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家08:成长 规划与迭代 #
近几年国内互联网发展之神速,精益创业、敏捷等思维方式被众多创业团队所推崇并实践。网络上也不少文章在谈创业团队如何保持有效的沟通,如何做到既灵活又不失控,既有套路又不刻板,更多谈论的是思维或工具。
经历过500强外企的传统软件产品团队,以及国内互联网中大型产品团队的研发和运营过程,也经历过从0-1的互联网创业(目前2次创业),尝试各种沟通与协作方式,这里简单说说我对创业团队有效沟通与协作的前提思考。
前提一:目标清晰
包括3个层面:
1、团队的长期愿景。未来的我们将成为什么样子,让每个人知道我们的目的地。俗称“画大饼”,但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2、短期的目标。为了实现长期愿景,最近1-3个月或6个月我们要达成什么具体的目标,验证什么,要做哪些事。
3、近期的计划。包括当月、当周、当天的具体工作任务,可以落地的行动。
目标分解的道理其实很简单,但令人奇怪的是目标不清晰的情况并不少见,当然这里的职责主要在管理者。比如,大的方向频繁调整,甚至没有短期目标,团队成员就会迷茫和疑惑到底在干什么。尤其是创业团队的不稳定性因素较多,现实中往往容易被忽略。
创业团队无法做完美而细致的中长期规划,但以上三类目标不可少,且目标需要清晰地定义、讨论并达成一致,阶段性地验证、反思或微调。
前提二:职责明确
明确团队每个人负责的工作职责,协作流程,以及制定每个环节中的输入和输出。
先说分工和协作流程。不同阶段产品团队的分工方式完全不同,举个之前创业初期团队的例子,有4种角色:运营1人、产品1人、设计1人、技术3人。进行如下分工:
市场调研与用户研究,由运营人员和产品经理共同完成,他们有共同的目标,也有各自关注的侧重点;需求收集由产品经理负责,在需求分析与细化环节,让设计师甚至技术人员部分参与;开发及运维,自然由技术人员负责,内部测试实行全员互测,产品经理也参与,前期无专门的测试人员;外部测试由产品负责,让运营、少量天使客户等参与进来;内容和活动运营自然由运营人员负责,用户运营让产品经理部分参与。
这样分工主要考虑因素:1、将团队目标与成员的个人目标相结合。以上面的团队为例,设计师希望转型产品经理,就安排参与部分产品经理的工作,比如根据客户场景进行业务流程的梳理、产品原型的设计等,这样也有利于设计工作。2、互相渗透、互助协作。虽然4种角色的工作职责不同,但都互相渗透部分工作、互相帮助补位,就能让各自更了解对方的工作思维。这是除了在主要环节开说明会、评审会等方式以外,较为有效的一种方式。
另外,团队中每个人的输入输出,是沟通与协作的信息载体。只要达到目的,有效且高效,用什么形式都无所谓。再举前面设计师想参与部分产品经理工作的例子,从需求到设计,产品经理可以输出整体的“用户场景流程图”及场景说明,设计师就可以依据场景参与部分“产品结构图”、“信息结构图”及原型,最后由产品经理进行合并、确认并讨论。此时,共同输出的PRD,就可以用原型,加上场景流程图和信息结构图等等,再用文字增加关键的逻辑说明。这相对于完整的Word版PRD,更直观易懂,更不拘泥于格式,同时也是技术人员容易接受的一种形式。
结束语
有效的沟通与协作,是为了让创业团队能够团结一致并高效前行。当目标清晰、职责明确后,就能大大降低沟通成本,剩下的只是考虑如何用工具,进一步高效且有效。
产品家,毕生之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