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恋后谁更受伤,提出方还是妥协方?答案通常为付出更多的一方。一个人一生所能付出的总成本有限,包括时间、金钱、精力等等,付出多少希望能有所回报。一旦回报若有若无,则不断加强付出以得到确定感,或直到竹篮打水一场空为止。为什么有些恋人分手后若无其事?有些人却在分手后疯狂报复?其区别同样在于付出成本(当然付出多并不一定会报复,还得看个人人格心态),付出多者自然觉得理应收获更多,达不到预期则觉得“亏”,而恋爱时基本零付出者,分手不分手相差无几,反正影响不大,该干嘛干嘛。
该陷阱在心理学上称为沉没成本效应,人们为避免浪费过去的付出而在错误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人最怕什么?最怕所有的努力付之一炬推倒重来,犹如小学生辛苦写了一暑期作业,到头来老师一句“重写”令人绝望。它利用人的恐惧心理来控制人,放弃等于沉没,失去长久以来付出的一切。现实应用非常普遍,“杀猪盘”与套路恋爱正是利用该心理效应,给出一点小恩惠——利润、情感引诱受害者上钩,使受害者感觉再多付出一点点便能成,因而总怀揣着一丝希望,直到最后一刻才看清对方真面目。
现实案例不胜枚举:在情感上,某女性交往一位新男友,刚开始男方还不错,数月或数年后男方逐渐露出本性,女方想着毕竟谈了段时间,付出过真情,割舍不了这段感情,即便男方出现懒惰、暴力、冷漠等本性行为依旧认为可以改造,一方面反复自我催眠多年青春不能白费,另一方面不愿承认自己看走眼,此外更害怕孤独无陪伴备受周围人异样眼光,最终导致她在毫无情感的道路上忍辱负重,只能拿已有孩子不能让孩子从小家庭破碎等各种理由来麻痹自己。在职场上,某人毕业后在一公司干了十年,之前的同事皆跳槽到更好更高薪的地方,Ta因公司提拔与对公司的忠诚,觉得公司培养Ta这么多年,还当上管理层,跳槽显得恩将仇报白眼狼,哪怕公司效益再不好,经常无偿加班,工资发放时有拖欠,依然选择与公司共存亡,导致错过职业发展黄金期。在金融市场上,股票被套牢亦如此,怀揣持有股说不定会涨回来的心理预期,跌时加仓,再跌再补仓,直至跌成ST股甚至下市血本无归。
其它非利益例子:宠物养久后舍不得丢弃或送人,养的植物舍不得它死去,不愿离开远行等等。除了长久相处的情感因素外,多少含有个人付出的成本在里面。
如遇到此类套路陷阱事件,学会接纳损失的必然性,早日狠心一刀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