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合群的人,只有不合适的群。成年人的友情,有多脆弱?
微博有一个热门话题:“你听过最噎人的话”,有4万多网友在留言区说出自己的经历。
“我又没让你帮我,你自己要帮的。”
“无论你说什么,她总会反驳你一下,最后她说的观点跟你的如出一辙。”
“你安慰他两句,人家回‘关你什么事’。”
有人说,“成年人的友尽,只用一句话就够了。”
这种尴尬的社交现状,衍生出一个新名词「无效型社交」。
相处时总是莫名感到累和不开心,你身边也有这样的人吗?无论是谈恋爱还是交朋友,低质量的社交都令人身心俱疲。
成年人的社交,死于自杀式聊天
从陌生人到朋友的过程很漫长,可是朋友到陌生人之间只差一瞬。大多数友谊,死于自杀式聊天。
当你为了偶像自学了设计、视频剪辑,获得一些小小的幸福感时,有人却跟你说:“我觉得追星真的毫无意义!”
当你努力减肥了2个月,终于瘦了30斤,开心地发个朋友圈当纪念时,有人却跟你说:“依然还是那么丑!”
当你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想分享给身边最熟悉的人时,有人却说:“这算什么,有啥好说的!
这就是典型的“自杀式聊天”:习惯以否定别人的方式,来彰显自己的独特性、优越感。好友之间互相调侃很正常,但真正深厚的友情,更注重分寸感。
就像《破产姐妹》中的麦克斯和卡洛琳。虽然麦克斯腹黑毒舌,常常换着方式吐槽卡洛琳。
可是,她总是在关键时候站在她身边。当卡洛琳沉迷于电影情节时,麦克斯说:“生活不像电影。有时你不可能立马获得成功,有时你得默默咽下苦果。”
当卡洛琳想放弃理想,找一份安稳平凡的工作时,麦克斯在身边鼓励她。“我以前认识一个女孩,她永不言败,可是在第一次失败后,她吓坏了,她忘了自己是谁,并试图想成为别人。”很犀利,很直接,却是满满的正能量。
朋友之间最好的状态,就在于设身处地站在对方角度思考。就像之前看到一句话:“你把你最耀眼的成就和她分享,她不会有半点嫉妒,你把最惨淡的光景向她倾诉,她的眼底全是泪花。”
各自生活但遥遥相望
我一直认为,最好的友谊不一定非要联系频密、形影不离。因为知根知底不代表可以过分入侵,也因为每个人都需要自己的暗室。
年轻时嘻嘻哈哈热热闹闹,年长后各自沉默各自战斗。成年人的友谊,随着成长,会渐渐剥离掉所有肤浅的东西——无需陪吃陪喝陪聊八卦,不必再通过交换秘密换取信任,甚至也不为抱团取暖。你需要我的时候,我就出现;你过得很好,我就放心走远。
大家各自站在各自的生活里,遥遥相望,各人有各人的困境与无奈。但在你遭遇绝望或无助的时候,那个朋友就会走过来,默默撑着你,轻轻对你说:没关系啊,我们都是这样过来的。
成年人的社交,不要靠的太近
成年人的友谊,就是不要靠得太近。坚守界限,尊重对方,保护自己。这不是逃避友谊的责任,相反,这是维护友谊最好的方式。
我们上学的时候,通常有一位“厕所之友”。下课时间,明明你不尿急,却可以忍受厕所的脏乱差,陪闺蜜去上厕所。然后你们手挽手,踏着上课的铃声,趾高气昂地往教室走。
这是友谊最初最美好的样子。因为你们的时间是同步的,一起上课,一起下课。你只是挪用彼此可以自控的下课消闲时间,闺蜜间公用。你们谈论的事情无非就是哪个老师拖堂惹人嫌,哪个男生打篮球好帅,以及学习委员是个绿茶婊。你们就像共生的连体婴,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我们渐渐长大,面临的事情铺天盖地,时间不同步,距离不接近,面对的事情性质不一样,妄图维持“你尿急,我也尿急”的友谊,那是违背成年规则的过犹不及。
而现在。这样的友谊大部分也变成了点头之交。
人一生的时间有限,朋友会随着长大而逐渐变少,有限的时间只会留给真正的朋友。
多少句客套的“很高兴认识你”,都比不上一句“我跟他熟”。
还记得《伯德小姐》中,克里斯汀曾为了融入有钱人的社交圈,“抛弃”了跟自己最好的朋友。
虚荣心作祟的她,编制了各种谎言来伪装自己。为了迎合对方,她说着恭维的话,堆砌自己不喜欢的兴趣爱好。
直到毕业晚会那天,她才意识到:他们根本不算是自己的朋友。真正的友情,是可以轻松自在地做自己,不需要盲目去合群。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像克里斯汀一样的人,在不合适自己的社交圈里周转。
真正的友谊,不是讨好和迎合,而是相互吸引。
所有的相助,都应该是:我有空,我可以,我愿意。
最好的朋友,是帮助对方成为更好的人。而不是好孬都壮胆。
而在这个社会,做朋友,不是有事你开口,而是我尽力,你决定。
健康的友谊,都是以舒适稳定为准则的。
不要逾越每个人的界限,陷入往前一步委屈自己,往后一步内疚自责的境地。情感在纠结埋怨中来往反复,逐渐消磨。
你要相信,一份靠得不太近的友谊,才是保全自我和对方,又照亮孤独的傍身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