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第十品 庄严净土分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老山羊:
金刚经里面多次提到,佛问须菩提:如来在燃灯佛的时候,于法有所得否?我们前面都讲过,这个燃灯佛是古佛了,当时释迦牟尼佛在燃灯佛身边学习——这个就无法考证了,这是很久以前的一个古佛。那释迦牟尼佛在燃灯佛的地方于法有所得否?那我们在前面讲过,真正得法的叫得无所得,其实都是无所得。
当时,释迦摩尼佛还没有成佛,还只是一个修行人,或者说,是一个菩萨吧。那么为什么燃灯佛会受记呢?受记他将来能成佛呢?并不是释迦摩尼佛得到了什么大法,或者燃灯佛给他灌顶,对他特别的照顾。而是释迦牟尼佛在修行的时候,燃灯佛知道他已经体证到真正的无所得,才为他受记。
我前面讲过释迦摩尼佛和燃灯佛的这个故事。在这个故事当中,我们已经看得清楚,其实佛陀在那个年代,他已经没有我执了,他就破我执了。破我执其实就是菩萨了。那么这个故事讲那天城市布置得很庄严。他就知道燃灯佛要经过这条路,大家要欢迎。那么释迦牟尼佛,当时看到路上有个坑洼,里面有一些污泥呀,污水呀。
他就非常虔诚地把自己的头发散开,覆盖在这些污泥上面,让燃灯佛走过去。那这个就是没有我执我见了,一般的人是做不到的。所以,燃灯佛看到这样的行为就明白,释迦摩尼佛在当时已经体证到无生法忍了,就是没有我执我见了,所以才为他受记。
大乘佛教讲无生法忍,无生法忍就是到了八地菩萨,八地菩萨的境界非常高了。八地菩萨就是阿罗汉的境界。阿罗汉就是八地,八地以上。十地就是佛。他未来一定能成佛,所以燃灯佛为他受记。外面也有一种说法,说释迦牟尼佛在燃灯佛这里得到了大法,得到了秘法,实际上不是。
你没有体证到一切法空无我、一切法无我、一切法的空性,你想彻底的放下对实在的东西的这些执着是不可能的。
一个人只要认为自己是有所得的,只要有这样的念头,他的我执、他的自性见是不可能破的。
实际上,释迦摩尼佛体会到的,还是法的空性。一切法空无自性。我们大家学习金刚经也是一样的。你只有真正体会到一切法的空性,才能够去掉对一切法的实有感的这种执着。你就不会那么执着。我们现在的人对什么东西都执着,对金钱、对名利,对看上去你占有的东西的执着,对情感的执着,其实这一切你只要真正体会到它是空性的,你才能真正放下执着。有的人嘴上讲讲我对这个不看重,我通通放下了,其实这些都是空话。
金刚经的这段也是告诉我们,这是我们阿罗汉或者说八地菩萨——证到无生法忍的菩萨——体证的都是法的空性,提证的就是一切法无所得。
为什么我一定要反复强调这一点?现在外面很多——学国学也好,学法也好,学书法也好,学一切什么传统文化的东西都认为,我懂得比你多,我学的比你深奥,我体会的比你深刻,我的境界比你高。那这些心态,都是在自性见里边,都是在我执、我慢——就是功高我慢——里边,你要想解脱不可能的。
真正见法的人从来不会跟人家比较。我比你强,我比你好,我体会的比你深刻。在他那个地方已经打破这些东西,一切法都是空性,一切法无所得,他不可能有有所得的这种心态,去跟人家比较,所以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明白。
那什么叫无所得,无所得就是无住,我们就不执着任何东西。不执着任何东西当然你没有所得了,有所得就有所执着嘛。所以这个道理我们要反复地思维。真正的一切法,我们看上去,从世俗的角度讲,是生生灭灭的。一个法生起一个法灭,人生出来就要死亡,山河大地最后也归于消亡,生生灭灭,但是真正从胜义谛,或者叫第一义谛——那就出世间的说法,那就是佛法的第一义谛来说。
三法印就是无常,无我,涅槃寂静。
