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福布斯》杂志评选《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为十本最具影响力的书之一,其作者史蒂芬·柯维博士在美国学界被誉为“思想家”,入选“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被《时代周刊》评为“人类潜能的导师”,被《经济学人》杂志推举为“最具前瞻性的管理思想家”。柯维博士认为一个人的成长要经历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
从依赖区到独立区需要三个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实现个人领域的成功;从独立区到互赖区需要三个习惯,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实现公众领域的成功。第七个习惯是不断更新,不断学习,以适应新的未来。这七个习惯贯穿一个人从依赖期到独立区,再到互赖期,从个人的成功走向公众领域的成功。
阅读本文,您可以对"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之二:以终为始"一学就会。
一、什么是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就是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首先要确定您的目标或目的,这样所设定目标与您目前所处的现状之间的差距就是您努力的方向,您的行动都要围绕着这个目标或目的。有了目标,就好像有了使命一样,确保您每天都向着这个目标努力而不懈怠,避免日常的所作所为与目标的南辕北辙。有了目标,还可以帮助您对您目前的处境了如指掌,不会在所求目标的过程中偏离方向、不会白忙一场、瞎费工夫。
二、为什么要以终为始呢?
原因在于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的创造。
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先在脑海里酝酿构思,这是第一次创造,即智力上的创造;然后付诸实践,这是第二次创造,即体力上的创造。以建筑为例,建造房屋之前,必须有先有详尽的设计图纸;而绘制设计图纸之前,则必须先在脑海里构思。这样,有了设计图纸之后,再有施工计划,最后按部就班才能完成建筑。假使构思设计稍有缺失,有时是无法弥补的,即使可以弥补,也可能是事倍功半。
也许有些人的第一次创造未必都经过有意识的设计,这可能源于他们自我意识的薄弱,不愿主动设计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没有自己力所能力范围掌控自己,而是将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轨迹掌控权拱手让给家庭、同伴、同事、朋友或外界环境的压力。
以终为始就是第一次创造。无论是对个人、对家庭或者对组织而言,在做任何计划时,都应该先拟出愿景和目标,并据此塑造未来,全心身地专注于自己重视的愿景和目标上。这相当于自己主动掌控构思设计,而不是由外部环境、他人安排或旧的习惯决定。
三、养成“以终为始”习惯的路径
路径1:确定自己最看重什么
以终为始习惯是《高效能人士人士的7个习惯》中的第二个习惯,也可以说,以终为始习惯的养成要以“主动积极习惯”基础。养成主动积极习惯的人能够在刺激与回应之间掌握了选择的自由,即,掌握自我意识、想象力、良知、自主意志的自由。因此路径之一就要依据选择的自由来确定自己最看重什么。
利用自我意识检查我们的思维方式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基于正确的原则;利用想象力制定我们渴求的人生目标,确定奋斗的方向和目的,搜集与个人愿景宣言有关的素材;利用良知作为罗盘来审视我们独特的聪明才知和贡献手段,帮助我们明辨是非,判断思想、言行正确与否;利用独立意志更加强化自我意识,确保在“确定自己最看重什么”的过程,不会轻易地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每个人依据自我意识、想象力、良知、独立意志这些选择的自由,来确定自己的生活中心可能会各有不同,可能是:
以家庭为中心
以父母为中心
以子女为中心
以配偶为中心
以财富为中心
以工作为中心
以学习为中心
以名利为中心
以享乐为中心
以朋友为中心
以敌人为中心
以宗教为中心
以自我为中心
无论选择以什么为生活中心都无可厚非,只是需要我们有智慧地平衡、协调和整合自己确定的生活中心所涉及有人、事、物,而这些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和整合能力都取决于自己的基本思维方式。
为什么说一个人平衡、协调和整合生活中心所涉及的人、事、物的能力取决于自己的基本思维方式呢,主要原因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能决定他的态度和行为,就好像凸透镜、凹透镜能影响一个人世界的观察一样。思维方式不同,产生的观念也就各不相同,确实的生活中心也就各异,就有可能对生活的各方面造成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对每个人来说非常有必要建立高效能的思维方式,而最具可操作性的就是途径就是以“正确原则”作为生活中心,利用这个原则中心去正确审视所有其他生活中心。
当然,我们并非无所不知。尽管我们对正确原则的认识和理解受限于我们对自己和世界本质的了解,但是我们的局限性是可以逐步改善的。如果以原则为生活中心,您对生命的认知、对平衡的感知,对事物的判断、洞察和理解,都可以成为正确原则的来源地图,同时有助于清晰了解自己的目标以及实现途径,进而激发出基于正确的资料做出更有意义且更易执行决策的智慧力量。
以原则为中心的人会保持冷静和客观,不受情绪或其他因素的干扰,纵观全局,充分考虑工作需求、家庭需要、其他相关因素以及不同决定的可能后果,深思熟虑后才做出正确的选择。
路径2:明确个人愿景
个人愿景相关于个人宪法,是评价一切的标准,只要心中秉持个人愿景,我们就有了以不变应万的力量源泉。个人愿景既是个人做出任何关键抉择的基础,也是在千变万化的环境和情绪中做出日常决策的基础。而每个人在明确个人愿景时是不能脱离自身角色的,人的一生会有各种各样的角色,比如,为人父母、妻子、丈夫、子女、员工、领导、亲友、朋友......等等,同时担负着不同角色对应的责任。因此在明确个人愿景时可以根据不同的角色领域来确定自己的个人愿景。
确立了个人愿景之后,我们就能随机应变,不必带着成见或偏见来对事态妄加推断,也不必因循守旧地给各种事物定性分类,而这一切都源自于一个人对自己的本性、人生目标以及价值观的不变信念。
在撰写个人愿景时,具体可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 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2. 自己要成就什么样的事?
3. 为此奠定什么价值观和原则
本文列出《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的个人使命宣言,以罗尔夫·科尔为例。
家庭第一
借重宗教的力量
在诚信问题上决不妥协。
念及相关的每一个人。
未听取正反双方意见,不妄下断语。
征求他人意见。
维护不在场的人
诚恳但立场坚定。
每年掌握一种新技能
今天计划明天的工作。
利用等待的空闲时间。
态度积极
保持幽默感
生活与工作有条不素。
别怕犯错,怕的是不能吸取教训
协助属下成功
多请教别人
专注于当前的工作,不为下一次任务或晋升瞎担
最后总结一下,罗马非一日建成,以终为始的习惯也并非一下子就能养成,但是我们亲身实践养成“以终为始”习惯的两条路径,再观其结果。在以终为始习惯养成的实践过程中,切记要带着清晰的方向和价值观来扮演自己的人生角色,要为自己人生的第一次创造负责,为改写自己的人生剧本负责,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价值观为行动准则,自由选择对外界刺激的回应,而不受制于情绪或外界环境的干扰。
本文图片来自于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