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两个积极性”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是一个亘古存在的政治话题。只有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反正发展,否则国家要么陷入内乱甚至分裂,要么失去活力,只是衰退最终走向灭亡。
我国古代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总体上是中央集权占据主导的。期间几次大的分裂时期,都与地方势力过大有关,地方势力过大会威胁到中央的统治,甚至造成割据混战局面。元明清的统治者不断加强中央集权,确保了延续千年的大一统局面,然而,这样高度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极大地遏制了地方的积极性,自主性,社会上出现的新兴生产力因素被扼杀在萌芽状态。使封建的腐朽统治又延续了好几百年,成为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一个重要原因。
社会主义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央和地方政府都代行人民的权利,代表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因而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统一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始终尽力做到既能保证号令统一,又能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作为国家治理的头等大事,既要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权威,又赋予地方更多的自主权,使两个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形成上下一条心,合力办大事的局面。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自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政府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的理念,一路走来,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和无愧于时代的业绩,深深的践行了“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的公仆情怀和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