或者叫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最后落在寂静上面。一切法归于寂静、寂灭。
第一义谛来讲,我们每一个人在修行的过程当中就要去体会,要认真地去体会,我们每一个当下都是生生灭灭的。在每一个生生灭灭的当下,要去明白,其实每一个当下都是无常、无我、非实、无自性。大家一定要记住:无常、无我、非实——非实就是不是实在的,没一样东西是实在的——无自性,每一样东西都没有自性——自性就是永恒不变的,所以这个东西是没有的。在每一个当下,你明白它无我、无常、非实、无自性。
最终体证的就是第一义谛的法性即灭。啊,这个有点难哦。为什么说法性是寂灭的,就是一切万法你看上去它千变万化,看上去绚丽多彩,它最终归于灭,嗯,所以它的本性就是寂灭。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所以就是这样。以前有个故事嘛。一个老和尚,到家家门口去化缘。那家里正好有一个小孩出生了,正在办满月酒。他就说,哎呀恭喜啊,你们家里又多了个死人啊,人家要打他。
这老和尚为什么这么说?你家里出生了一个小孩,但这个小孩最终也得死吧?所以人的生命就这样,有生必有死啊。你生出来一个,那家里又多了一个死的。那这个话,虽然不好听,但是他也没有错。所以,这个就叫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看到一切生生灭灭的东西,他最终归于寂灭,所以从法性来讲,它就是寂灭的。
那寂灭的法性它是不生不灭的,所以我们要从现象上的生生灭灭,去体会它不生不灭的法性寂灭。这个话我讲了好几遍,所以大家慢慢的去体会啊。
佛教讲三法印,三法印很重要。所有讲佛法的人都要提到它。你不讲三法印,那就是邪说,叫邪知邪见,就是非佛说。释迦牟尼佛圆寂之前,告诉他的弟子,释迦摩尼佛灭度以后,什么是佛法?标准是什么?标准就是三法印。这个印就像我们的印章一样,就像我们写字、画画,你要盖上印章啊。你的户口本,你的什么东西,你要带这个印章啊,也就是你的印鉴。没有这个东西人家不承认你啊,就这个意思。
见法的人叫如如不动,我们经常在佛教里面看到这句话叫如如不动。他还动什么呢?一切法归于寂灭,他就安住在这上面,他无所住,最终落到寂灭,就是不生不灭,就是这样,这就是真正见法悟道的人。所以世间的这一切他还会执着吗?他还会被你牵着鼻子走吗?还有什么东西能束缚他的心吗?都没有。
刚才我好像看到大家在看什么,有一个什么内在的小孩,好像外面有这么一本书,叫内在小孩,我是没有看过。其实你学了金刚经,也没有什么内在的、外在的小孩。你去执着内在的,外在的小孩,你又有执着。你还要让这个小孩去超越什么?你又执着了。所以学了金刚经啊,大家要建立一个什么?就是你们要有法眼啊,你们要会观察,世上的这些心灵鸡汤啊,你要观察观察,他讲得到底对不对?有没有意思?学这个有没有用?这个就可以观察了。
菩萨庄严佛土。什么叫庄严佛土?就是菩萨要布施啊,要对所有的众生进行法上面的布施。法上面的布施,就是庄严佛土。让我们这个生存的这个环境,能够庄严起来,大家的心能够庄严起来,这个叫庄严佛土。现在我们庄严佛土用得很广啊,有些女生打扮打扮,就叫庄严佛土。
以前我在寺庙里面看见那些法师早上自己剃发,自己刮胡子啊,什么弄的很干干净净,他要参加一个活动。我说:师傅,你这样是在庄严佛土啊。当然这个是开玩笑的。
菩萨为什么要庄严佛土呢?因为从大乘佛法上来讲,菩萨悟到了毕竟空,真正开悟了以后,他从空性当中的体证还要回来,回到万法,回到人间来庄严佛土,成赎一切的众生——就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所以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菩萨开悟了,他走了,再也不回来了,那这里的众生怎么办呢?
