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捧清卷书未眠,忽忆先生好文章

沈先生家有一盆虎耳草,种在一个椭圆形的小小的钧窑盆里。很多人不认识这种草。这就是《边城》里翠翠在梦里采摘的那种草,沈先生喜欢的草。

图 摄图

不知怎么得,凌晨三点半就醒来。老街有人仙逝,正在“坐夜”,传来些许哀曲。醒来后,发现流了些鼻血,不知梦到了什么。我的失眠,大概就和这些事情有关了。

醒了就不睡,渴了便烧水泡茶喝。在天亮前睡去便好。索性泡了茶,翻来了书。茶是做成饼的普洱,书是汪曾祺老先生的《人间草木》。

老先生是“抒情的人道主义,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是沈从文先生的入室弟子。

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这几个字用的真切,用的极好!

记得最早接触汪曾祺先生的文章是讲“高邮鸭蛋”。文章题目记不真切,那是一篇课文,但对于鸭蛋有特别回忆,描述很浪漫,让人特别向往。只是,如今若年过去,我终究是没有吃上书里的鸭蛋,大概也没有了那样子的鸭蛋了。

书的序言是他的儿子汪朗所写,他写到:世间哪有儿子给老子写序的?老子还叫汪曾祺。这是一种很神奇的体验,就好像汪先生本身就是沈从文老先生的弟子。现代人是没有这种机会的。

大概是遇不上“纯粹的文人”罢!

《人间草木》写各种各样的草木花鸟,写各种各样很好的地方,还写了几个大师的事情,其中就有他的先生沈从文。让人不禁感慨先生的情趣。各种草木在他的笔下跳跃着,像一些个精灵在我的身边跳着,跳到我的手上,跳到我的茶杯里,被我喝到了肚子里去。

那些草木花鸟虫鱼,大概我见过一些,只是没有老先生那么见多识广。而有些地方我向往已久,终究是没有去得。大概是因为生活也没有那种纯粹,也是因为那些地方也不如老先生时候那般纯粹。就是去了,也不能纯粹的去了。老先生写的几处罗汉,大概我去了也见不到罗汉,但是活人能见到不少。

老家是农村,得以有幸见到些在野的草木虫鸟。野菊、太阳花、蟋蟀、野螃蟹、蜻蜓,知了、野葡萄等等,似乎一篇文章是写不完全的。倒是深刻的几个,可以说说。以前吃樱桃,喜欢在树上吃,吃饱了方才下树来。吃各种野果子亦是如此,譬如苹果、苦李、杏儿、八月瓜、“秤砣”、“猫屎坨坨”。“秤砣”是方言名字,不得书面词语,所以打了引号。而“猫屎坨坨”也是土名,其形状犹如猫屎,但味道极好,不知道和猫屎咖啡有何渊源,没有一个官方说法,也就不得而知了。

只是,好多时候吃得肠胃都闹了脾气。

如今我几乎再也没有吃过这些东西了!想来有些凄凉。大多是因为吃不起了。常年在外,这些行应季的野果大多在我不能回的季节。还有一个就是很多树不能适应气候,已悄然退出了农村舞台。而在城市,价格令人望而却步。

老先生写了几种菌,我想大部分是我见过的,只是名字,一方水土一方名。记忆最深刻的还是“黄丝菌”,大概查了一下,学名似乎叫“鸡丝黄油菌”,但也差不了几个字。

黄丝菌,整个菌面通黄,背面和根部稍淡,炒肉丝吃,口味极佳。不对,应该说,无论怎么做,口味都不会太差。小时候和父亲妹妹在下雨的早晨,或者是和小伙伴一起带个小篮子,不一会儿便满了篮子。回去时,衣服也就湿透了,心也跟着湿透了,但是心像篮子一样装得满满的。曾经带了一个城里的女孩子去,只是稍微过了些季节,只寻得几个“风烛残年”,炒在肉里,她也说好吃。我笑她不曾见过世面。

屋后的山上长得很多,一些盛产的位置也记得全面。大家都记得,所以竞争也是十分激烈。不过那时候空气很好,一场小雨,菌子便又冒出来。后面来的人大致不会走空。只记得老水井那里有一片峭壁,被树叶遮盖,那是我的秘密基地。拨开树叶,不一会儿便丰收了。那里有些危险,一般人不敢去。

那时候最喜欢一首歌便是“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筐,清晨光着小脚丫,走遍树林和山岗……”我曾光着过脚丫,但不曾走遍树林。

前些天问起家里人,听说屋后的那片山被砍光了,主人家缺钱,卖了树木换钱。只是,菌子估计不会再长了。或者再长也得十年后了。因为,十年树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木倒显得简单了,难在树人。

汪老先生便写了沈从文先生如何“讲学”,便是一种树人。沈老先生,毫无系统,不引经据典、谦抑自制、诚恳天真,也是纯粹的人。成长到如今这般“田地”,我也是受过高等教育,是一种较为系统的教育。深知有些所谓天性被束缚,也不明白究竟何为天性。

如此说罢,不禁羡慕起老先生起来。

一是羡慕那个时代的文人氛围,那时期文章颇有美,诗人写着散文,散文写成了诗意。而老先生的文章亦是随心随意,不像我这篇文章用了好几个华丽的词藻。且如今的文字也热闹了,写不出那时候的那般清澈。

二是羡慕那时候的“先生”来,老师是我一直所敬仰所喜爱,灵魂工程师,真善领路人。只是那时候,先生教的都是自己的书,讲的是自己的学。且如今,总是少了些东西,也多了些东西。其中意味,大多人是知道的。

也曾在新世纪散文里见过些好文,大多是不尽我意。说这话有些不害臊,自己写不好,还嫌弃他人。无可厚非,自己长得丑,还可以说别人丑,这是这个社会常态。如若老先生那样的情趣,在现在社会的话,难免有些“失态”了。

汪老先生回忆沈老先生去世时候,令人忍不住流泪。“他的丧事十分简单”,没有追悼会,没有告别,没有花圈,只有布满鲜花的花篮,每人发给一枝半开的月季,行礼后放在遗体边。放的是沈老先生爱的音乐。这很好。“我看他一眼,又看一眼,我哭了。”我读了一遍,又读一遍,我也哭了。

就在这深深一个人的夜里,我看着几行字,泪流满面。我很庆幸自己还能哭出来。

天该亮了,我似乎也该睡了。

最后便用汪先生的写沈老先生的那段话结尾吧!

“沈先生家有一盆虎耳草,种在一个椭圆形的小小的钧窑盆里。很多人不认识这种草。这就是《边城》里翠翠在梦里采摘的那种草,沈先生喜欢的草。”

哦,对了,我认识这种草。

END

多言一语:最后终究是没有睡着的,回忆了一下以前看过的两位先生的文,似乎再也找不到了这般文字。突然心生悲凉。只是,这种情绪,在这个社会似乎是一种病吧。嗯,是有些矫情了,不过那样的文字。就像爱情,情到深处,难以自已。

二零一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六点半写成,晨起整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616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020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078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040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154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265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298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07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491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795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970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654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272评论 3 31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8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223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815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852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