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声音的高与低》教学反思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而振动的幅度决定着声音的大小,即音量的大小。学生研究声音时,已经开始将听到的声音与物体的振动联系起来。在本课,学生将通过多种探究活动,去认识声音的另一个基本属性——音高。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表示。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通过描述尺子伸出桌外长度不同时,振动的快慢和发出声音高低的变化情况,提高学生进行有根据的推测和科学操作能力。

联系实际生活,学生可以猜测到音高可能跟物体的长短、薄厚有关。在实验中,我发现学生已经可以独立完成实验的整体规划和测试了。先将尺子伸出桌外的长度进行长短分类,由短到长,标注具体的数值;随后,有了上节课的经验,学生都知道要尽量保证每次施加给尺子的力一致,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在实验中,学生发现了一个小问题,由于我们实验室只有塑料直尺,没有钢尺,所以弹性不佳,导致当尺子伸出桌外的长度过短时,振动幅度太小,发出的声音小,音高也很低,容易误导学生的判断。最后学生自己解决了问题,统一将长度按比例适当增加,实验误差会大大减少。由此可以看出,孩子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