原型大家都知道是画家高更,作品中的斯特里克兰是在自己事业成功的中年之时忽然离家,事情真相的反转是既没有第三者带来的外遇,也没有钱,更没有科班训练,但是斯特里克兰就是感觉自己“必须画画”,而且居然真的创作出了伟大的绘画,不仅让画廊经纪人叹为观止,更是在那个塔希提岛的密室里留下了满壁辉煌伟大的壁画,斯特里克兰叮嘱妻子在他死后将这些画作付之一炬。
几个嘉宾在言谈中指出了人生的不可预期正是因为在月亮与六便士之间摆动。而这就是永恒的真相。
你看,这就是这本书和这个节目的有趣之处了,将经典原著在各位艺术家老师的解读和解构下,让我们认识到更多不一样的阅读上的个人感受,也带来了更为丰富多元的思考空间。
02 阅读究竟读什么?《一本好书》为我们带来阅读的最佳范例
上次和家里的父母聚餐已经是一年多以前,我们三代十几个人在一起,发现小孩子们动不动就去看手机,老爷子不高兴了,说:“你们还有没有点规矩呢?你们要是读书多了就知道什么是和老人在一起该尽的孝道,而不是攒个饭局,一群人坐在那里玩手机!”小辈们都面红耳赤地收起了自己的手机。
老爷子是发牢骚,但是说的很有道理。真正的阅读其实是悄无声息的,在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气质方面耳濡目染、日积月累加以变化的一个过程。
阅读在现今视频满天飞的时代,究竟靠什么来吸引读者,读者阅读的过程读的究竟是什么呢?
拿《万历十五年》的阅读来说,这本书本身体量不大,为什么吸引了那么多读者?简单地来说是因为这本书在历史研究的撰述体例上是个突破,从一个特定的年份进入,“东拉西扯”,哈哈,其实客观地说是前后观照、前拉后扯,最后分析了一个朝代的兴衰。
作者黄仁宇先生研究万历十五年这段历史的最核心亮点是让读者看到了那些历史潮流中的“人”,他用史料塑造了一组历史的群像,这群人之间的关联就是万历和周围人之间的关系,人的命运最终被群体里的关系结构锁死了,即便你作为个体有超群的能力,在当时的各种人际关联的群体结构中,也无法起到明显的作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很多人都会引用,但是绝少有作家这样来梳理历史,探讨某段历史背后的经济和社会命运走向之间的关联。
而黄仁宇先生作为研究明朝历史经济的专家,他通过自己的作品表现出了明朝那个庞大的群体机制的结构,即便是张居正、海瑞,也无法改变明朝的社会经济关系和利益分配格局,因而这个明代的兴衰从这一个年份上的表现告诉了我们历史中的某些真相,而这就让我们明白了人与人之间关联的重要性。
所以说,这《一本好书》才是我们目前阅读图书时的最好解读范本。你认同吗?(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