中国的儒家其实也是这样的,治国平天下。他最后也是要服务这个社会,服务大众,但是跟大乘佛法相比,还是有差别。其实真正菩萨他服务一切众生,为一切众生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惜。因为他生生世世要回到这个苦难的人间啊,其实你想一想这个人情很可怕的,真正悟道的他可以常住毕竟空啊,他没有这些事情。他为什么还要到人间来受苦呢?在人间有很多共业,碰到这些共业,他一样要受苦啊。
所以悟道后,到了极乐世界了,这个世界极乐——我们说寂灭的世界真的叫极乐。这样的世界他还回来干什么?所以他就是发这个大乘的菩提心。他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挂碍。为什么?因为他有国土可以庄严吗?因为他证入了空性。根本就不存在被庄严的国土也没有,也不存在要去庄严国土的这个我,也没有要被教导的这些众生。都无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什么叫应无所住?无所住就是没有任何执著的,一切法都不可执着,所以你明白了这个道理,那就没有刚才我讲的——没有这个庄严国土,没有这个国土啊,我也没有庄严国土这个行为。也没有众生可庄严啊。所以一切法无住,就是讲这个。
其实这个话也可以反过来讲,一个真正悟法见道的、真正的大菩萨,你让他住,他也不能住,就叫无立锥之地。嗯,大法师讲的,老僧无立锥之地,他哪有地方可以住,你让他住他都不能住,因为本来就没有住,本来就无住。一切都在刹那、刹那,不断地变化。一切无常变化,每一个刹那都是没有办法住的! 大家仔细地想一想,你能住在哪里呀?所以三心不可得啊。过去的过去了,未来的还没到,现在——我讲的现在也过去了,你住在哪里去啊?哪里都住不到。
有人说这个东西是我的,这个手机是我的,这个儿子是我的,这个女儿是我的,这个老公是我的,这辆车是我的,这个房子是我的。是你的吗?你只是暂时地拥有,暂时地保管,临时保管一下,这些都不是你的。一切法,你都执着不了。等你两腿一伸,这些东西你还抓得住吗?所以这些都住不了,你想住,住在这上面没办法住,一切都在变化。我开的好好的车突然早上自燃烧掉了。你住吗?你能住吗?所以这就叫无常。
所以我们学金刚经也好,学佛也好,就是在体验这些东西啊,如果光念念经文,这些东西你没有去思维,没有在平时的行为当中去历练自己,去考察、考验自己,碰到情况了,一切都恢复原貌,把经文的内容统统忘光了,那你读这个经就没有任何意思。
所以在这里呢,我又想到了印顺导师说过的一句话。我当时做过一张书签的,现在办公室里好像找不到了,我刚才在找。
印顺导师曾经说过,我的身体衰老了,而我的心,却永远不离佛教少壮时代佛法的喜悦,愿生生世世在这苦难的人间,为人间的正觉之因而献身。所以印顺导师,他真正实现了自己人间佛教的理想。他一生著述啊,著作等身啊,就是为了弘法,续佛慧命,这个才是我们的典范。所以这句话啊——愿生生世世在这苦难人间,为人间的正觉之因而献身。
现在我们佛光山星云大师也讲人间佛教,他这个人间佛教跟印顺导师的就不一样了,有点偷换概念了,但是印顺导师现在没什么人知道了。他的老师太虚大师讲人生佛教,后来印顺导师讲人间佛教。很多人批评他,这个人间佛教是不对的。太虚大师的弟子也批评他。那么现在呢?我前段时间在台湾也出过一本书嘛,是纪念印顺导师的。有一个人去采访台湾各大山头的长老,包括星云大师。
星云大师的这篇采访稿,我看了以后就觉得,就笑笑吧,呵呵,嗯,语焉不详啊,顾左右而言它。因为导师他不可撼动,啊,没有一个人能撼动他,所以他现在讲的这个人间佛教就要遮遮掩掩了,在那篇文章里面他就不敢公开地,这么大张旗鼓地说了。
关于这个我就不展开了,所以呢?我们就讲,真正发菩提心的就是生生世世来到这苦难的人间,那很多人讲,佛教里面讲乘愿再来。很多净土宗的人啊,说我念佛,要到西方极乐世界,然后乘愿再来,乘着我的大愿——菩提心的愿,再到这个人间来广度众生。其实啊,你真的到西方极乐世界,你还想到这个人间来?什么时候来啊?不知道什么时候了。等这个地球生生灭灭好几次,你可能还来不到这个人间呢,哪有那么容易?要下这个决心也没那么容易。
