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前要有点基本观念

最重要的一点:买房前先清楚自己的需求与定位,自己有点基本理念,不要掉进下面这些常见的误区:


1、自住?投资?为小孩读书?追求生活便利性?工作便利性?最好要先有个基本定位。然后选定适合自己的片区,再确定适适合自己的小区,再着重研究周边房价及发展规划。

(鱼和熊掌怎么兼得)现在买房关心的问题是升值潜力大不大?也无可厚非,毕竟,这些年房价猛涨,看着多少人因为有房而富贵,羡慕也正常。但首先还是建议刚需先考虑自己基本的生活需求,比如即使一个地方升值潜力大,但上班要两三个小时,应该也不适合自己的要求吧。关心升值潜力我认为当然有必要,虽然很多人说纸面富贵没有意义。但升值快的一心理开心,二急用钱时能套点出来,从心理到实际都是有点作用的。

(关注长期趋势而非短期变化)但是,升值这个事,要看长期趋势,是有一些基本常识,比如说一线比二线好,二线比三线好;比如说市中心的比郊区的强;如果能满足你的基本需要还是建议你按照这个思路来。我觉得对一般人知道这些就够了。

但更多的都研究的更细,A片区潜力大还是B片区潜力大,这个地方有这样的发展,那个地方有那样的规划,短期如何我想没人能猜的那么准。比如2015年开始一线涨了一波之后,2016、2017年买二、三甚至四线的房子赚的更多,但也不能证明比一线的价值高吧!即便一线城市,比如深圳,2015年的时候,反而是郊区的升值幅度更高,市中心的比率反而低点。具体原因就不分析了。只是想说明:短期是很难猜测的。知道一点长期的基本趋势就够了。


2、常见的一些误区:

(选择越多,越没结果)有些刚需不知道听了谁的建议,有房就看,哪里都看。把业余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上面,然后把自己的所有空余时间都贡献出来,比上班都辛苦,日日研究,夜夜总结。可结果往往是看的越多,越难以抉择,很多都是看了一两年都没买到,更可悲的是房价涨了,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范围,看来看去却发现自己入场的资格都没了。其本意可能是想着多了解点,多对比,提高水平,变得专业点,总是有好处的。

(想专业不是那么容易的)道理看似没错。可你要知道,很多中介做了很多年还有很多东西不知道呢,你想花多长时间变成专业人士呢?另外,做地产也不见得都能买到好房子,跟别人介绍的时候头头是道,真到自己买的时候其实也是懵懵懂。术业有专攻,没必要那么辛苦,掌握点必要知识就够了,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本职应该更有意义。

(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任何一个片区都有规划,都有发展;任何一个楼盘都有卖点,也有不足。十全十美是不可能的,有句话叫:谁都想用最少的钱买最好的东西。抱着这种指望买东西不太现实吧。我觉得,更应记得的的一句话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不懂装懂最麻烦)地产圈还有句话:笨人赚大钱。意思是说有的客户看着傻傻的,不计较那么多,可最终却轻松赚了大钱。另外有些客户,斤斤计较,用自己所学的一知半解的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完全不相信专业人士的意见,结果往往是要么没占到便宜,要么没买到好房子。唯一的建议是:谦虚点,这世界最怕的不是不懂,而是不懂装懂。市场确实存在一些欺骗行为,那要靠自己的情商去分辨,找其他方式研究对比,但往往不懂装懂更容易掉进圈套。谦虚点、多听点然后自己慢慢琢磨,不要掉进自己的思维误区,觉得自己学的那点东西可以横行天下。

当然,以上说的是刚需,你要投资,当然应该多了解,应该你要靠这个行当赚钱,那就应该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思路。或者说,这变成了你的主要研究方向,那就长期坚持变成专家好了。


刚需到底什么时候出手合适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敬爱的李老师,智慧的马教授,亲爱的家人们,大家好,我是侯宇辰 今天是我日精进分享的第308天,每天进步一点点,距离...
    所以努力阅读 1,020评论 0 2
  • 本文是廖雪峰Python教学切片章节的课后习题利用切片操作,实现一个trim()函数,去除字符串首尾的空格,注意不...
    会写脚本的安塞龙阅读 3,658评论 0 0
  • 今天是共读的最后一篇,但是书还有厚厚一叠。实话实说我能坚持读到今天,不是我的悟性,而是我通过荔枝微课里老师的讲解学...
    elyn鑫阅读 98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