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儿孩子们跟孩儿爸视频聊天,正说得欢,我插了一句:“孩子们之间的聊天也挺有意思的,跟邻居女孩为谁的爸爸会先回家争论不休。”孩儿爸沉默,匆匆挂了视频。
我这才意识到,刚才我原本只是闲话家常的一句话勾起了孩儿爸的无奈和思念。
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可以说服别人,却摆脱不了自己的困扰?为什么好心提醒别人却不被理解?就是语言在赋予我们力量的同时,也容易迷惑和限制我们自己。
《语言的魔力》,副标题是谈笑间转变信念之NLP技巧。这本书就是教我们如何与别人交谈,确定自己的生活目标。从简单的语言句式转换,到回应术模式的运用,教我们如何将消极的语言转换成积极的语言,在不知不觉间转变我们的信念,教会我们一种全新的世界观。
本书的作者罗伯特.迪尔茨,国际顶尖的NLP大师,公认是对NLP贡献最多的人,NLP大学创始人之一。
1、掌握NLP回应术和语言换框法,你也可以是高情商的人。
在NLP的观点看来,换框是帮助人们改变遇到问题的框架,重新解释问题,从而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而这个改变的过程,就是回应术的运用的根本特点,也是NLP语言的力量。
被公认高情商演员黄渤在遇到一些尖锐问题的精彩的回答,其实就是NLP回应术中换框技巧。他在接受鲁豫有约采访中,鲁豫问他:“现在觉得自己特别火了吧?”黄渤回答:“都来《鲁豫有约》了,能不火吗?”鲁豫又问:“你今天怎么没穿裙子呢?”面对这个尴尬的问题,黄渤机智的回答说:“我怕今天我穿了,和你撞衫!”
2、运用回应术和价值观不同的人也可以轻松交流。
NLP的基本原理之一:沟通的意义不在于沟通者的意图,而在于所引发的对方的回应。例举三国时期司马懿战胜诸葛亮的经典案例:司马懿和诸葛亮在五丈原对峙时候,司马懿知道如果匆促应战必败于诸葛亮,于是高挂免战牌,无论诸葛亮怎么挑衅和激将就是不出战。最后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无计可施,病死在五丈原,出师未捷身先死。
从根本上说意义就是我们的价值观和信念。它同“为什么”的问题有关系,我们觉得“最有意义”的信息和事情是我们个人的核心价值观相联系的。改变信念和价值观,会改变我们对人生体验的意义。回应术的模式通过更新和改变价值观与信念,来转变事件的意义。
3、遵循信念改变的自然过程,在谈笑间改变他人的信念。
信念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强大的影响。有一个常识:如果一个相信他能够做到某事,他就真的可以做到;如果他相信某事不可能做成,那么花多少力气说服他那是可以做成的都没有用。因此,信念既能鼓励我们也能限制我们。信念在我们的生活有着强大的影响力,我们要如何控制它而不被它所控制呢?而我们的许多信念,在我们儿时或是成长过程中受到父母、老师、朋友或是媒体的种种影响下,与我们的预期有关,预期意味着我们期待某种结果或是事情。
从如何与别人交谈到确定自己的生活道路;从简单的句式转换到各种回应术的综合运用。《语言的魔力》在不知不觉间转变了我们的信念,教会了我们一种全新的世界观,这就是回应术的神奇之处。或许《语言的魔力》教会你的远不止这些,一个积极的人生态度,一种快乐、健康的心理状态,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