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其实不是一份工作;
“律师”其实就是一场不停升级打怪的“创业”之旅。
Round one:
对法律感兴趣,下定决定考法考;
Round two:
闭关修炼,通过法考;
Round three:
天真浪漫,开启苦逼卑微的实习律师期;
Round four:
从一无所知到被带教老师、当事人、法院折磨逼得不断提升专业知识,直到逐渐能独当一面;
Round five:
终于熬过实习律师期,准备卷宗材料,考试面试,通过执业律师考试,获得执业律师资格证;
Round six:
以为有了执业证,自己是真正的律师了,要开始纸醉金迷的生活了!
然而做授薪律师律师的工资就比实习律师工资高几百块钱,才发现成为高收入律师的梦想离自己无比遥远;
Round seven:
怀揣着等有一天自己翅膀硬了就做独立律师的梦想,苦逼地忍耐着压榨,实在是有一天忍耐不住了,决定做独立律师;
Round eight:
终于成为独立律师了,觉得自己再也不用受人压榨了,再也不用被别人指挥过来指挥过去了;的确是跟自己预料的一样,但是几个月没有一个案子,每天闲得蛋疼,只能在家里睡大觉;
Round nine:
一个月又一个月过去,渐渐社保交不起,没钱给车加油,吃饭都成问题,逼得自己像乞丐一样,跟长久不联系的朋友沟通,印制名片扫楼、扫街、扫市场;
Round ten:
经过漫长的等待和期望失望,终于接到了第一个独立案子,虽然欣喜万分、如获至宝,又不能让当事人发现自己初出茅庐,战战兢兢地开始办案子,把所有低级错误全部犯一遍,被当事人、法院、律所挨个骂个狗血淋头,痛定思痛,终于似乎有点开窍了;
Round eleven:
怯生生地宣传自己,慢慢有一些客户转介绍,慢慢有些网络搜索预约咨询,慢慢有一些口碑,慢慢地能交得起社保,手里有点零花钱了;
Round twelve:
熬过当事人和案件这一关,就开始了和律所磨合的阶段;收案难、盖章难、报销难、找票难、报税难、年审难、从律所提钱难;看似挣到钱了,但是钱都在律所帐上趴着,自己依旧口袋空空;
Round thirteen:
案子有些起色了,内部运转也捋顺了,觉得自己现在总该可以大展宏图了;谁想到,成千上万的开支和成本,是自己根本没有想到的;手里的那点周转的钱,根本没法让自己的“律师”身份运作开来;
Round fourteen:
案子越来越多,发现自己根本消化不动;每天都在奔波,每天都在各种案件中切换,每分每秒都被当事人、法院、咨询给占满了;干不动了就只能将部分案子推出去,自己逐渐开始选择性做高净值客户;
Round fifteen:
进入高净值客户群体,才发现他们有他们的玩法和规则,不是所有人都能玩得起的,不断碰壁琢磨,积累人脉、案件经验和专业能力,直到真正能以高净值客户代理人的身份在其中有一席之地;
Round sixteen:
开始思考运营模式和收入比例的问题,逐渐开始往合伙人及创始合伙人的角色变换;
Round seventeen:
案子已经不再是自己的主营业务,如何把律所机器运作顺畅成为了主攻方向;
……
Round eighteen:
最后,累死~
我在第几关?
你猜。
答案我就不揭晓了。
我只说这周我被自己的当事人气得躲在车里哭。
原本想着让当事人容易接受报价,委托代理合同里约定如果案子调解掉了,我就不收执行回款了。
其实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心里分析:完成诉前保全应该就不会再调解了,虽然固定费用收的不高,最终执行回款应该是可观的。
然而,我还是太天真了。
当事人为了不让我拿上后面的执行回款,做出很大的数额让步,跟对方达成调解协议,然后给我说后面的部分不需要我再介入了。
搬起石头砸自己脚,被自己的报价方案狠狠打了脸。
回到车里,实在是忍不住掉眼泪了,实在是想不明白,自己所有的努力,努力促成他们的调解,一次次陪当事人去被告公司,最终为了不让我收到回款把我踢出局了。
那一刻,我真正地意识到,律师行业就是商场,就是一场利益的博弈。
专业知识够硬,解决问题能力够强,庭审控场能力足够,这只是律师的基本功。
能够抓住当事人和对方当事人的痛点,能够找到当事人需求和自己能力利益博弈的平衡点,然后接受委托。
一场心与脑的博弈。
明白了这些,我突然觉得自己成熟了很多。
我以为我会自此变得冷静到冷漠,但是当我去处理每一个案子时,无论案子标的额有多大,自己都会全情投入其中。
也许,这就是我跟别的律师的区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