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诗出自《题都城南庄》,是唐代诗人崔护的作品。面对突如其来的“物是人非事事休”的场景,崔护“欲语泪先流”了吗?不得而知。但他睹物思人的怅惋之情,却是“一片冰心在玉壶”。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时,诗魔白居易少了长吁短叹伤春悲秋,生发的却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壮怀激烈。至于“又送王孙去”的“满别情”,尽藏不言“萋萋”中了。
如此,草须逊花一段艳,花却输草三分野。
野草,亦作杂草,一般指在庭园、草坪或农地等土地上并非经由刻意栽种且有侵略性的自行大量繁殖的植物。
目不暇接的万千野草中,最为漫山遍野而又司空见惯的当是狗尾巴草。
狗尾巴草,学名为莠。对了,就是成语良莠不齐的莠。
莫小瞧了莠,它是有故事的。它在《诗经》里露过脸,遭圣人孔子臧否,《本草纲目》又为其张目。
其一,《诗经 》之《国风·齐风·甫田》描述:“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是说广袤的大田里长满了莠草,不可耕种。《小雅·大田》里还说:“既方既皂,既坚既好,不稂不莠。”庄稼长势良好,即将丰收,是因为田地里没有莠草。
其二,《论语》子曰:“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恶佞,恐其乱义也。恶利口,恐其乱信也。恶郑声,恐其乱乐也。恶紫,恐其乱朱也。恶乡原,恐其乱德也。”
其三,据《本草纲目》记载:“莠草秀而不实,故字从秀。穗形像狗尾,故俗名狗尾。其茎治目痛,故方士称为光明草、阿罗汉草。”
因它害田乱苗,《诗经》对莠是贬斥的,孔子更是深恶痛绝,从恶莠始,六恶竟一气呵成喷薄而出。
而金庸先生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人物阿朱、阿紫名字的由来及境遇暗合孔老夫子恶紫夺朱之说,那应是小说家的妙笔生花了。
好在药圣李时珍夸它明目的药效,让其大放光明了一回。
千百年来,多数时间顶着恶名的莠,不选地而生,也不择水而栖。处富饶沃土,自由自在;居苦寒山野,无拘无束。随遇而安里,无视践踏,淡看删刈,任“雨淋日灸野火燎”。
每当夏秋时节,烈日当空热浪扑面鸣蝉响亮,莠不悲不喜地节节拔高,痴痴生长,淡然抽出毛绒绒的狗尾穗,或绿或黄,在风中且歌且舞。
君不见,它起伏不定地在摇尾,呈现的是憨态可掬的我行我素,哪有丝毫委屈的样子。
于是,网友有词赞曰: “斜阳荒径,微风田埂。便能存、寻常身影。未见繁华,且自在、荣衰残盛。忍讥嘲、冠同犬姓。
输赢认命,穷通认命。怎能更、生来天性。但得偏隅,谢和开、缘随时令。远尘喧,宇清地静。”
噫,不经意间,狗尾巴草居然八风不动。那么,草犹如此,人何以堪!
2022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