所以我觉得,谁讲我要乘愿再来,这个都是有条件的,不是我拍拍胸脯,我乘愿再来。你到哪里去都不知道。你下一生投胎到哪里,你有把握吗?你没有把握就不要讲这样的话。说不定你直接下地狱了,直接做畜生了,直接变一条狗、变一头猪了。你还乘愿再来,你还普度众生?所以讲这个话一定是有条件的,不是随随便便发这种愿,发了也没有用。这个一定要有条件,这个条件就是要达到无生法忍,要真正地体证到空性。真正见法的人,到阿罗汉,你才能来。
因为到了那个时候,你完全明白,这个人间一切如幻,生死也如幻,所以你不会恐惧啊。你对人间的苦难、生死一切都无惧。因为你体证空性了嘛,这些都是如幻非实的,所以就没有问题。
讲庄严佛土,那我们这个世间是什么样的?我们这个世间,佛法里面叫五浊恶世啊。这个世间是丑恶的,这个世间不平等,这个世间是痛苦的,那么如何把这些五浊恶世,把这样的世界化为清静,把痛苦烦恼转化成人生的解脱,这个就是菩萨要干的事情。
所以,净化这个世界,就叫庄严佛土,当然这跟你发的愿是有关的,你要发这样的愿。
你个人的业力要自己了,佛陀也没有办法,不能说把你的业减轻一点,这个是没有办法的。
所以从第一义谛来讲,真的是没有实在的庄严佛土,所以叫非庄严。但是你怎么办呢?随顺这个世间的的名称,假名施舍,叫它庄严。
我们都知道,佛不是万能的,佛至少有三个事情他是不能的:众生度不尽,无缘不能度,定业不能转。这三件事情佛也没办法。因为众生是度不尽的,无量无边,但是度不尽他也要度。无缘不能度,你跟佛法没有缘,他也没有办法度你。释迦牟尼佛时代不是有个东城老母,佛陀要跟他讲法,他就把耳朵捂起来,他不听,佛陀到东城他就跑到西城,佛陀到西城,他就跑到东城,他就不听你的,那这个你也没办法。
所以须菩提这里的回答就是这样: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其实没有真正的佛土可以庄严的。也没有真正能庄严的法的。因为佛土也好,佛土庄严也好,一样是如幻如化,一样是本质空性。
从现象上来讲啊,一切的我们的国土也都是缘起的,所以都是假名的。我们中国这个土地,也是缘起的,它也是变化的。我们中国的国土历史上变化大了,是吧,学历史的大家都知道,这个中国为什么叫中国,它也是个名字啊,他就是给你个假名而已呀。因为缘起的,所以他的一切因缘都是聚合的。这个因缘聚合,就有;这个因缘散了,他就没有。所以,这个世界没有一个自性。什么叫没有自性呢?他就是没有一个定性。这个世间就是随着因缘变化而变化。
因为这个世间有这样的特性,是无常、随缘、变化的,所以呢,你条件的转化,因缘条件转化,这个世界也会发生转变,就有可能把五浊恶世变成庄严的佛土,这是有可能的。所以如果大家共同发愿,共同地往一个目标去努力,那这个佛土是可以改变的,你不能改变那么多,比如说我们一个家庭,一个家庭能做到,那也是庄严佛土。那比如说,十个家庭,一个社区,一个学校,一个单位,它慢慢扩大,它都可以庄严佛土。所以这个条件都是可以改变的。
正因为它无自性,所以,他没有不变的永恒性,所以它能变化。随缘变化,才能转化。所以性空缘起,这就叫性空缘起。前面叫缘起性空,这里就叫性空缘起。什么叫性空缘起呢?因为他是性空的,所以它能随缘变化的。因空义故,一切法得成,没有空,他这个法没有地方展开,还没有办法变化。如果都是自性不变的,那它就没有变化了,没有变化的因缘了。
金刚经真是破这些东西的,若以色见我,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在金刚经里面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呀,白纸黑字写着呢。
维摩诘经里边有一句话,叫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所以,佛教里面经常会讲,心静则佛土静。那么,这个就是看我们的心如何转化。以前苏东坡跟佛印老和尚不是也有一个故事吗?两个人打坐,苏东坡问佛印和尚,我打坐的时候,你看我像什么?佛印老和尚说我看你就像一尊佛。苏东坡很开心。然后,佛印老和尚也问他,我打坐的时候你看我像什么? 苏东坡说,我看你就像一坨屎。
