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
在学完“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这一章后,我们进入了对不等式的学习。这两张看似毫不相干,实则密不可分。因为有很多地方,都可以通过集合语言来表达不等式,我们将在过程对其进行连接。而这样一个过程,正是对于高中课程“符号化”的一个转变。
我们知道,在研究“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这一章中,是用“浪漫、精确、综合、未来发展”这四个板块进行探索的,那么对于不等式这一章,也让我们从浪漫开始吧。
首先我们要回顾一下以往知识,“三个二次”我们都学了什么?首先就是一元二次方程,它的一般式是 ax² + bx + c = 0 (a≠0)。而从一元二次方程到二次函数,无非就是把等式右边的0变为了未知数,从而形成了二次函数的一般式 y = ax² + bx + c(a≠0),而从二次函数到一元二次不等式,则是我们在遇到取值问题时需要关注的。
同时,这三者间我们也可以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去构思。二次函数图像上图象与x轴的交点,便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而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不等式,同样也是可以通过数轴来宏观观察取值。
其次就是浪漫感知,我们可以提出两个问题:一类比等式的性质,不等式会有哪些性质呢?其次就是完全平方差公式的基础上,我们又可以得到哪些新的结论?
下面我们进入精确板块。特别的是,这章的精确部分,我们对一元二次不等式再次进行了巩固。首先是三个“二次”间的对应关系,因为我们已经学过了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这一章,那么我们就可以用集合来表示“三个二次”间的对应关系,如图:
其次涉及到的就是该如何解不等式。过程如图:
但我们会发现,这样的解不等式有局限性。因为上面不等式的右边为0,通过数形结合我们可以将其化成方程,与x轴相关联。那么像-x²-3x+2>4x²+5 这样一个式子,又该如何解呢?同样我们可以用数形结合,把其直接化成方程。但问题就是,此时的数形结合,参照物不再是x轴了,就会比较麻烦。那么,我们何不直接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呢?当然可以!只是我们证明过它吗?很显然,并没有。那么下面让我们进入了对不等式的性质的探索。
再次要明晰一点,我们研究性质要从公理开始,否则不断的往前追问,就没有劲头了。那么研究不等式的性质,有哪些已知公理呢?
首先是实数,它的的基本事实有哪些呢?如图:
其次是等式,它的基本性质又有哪些呢?如图:
那么在知道了实数和等式的性质后,基于实数的基本性质,类比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又有哪些性质呢?如图:
我们一共推出了9个有关不等式的性质。其中4和7是对不等式的加法性质和乘法性质的延伸,我们称其为叠加和叠乘。
而对于我们所推理的这些性质,我们需要去证明它,使其真正变成我们的性质。那在此我们就需要根据实数的性质,去推算出不等式的性质(在此我们只展示基础前6个的过程),如图:
那有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我们又该如何表示一般不等式呢呢?这就进入到了对基本不等式的探索,如图:
我们会发现a²+b²≥2ab这样一个关系,那在此,我们肯定是需要限制 a > 0 ,b > 0的,但当我们转化一下,其实这个式子就是完全平方差的式子,它具有非负性,所以限制就变成了a∈R,b∈R。 而当我们将 a²看成a ,b²看成 b,便衍生出了a + b≥2√ab(a>0,b>0)这样一个式子。
同时,这个式子还可以用一个图来推算,如图:
这就是其中直径昂B和弦DE的关系,通过观察,直径肯定是大于弦的,那当我们证明出来也得到了这个a + b≥2√ab(a>0,b>0)的式子,而这个式子就是基本不等式。
它还可以演算出a+b/2≥√ab,其中a+b/2是算术平均数,而√ab是几何平均数。通过对事实的不断推演,我们得到了“和定,积最大;积定,和最小”这样一个概括。
接下来,让我们进入综合应用板块,整体的内容其实就是利用基本不等式做练习。如图:
我们想要将这道题做出来,需要几个步骤呢?如图:
“一正、二定、三取等”。一正是因为我们要让x的部分都大于0;二定是看它是积定了还是和定了,像这道题它让我们求的是最小值,那我们就可以利用积定和最小这个概念;三取等则是我们要算出当x到底为何值时,式子为等式,因为当等号时,这个数的和是最小的。
而当到实际应用后,便是“一设、二正、三定、四取等”,四个步骤。如图:
最后是未来发展,那就很简单啦,我们可否探索更多函数的不等式呢?在函数上可否有更多的拓展,用“纯数”研究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