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心中盼
人的一生,存满了无数个盼,有希望,也有追求。这是好事,否则,成了木偶。
在恐慌不安中度过三年岁月的人们,天天期盼新冠魔疫早日消失,又不知不觉迎来了中秋节。幸运的是,这一赋予秋季丰收意义的节日,今天恰遇了教师节,喜庆氛围中增添了感恩,有种甜甜的味道,传道授业解惑所散放出来的魅力远远高于月饼,尊师重教,应该传承。
人们对中秋节的态度和期盼热情不次于春节,大包小盒,你来我往,热热闹闹,相互祝福,似乎回到了古代那种物物交换时代,那是等价基础上的生活必需品的消费交换,无情感意识行为,现在是基于友谊或亲情之上的更加侧重于精神层面上的交流认同,我尊敬您,您也惦记着我。
今天的计划,一定是早一点赶回父母家,陪着父母吃个愉快的团圆饭,全家老小其乐融融。或提前向老板请好假,早早定了车票飞机票,抢在日落月圆之际,回到自己并不大但很温馨的家,酒足饭饱后全身放松在沙发里,陪妻儿一起看着泡泡剧,暖暖的,有家回家,盼望的东西就在身边,就在心中。儿行千里母担忧,游学在外的孩子更是父母心中的想念,这几天绝对电话煲烫的手机发热,或微信聊的来不及翻页,叮嘱孩子吃好玩好休息好,挂电话时还忘不了强调一下,不要忘了啃块月饼。可怜天下父母情!
盼,也走不出围城的困扰。儿时盼着早早长大,那句“外面世界很精彩”,始终是读书郎的梦想力量,似乎诗和远方就在不远的前方,不断招手,让你捧着理想坚持飞翔。成年后却又留恋儿时的无忧无虑,尤其是放假期间,与伙伴们天马行空,小山坡、小河沟、小树林,处处都有乐园,没有迪斯尼,没有肯德基,没有密室逃脱,没有变形金刚,泥巴、树枝、土狗,都是宝贝,玩的疯狂,不亦乐乎。那情景,常思想,难忘却。
昨晚与老父亲电话聊了许久,唠叨着柴米油盐酱醋茶,个个话题像一串串糖葫芦,更像和尚脖子上挂的那种大念珠,聊出了一大堆话题,长绵有序,个个相连,满满的情义。耄耋之年的老父亲,思路清晰,身体还算硬朗,我远在千里之外也能享受着老父亲浓浓的关爱之情。
盼着过节,今天周六虽可休息,但心不平静,这是本地全员核酸的日子之一。各地多点散发式的疫情,让节日过的不敢张扬,本想到正在举办的车展上养养眼开开界,想想单位节日提倡事宜,最终放弃了念头,只能在家中读书品茶,洗碗晒衣。
如今物质生活丰富,瓜果、月饼等不再是奢求品,尤其月饼反而成了高血压、糖尿病的替罪羊,却依然能购起儿时那种深刻记忆。那些年的今天,正是秋收忙季,为了团圆喜庆吉利,父尽量腾出时间早早收工回家,赶做一桌美味,油炸饼、油炸糕,土豆炖粉条,甚至还有一小碟炸虾片,油油的,有点腥咸,嚼起来干巴脆,好吃的不得了,父母还在忙乎着,炸虾片早已成了我们肚中的胜利品。现在想想,那时的它其实就是一种膨化食品,米粉中加些了虾料,那可是当年的绝对奢侈品,意义上远远胜于现在的海参鲍鱼,孩子们吃的津津有味,大人们内心乐呵呵,简单的晚餐,快乐的心情,忘记了贫困,驱走了浑身劳累的酸痛,扪心自问,天下哪个父母不想儿女们快乐幸福?
儿时今天的晚饭前,“供月亮”是必定风俗。兄弟姐妹中我与弟最小,家务活儿全让姐哥们处理了,自然,这一神圣任务是我俩的。搬出小方桌放在院子里,看着父母拿出不久前去城里买回来却舍不得让我们兄弟姐妹们吃的一两个苹果,放在盘子里,再加放几块月饼,摆放在桌子上,我与弟每人一个小板凳坐在桌前恭恭敬敬地等候,忍着口水。父母一直强调,这苹果,这月饼,这┅,都是贡品,供完月亮才能吃。我俩不断咽着口水不敢动手,只到月亮慢慢从东方升起来,又大又圆时,饭菜也基本做好了,供奉仪式结束,我俩眼皮上下也已经打架了,迷迷糊糊被叫醒后,狼吞虎咽般地抢分吃了苹果,算是对得起节日的恩赠,满桌好吃的,胡乱拨拉几口,扛不起睡虫的魅力,早早进入梦乡。
老父亲说,今天中午大姐和姐夫陪他吃饭,晚上一起去大哥家聚聚。真好!中午,我与妻专门去小区附近的家乡风味小店,点了一份莜面鱼鱼汤,一份凉拌豆芽粉条,还有店老板赠送的一份油炸糕,正宗家乡做法,吃的舒服。店里客人绝大多数操着地道家乡口音,看来与我一样,想吃口家乡饭,庆祝佳节,思念家乡!
妻笑称,好像到了你们老家了!
2022年9月10日星期六,中秋节、教师节同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