苏东坡认为自己这句话讲了就赢了。佛印老和尚说,哎呀,恭喜你啊,你就是佛啊,在我眼里你就像一尊佛。让他很得意。回去跟他的妹妹——苏小妹讲。苏小妹说,你已经输了,完全输了。因为,人家大和尚眼里看出来的东西都是清静的,看你就是个佛。因为你的心是不清净的,看别人是一坨屎。
释迦摩尼佛看这个人间是清静的。我们看不到佛,也看不到他的清静,因为我们自己内在是不清静的。所以看到的都是人家的缺点,我们看这个都是不对的,这个也不对,那个也不对。所以,先要净化自己的心,自己的心不净化,你怎么能去庄严佛土呢?怎么能去转化别的众生呢?这是不可能的。
所谓庄严国土,这里边呢,就是说,我们有的众生认为,这个人间是快乐的,人间是美好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安排。现在这个心灵鸡汤太多了,我也不大看这个。反正经常会看到一些很动人的句子,其实这个是颠倒的。佛陀——释迦摩尼佛,首先要让我们明白这个人间是不快乐的,是不清静的,是很苦的。所以佛教讲苦集灭道——一上来就给你讲苦啊,很多人受不了啊,他认为我很快乐,我赚多钱啊,我的生活也很好啊,我家庭也很好啊,一切都很美好。
然后因为众生有这样的欲望,他就希望一直能够保持,能够生活在这样快乐的世间。因为你有这样的欲望,所以给你描绘有这么一个极乐世界:在西方,鸟都会说法,地上全是七宝,黄金铺地,你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衣食无忧啊,你想吃什么,这个东西就出现,你想穿什么,这个衣服就来了。甚至于你方便的时候,这个地也会自然裂开,等你弄好了,它又合起来,这地上看不到任何污秽的东西。遍地都是鸟语花香,鸟都会说法,这个世界多好啊!
所以我们众生一看,哇,有这么一个极乐世界,太棒了! 所以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世间,我们不要。这个世间太差了。污浊的世间,我们要厌离它。然后,我们想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一心一意地求啊! 想到另一个极乐世界去。你放下这边,又执取了那一边,这就和猴子的攀缘是一样的。猴子跳起来很快,但他总是抓着一个放了一个,放了一个又抓了一个,你就是这样子。
众生执着什么呢?那个叫无量寿。我们执着寿命是无量的,因为我们怕死嘛,每一个人都怕死了,现在有个地方可以不死啊,太好了,然后又深深地迷恋这个极乐的世界。
我讲的这个问题是非常现实的哦,很多学佛的人都知道啊,我就不在这个地方过多地展开了。很多人都迷恋,我就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啊,很多学净土的人,我周围看到的很多人,把大把的钱交给寺庙,说我死了,要叫子女把我抬到寺庙,你们帮我助念,让我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然后那些小孩都不愿意出这个钱,然后老人就骂这些小孩,不孝啊,你们都是不肖子孙哪,我死了就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我这个愿望你们都不满足啊。这些反正都是我的同事,他们到我这里来诉苦。
有的人说,我放弃啊。人间的色声香味触法,我通通放弃啊。但是你还执着另外一个佛土上的美妙的六尘,那一样是着相,一样是有所住,一样的。
所以这一段为什么重要啊?就是诸菩萨摩诃萨,不应住色生心啊,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啊。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啊! 你有所住,你还能够见法开悟吗?你不管住哪里,你执着这个极乐世界,你执着那个长生不老的世界,你执着那个黄金铺地、满世界都是七宝的那个地方,你能见法开悟吗?
