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谈到了钓浮的问题。
所谓的钓浮,与钓底相对。钓底是要铅皮和带着鱼饵的鱼钩落到湖底,鱼漂露出两目,如果不带鱼饵,则露出四目。而钓浮把鱼钩放在离水面一米左右的距离,让铅皮、鱼钩、鱼饵借助于鱼漂的浮力飘在水面上。这就是钓浮。
掌握了钓浮,就可以钓鲢鳙了。为了防止鱼塘管理员发现,定下早去早回的策略。去渔具店买鲢鳙鱼饵的时候,发现鲢鳙的鱼饵是粉红色的,甜腻腻的味道,和出的鱼饵很轻,如果不加点拉丝粉就会直接雾化了。补充一句,鱼饵轻了要加拉丝粉,鱼饵太重,会影响雾化,要加雪花粉。
第二天清晨奔赴战场,果不其然,鲢鳙们太给力了,一条接一条,让鱼竿呈现了大弯弓,鱼线嗖嗖的破空声真是太美妙了。钓了五六条大花鲢后,决定见好就收,得胜回家。
自己留了一条,其余的都分给了邻居们。那天中午午饭的时候,整个楼道里都是鱼汤的香味。
在外面垂钓,要么去专门放一种鱼鱼塘,鱼的密度大,收费高,从一二百到三四百的都有。想过瘾的都去这里,因为鱼会不断黑漂,遛鱼,一直累得胳膊酸麻,一星期都缓不劲儿来。要么去相对而言的密度低一点的鱼塘,鱼类众多,啥鱼都有,收费不高,二三十块。缺点是杂鱼太多,就像白鲦鱼,荤素不忌口,就像土匪一样,鱼饵还没有到底,就被啃得一干二净。
后来想,庄子和惠施于濠梁之上,观鲦鱼出游从容而展开“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的那段辩论,觉得白鲦鱼能有幸参与到这场著名的辩论中,实在是鲦鱼的荣幸啊。
除了白鲦还有各种小杂鱼都是这种德行,鱼漂不是稳稳地落到水底,而是东摇西晃,哆哆嗦嗦,你提竿吧,钩太大,鱼嘴太小,根本就提不起来。不提,就会被疯狂的把鱼饵吃掉。只能安慰自己说,最起码,说明鱼饵是好的,先有小鱼,过一会儿大鱼就来了。后来在看四海钓鱼节目的时候,看到钓王化老爷子用金挂银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具体而言就是在鱼钩上搓好鱼饵之后,再在干的粉末状的鱼食上打个滚儿转一圈。这种方式,让小杂鱼们都去吃浮在水面上的干的碎末,而真正的鱼饵则可以安稳下坠到水底了。
从抛竿开始,调漂,找底,和饵,提竿,遛鱼,抄鱼这一整套程序学会了,就算入了钓鱼的坑。每天都在琢磨和钓鱼相关的问题:鱼竿的软硬度、鱼竿的长度、鱼线的结实程度,鱼钩的大小型号及各自的应用,浮漂的种类,谁更灵敏,谁能钝一些······最麻烦的是鱼饵的配比。看钓鱼节目中,那些人都用大盆打窝,鱼饵的料是五六种七八种相配,还有一些提升鱼类味觉的小药。与此相关的装备越来越齐全了,钓椅,钓箱,鱼包,三四支鱼竿,十来个鱼漂,十来种鱼饵,在加上防止挂底的倒钩,割掉芦苇杂草开辟钓位的镰刀,防晒的帽子,钓鱼专用的手套,野外喝水的杯子,一应俱全。
但我却发现,随着钓鱼装备的齐全,相关知识在不断增加,自以为钓鱼水平见长,可为什么渔获不如原来多了呢?也不如原来快乐和兴奋了。后来想,这可能是期望值的问题吧。
因为所有的钓鱼人都有一个共同梦想?什么梦想呢?请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