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才能持续日更?
其实这个问题也是自己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都会面临的问题。
想通过日更来建立自己的影响力、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但是又苦于没有选题,没有一个固定的写作套路,每天都面临写作无话写的尴尬。
最终这种尴尬演化成焦虑,不断侵蚀着自己的自信和成长过程。
那怎么样才能保持一个高效日更过程呢?
回想自己整个过程的困惑,其实最大的问题就两个:
第一,不知道写什么;
第二,没有固定框架可以写;
只要突破这两个问题,就可以很快速地写出一篇初稿,就像自己之前写每日复盘一样。
其实,这两个问题,对应了两个写作的点,一个是写作选题问题,一个是写作框架问题。
一、先看写作选题。
想要日更,最重要的就是选题,即能保证每天都能有话说,有东西可写。
如果没有足够的储备量,没有一定的写作选题,是不可能做到每天都能写出东西的。
我自己感受明显。
之前一年因为可以写,一方面是这么多年的经历和自己读书减肥整个过程,有了一些切身感受。
这些感受可以支撑着我去写出一些选题和观点,但是可能并不长久,因为每天写这些内容,一定会造成储备枯竭,也一定会出现我现在的这个状态。
后来又开始写读书思考和感悟,但是感觉这个方法也不持续,一方面自己没有大量时间可以让自己每天读书,另一方面依然是写作框架没有解决,不知道如何从一本书中萃取出重要的东西。
虽然学到了一些方法,但是没有实践过,不知道效果如何,也让自己的情绪和心智产生内耗,内心的质疑更多一些。
以上原因就导致了自己无法做到每天都能有东西可写。
昨天晚上在读书、思考中,恍惚之间有了一些灵感和思路去解决这个问题。
既然想要每天都写作,那就先把选题解决,如何解决?
首先,每个月初列出自己的选题库,其中干货60%,日常10%,情绪30%。
可以在每个月的月初,结合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列出一些基本选题,既要有痛点和需求点,又要有写作疗愈的内容。
其次,学习一个数据采集工具。
爬取各大公众号大V曾经写过的选题,把这些选题进行整理输出,这样也可以给自己一个很好的选题思路。
最后,各种写作教练书籍中介绍的很多选题方法。
这些内容都可以拿出来进行实践。实践的过程非常重要,如果不去做这一步工作,就不可能获得自己的感受。
二、再看写作框架。
写作框架,就是写作套路或者写作模板。
有时候确定好了一个选题,有了一个想法,读了一本书,看见了一件事等等,内心有了表达的欲望,但是就是无法快速写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是缺乏有效的写作框架,没有一个固定的写作模板,没有掌握足够多的写作套路。
只有拥有足够多的写作框架,知道不同的写作场景,比如读书笔记、书评、干货文、观点文、逐字稿等等,到底如何去写,才能快速输出初稿,这一点非常重要。
怎么样才能拥有写作框架呢?
其实这个也很好理解,就是分两步:
第一步,把各种写作教程的书中介绍的各种模板、框架进行整理,针对每个框架、方法进行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非常重要,为什么自己的进步缓慢,就是缺乏有效的刻意练习,没有分步骤,有目的有反馈地训练。
第二步,拆解爆款文。把自己 喜欢的各种文章的结构进行拆解,看看他们到底是如何写的。
只有拆解至少100篇文章,才能大概清楚里面的结构和模式,也才能知道到底应该如何去做。
当然了,知道了方法跟做到方法,是两码事,完全不在一个维度上。
自己以前在这方面吃了不少亏,一定要谨记。
综合上面的两个方面,自己需要训练的能力是:
1、每天记录自己的各种灵感、点子、想法、计划、念头。
2、针对这些点子、想法、灵感拉框架,拉出基本框架,后续结合模型进行大纲的整理。
3、针对这些内容去搜集素材,一方面要重点看故事和案例,另一方面也要有数据理论。
4、最后撰写成文,撰写的时候,可以用讯飞语记,也可以用键盘敲,总之一定要快速拿出初稿。
三、行动力是保证。
这些步骤其实不难理解,难的是执行。
还是那个道理,知道和做到,永远不能划等号。
只有大量行动,才能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才能知道自己的想法在哪里。
既然想切实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想要写作成为自己的第二生命,就要付出足够多的努力,哪怕这个过程非常辛苦,甚至充满了痛苦,那也必须要经历。
精进的路上没有任何捷径,不要想着找到一条快速之路去跳过这些过程,没有的。
该经历的一样不能少,否则就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以上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