释迦摩尼佛在这里讲得很清楚,我们不能执著色声香味触法这个六尘。我们讲六根出六尘哪,这是六尘哪,这都是外在的。色声香味触法都是外在的,迷惑我们的,束缚我们的东西啊,这叫六尘相啊,这些都是相啊。外在的这些色声香味触法都是虚幻的,都是不实在的,都是无常的,包括清净的佛土也是相,一样不能执着。所以一个真正解脱的人,一个圣者,绝对不会在六尘上面生起执着的心,他不会在六尘上面生心的,这个都是爱染,都是执着。
我们要知道不管在哪个国土,一切的色声香味触法都是如幻如化,没有自性可得,一切不可得。所以如果你要执着,这就是贪嗔痴,众生有这个三毒啊,这个三毒就是贪——嗔——痴。
所以我们学习经典,就是要了解,一切的色声香味触法,所有外在的这一切相,都是缘起、如幻、无自性。所以我们不能住一切法——这就是一切法相啊——不能执着一切相是实有的。这样你才能够安住于空性——这个住于空性也是不住而住哦——所以这一点我们要明白。在无所住的法性当中而生心。这个心就是静心,就是清静心。
那么,怎么样才能够使我们的心变得清净呢?所以缘起法特别重要。你懂了缘起、你明白缘起,就是了知一切色身香味触法都是无自性,才能够不染着,不住,不执着,这个叫什么?这个叫离一切相。我们离开一切相,只要你离开一切相,你的心就清净了。你心清静了,国土就净了。心净则国土净,一切外在的色声香味触法你都不执着了,那么,内在的清净心啊,它就展现出来。
所以对于一个见法悟道的人,一个解脱的圣者,外在的一切色声香味触法都不能打动他,都不能染着他,所以在任何的地方他都是清净的。反过来说呢,因为他内心是清净的,所以外在所有的问题,不能够控制它,不能污染他,不能影响他,所以这才叫真正的清净,所以庄严国土,是从清净心当中展开的。
那么我们讲空性,金刚经讲空无自性啊。但是空无自性不是破坏我们世间的万法。世间的万法,它是缘起的,说空性不是破坏它,而是显示出它第一义谛的空性,也就是说当下即空,当体即空,是这个意思。就在万法现象的当下体证到,你就一看就明白,这是空无自性。但它并不破坏缘起的这个假名,不会破坏它。
所以一切法是宛然的,现象还是现象,不是去否定它,不是去破坏它,所以,庄严非庄严是名庄严。你还是要随顺这个世间的说法,还是叫是名庄严。
所以我们一开始讲,叫群主非群主是名群主,你最后还得叫TA群主啊,因为世间都是这么叫的嘛,社会上都这么叫的,一个群的一把手——第一把交椅——叫群主,所以这个是假名施舍,我们不破坏这个假名,还是这么叫。
在这里我们要注意啊,就是我们不是离开万法,另外有一个空性啊。可不是的啊,这一点非常重要,有的人讲讲讲讲偏了,好像另外一个地方是空的,这个又变成实在的了。好像性空是实在的,不是的。实际上就是万法和性空、缘起都是相依相缘的。这个非常重要,不是离开万法有另外一个什么东西,另外一个什么东西,那又不是空性了。这个空是在有的当下显示它的空性。我们看见一样东西,一下明白,哦,这个东西是缘起的。所以它的自性是空的,当下明白它的空性,而不是说另外有一个东西叫空性。
所以我们叫什么呢?叫法法缘起。每一个东西,没一法都是缘起的,缘起的,所以法法不能住,你住也住不到。要无所住嘛。法法不能住,所以法法当下可以超越,这样的话才能解脱。法法缘起,法法不住,法法当下超越而解脱。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能明白,我们就不需要因为厌离这个地方是痛苦的,是五浊恶世,我们要到另外一个清静的地方,还要佛菩萨拉着我们去,这就不需要了。因为你心净不执着,当下佛土就是净啊,当下就是极乐,所以极乐世界在哪里,就在当下,就在你悟道的当下,就是极乐。
禅宗里面讲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在万法当中,没有一法可以束缚你呀,没有一法可以影响你啊,你就自在啦,你就自由了。那这样的人间,你生生世世来你也不惧啊,你也不怕啊。否则不是要怕死啊,是吧?谁敢下这个决心,发这个大愿啊?
