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界县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
关于作者:
川端康成:日本文学界“泰斗级”人物,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1968年以《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代表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川端康成先生是继泰戈尔之后亚洲第三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
其中《雪国》是川端康成的第一部中篇小说,是他著名的唯美主义代表之作。
书摘:
1.这当儿,姑娘的脸上闪现着灯光。镜中映像的清晰度并没有减弱窗外的灯火。灯火也没有把映像抹去。灯火就这样从她的脸上闪过,但并没有把她的脸照亮。这是一束从远方投来的寒光,模模糊糊地照亮了她眼睛的周围。她的眼睛同灯火重叠的那一瞬间,就像在夕阳的余晖里飞舞的妖艳而美丽的。
2.她的脖颈,淡淡地映上一抹杉林的暗绿。
3.生存本身就是一种徒劳。
4.黄昏的景物在镜后移动着。也就是说,镜面映现出的虚像与镜后的实物在晃动,好像电影里的叠影一样。出场人物和背景没有任何联系。而且人物是一种透明的幻像,景物则是在夜霭中的朦胧暗流,两者消融在一起,描绘出一个超脱人世的象征世界。特别是当山野里的灯火映照在姑娘的脸上时,那种无法形容的美,使岛村的心都几乎为之颤动。
5.这是一幅严寒的夜景,仿佛可以听到整个冰封雪冻的地壳深处响起冰裂声。没有月亮。抬头仰望,满天星斗,多得令人难以置信。星辰闪闪竞耀,好像以虚幻的速度慢慢坠落下来似的。繁星移近眼前,把夜空越推越远,夜色也越来越深沉了。县界的山峦已经层次不清,显得更加黑苍苍的,沉重地垂在星空的边际。这是一片清寒、静谧的和谐气氛。
女子发现岛村走近,就把胸脯伏在窗栏上。这种姿态,不是怯懦,相反地,在这种夜色映衬下,显得无比坚强。
6.缀满银河的星辰,耀光点点,清晰可见,连一朵朵光亮的云彩,看起来也像粒粒银砂子,明澈极了。
札记:
第一次在书店寻书时发现的《雪国》,是因为她套胶封面下纯白的下着雪的脸庞深深地吸引着我,上面只有作者的名字,和此书获得过诺奖,此外,没有任何多余的介绍。
但那几座在雪中浮现的和式房屋,那屋外的几棵柳树,那不知是晨曦还是夕阳中结群飞过的大雁…在一定程度上,我似乎可以透过封套直直看到她的内里。
一定是和封面一样,晶莹、无瑕、却又透着点点哀思……
所以,一年前看上的书,终于在几日前读完了。
其实小说人物先很简单:岛村、驹子、叶子,构成的,但我不清楚这小说是否是爱情小说(但确实是),但不可否置的是这其中驹子对岛村的感情。
通篇看来,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片段不过是驹子每次偷偷看望岛村的时候,因为女人家怕被别人看见说闲话,驹子总是从偏僻的地方艰难的走上去,去岛村的房间。那时的岛村或许仍在睡梦中,但驹子不会将他吵醒,所以每次岛村醒来时几乎都能看见驹子安静的坐在梳妆台前,那段描写真的很美:“镜子里白花花闪烁着的原来是雪。镜中的雪里出现了女子通红的脸颊。这是一种无法形容的美。……”
是的,我透过纸张感受到了驹子美颜下的纯情。
第二个片段则是岛村在想为何驹子总是爱把带来的拨子、段和服这类东西撂在他的房间里。
其实,我想这便是一个女人对所爱男人的感情。有时候,她不会用言语或肢体语言将其爱表达。驹子的感情,很细腻,似雪国的晶莹的雪,似森林深处的山泉水,干净、清冽。也像从未涉世的鹿子,但她对岛村的爱是无法改变的。
驹子像小马驹,叶子像小猫咪。(请容许我将她们如此比喻)
我知道驹子要的只是和岛村在一起,我好像也知道叶子要的是自由。
这场微妙的情感,在那场银河漫天中倾泻而下。
后来我去搜索了“雪国”,才知道那是日本美丽的雪乡——越后。
书中的景色描写,不仅又让我想起了《哪啊哪啊神去村》中的风景。
我只能说:在那里,人情和自然相互映衬,人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不带来自城市的灰尘……
而这些,都是我所向往的一切。
雪中朦胧的景色,朦胧的爱情,带着凛冽的雪风,混着女子脂粉的气味,携着那晚银河漫天下的奔跑……
穿过界县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
作者写作背景:
日本文化在历史长河,以真实为基础,自立地生成“哀”的特殊品格,并继而形成浪漫的物哀,幽去的空寂和风雅的困寂三者相同的传统文化精神。
《雪国》中驹子真心爱上岛村,不能自持,岛村清楚的知道驹子迷恋上他,但他认为驹子的爱情追求甚至她的生存本身就是徒劳的,可悲的,岛村在驹子为生活而生活,为爱情而爱情的这一女性悲哀的苦海是飘荡着他的内心为苦涩所浸泡。
岛村倾心叶子,叶子可望不可及,这种虚无感和物哀是相同的。
川端康成把现实抽象化,把虚无世界对世相的感动贯穿在人情世相中,暗示人生徒劳。
在《雪国》里,川断康城超越了世俗的道德规范,在朦胧中展示事件,创造出一种虚幻的美,超越现实美的绝对境界。
他所守望的是一片看不到的颗粒的精神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