所以,解脱的人多么幸福啊,是吧?他在万法当中没有障碍啊。这个就是我们的般若的智慧啊,般若的空慧呀,太重要了! 因为万法本来就是如幻的。如幻的东西,你要厌离它吗?其实也不用啊。法法缘起啊,念念不住啊,你到哪里去住啊?所以,你真正体证到这个法,连住都住不得。没有一法可以让你住,刹那、刹那、刹那都在变化,都在流转,你要住,没有地方可以住,立锥的地方都没有,因为法法之间念念都不能住,没有一法可安住,所以你还执着什么呢?
我们现在执着,我们现在贪爱、贪嗔痴,为什么?因为无明啊,什么叫无明啊?就是不了解真相啊! 你不了解这个真相,你才会贪嗔痴,才会执着。你明白这个真相,一切法如幻,你能执着吗?你还会执着吗?
前段时间我在福建那个寺庙里边,跟一位法师在讨论。因为他在丛林里面呆了二十多年了,童贞出家,现在也三十多岁。他在这个丛林当中的经验很丰富,看到过很多事情,也亲近过很多大德,我们就讨论这个戒律的问题。现在佛门里面讲以戒为师啊。这个话,好像听上去非常正确呀。以戒律为老师啊,为导师啊,所以戒很重要,当然重要,我也认为戒很重要,但是这句话我不赞同,在佛门里面,我认为是以法为师,而不是以戒为师。
以戒为师这个话,很多人把它当成不得了的、至高无上的。你要破戒的话,一切通通破掉,但是如果你没有智慧,你没有金刚经这样空性的智慧,你要守这个戒就很困难。那就是克制啊,忍耐啊,忍啊,有的人在手上就刻一个字,忍啊,不能爆发呀,不能发脾气啊,不能破戒呀,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连想都不能想啊,意思都不能起啊。
这个戒律就是各种条条框框,就像我们小学生、中学生的纪律,这个不能干,那个不能干,手机不能看啊,漂亮的女孩子也不能看,怎么样怎么样……那这个搞的人就很痛苦了,这个压抑久了以后有可能会爆发。这种事情,我们也见过很多,那这个后果就更严重。
这个就叫石头压草,把一块大石头压着,你心里的这些烦恼,你这些是想做坏事的、想破戒的这些东西给你压住了,这个是暂时的。因为这个石头啊,也是无常的,它哪天动一动,好了,你这个草哗哗就长起来,所以这还是没有用。
所以还是要学法,真正明白法义,我说的这个法义,不是你念一念哦,而是要真正地去证明它。用自己的生命去体证它,你真正明白了,你还会犯戒吗?因为你知道这都是虚幻不实的,你贪着它干嘛?这个就叫无戒而戒。这个戒律啊,你不用去守它的,他不会犯的,因为他不会去执着,也没有地方可以执着,应无所住,没有地方可住,你怎么会犯戒呢
六祖慧能大师说过一句话,叫心平何劳持戒。你的心啊,是平和的,是清静的,你还要持什么戒呢?因为你都是正知正见,你的智慧现前,明白万法虚幻,要染也染不到,要取也取不得,无所得,你还要怎么戒呢?
好啦,第十品就讲到这里了。因为上班一会儿有那个事,一会儿有那个事。要连续地讲也不太容易,今天因缘还好,第十品讲完了。
讲于2016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