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社会需要全民努力
今天带领孩子们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行》,导入的时候,播放了《曾子杀猪》的故事,故事内容如下:
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上,她的儿子哭着也要去,妻子就对儿子说:“你回去,等我回来给你杀猪吃。”
妻子到集市后回来了,曾子就要抓住一头猪准备杀掉它,妻子制止他说:“我只不过是与小孩子开玩笑罢了。”
曾子说:“小孩子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小孩子是不懂事的,是要依赖父母学习的,并听从父母的教诲。现在你欺骗他,是在教他学会欺骗。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自己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该用的办法。”于是曾子马上就把猪杀了,煮了肉吃。
(来源于网络)
课文内容也涉及到了诚信。陈太丘的朋友因为没有按时赴约,被一个七岁的小孩子智怼“无信无礼”。从小元方身上,我们看到陈太丘是一个教子有方的好父亲。教育的孩子聪慧机智,敢于据理力争。
这两个故事让我想到了我对孩子的教育故事。为了当好一个妈妈,读了一些相关的育儿书籍。其中就有一条说道:不要随意哄骗孩子,也不要因为孩子小,而认为他们不懂事。事实上,孩子心里什么都明白,只不过在很多情况下,不会表达罢了。作为父母,作为一个成年人,要把小孩子当做一个完整的人来对待。这个育儿信念在我家实践的很好,我们一般不轻易对孩子许诺,答应孩子的,就要做到。包括周围的人,如果出现对孩子戏弄、逗耍的情况,让孩子不乐意或者是不舒服的情况,我要么制止,不好制止的话,就带孩子离开。所以我家的孩子对大人是非常信任的。
直到她上小学一年,第一次被社会“欺骗”,哭的很是伤心。
每当我在校门口接孩子,看着那小小的一点,头上扎个小辫,一晃一晃的;缺一颗门牙,说起话来漏点风,声音软萌可爱,背着书包松松垮垮的,摇摇晃晃的向我跑来,内心真的很是幸福。
校门口偶尔会有小摊贩过来卖东西。有个老头儿卖的东西她没见过,也没有吃过。小喇叭上循环播放着“哈尔滨冰糕……哈尔滨冰糕……”声音宏厚有力,很是吸引小孩子。
有一天,她对我说:“妈妈,你明天来接我,记得一定要带钱。我跟卖冰糕的老爷爷说好了,他明天还来呢。我要尝尝哈尔滨冰糕。”我内心不太情愿给她买小摊贩的吃食,总感觉卫生不过关。同时,也知道那个老头儿就是敷衍一下她,明天不一定来。但是我不能直接告诉孩子,老爷爷是哄你呢,他明天不一定来。
第二天,我按照她的要求,准备好钱去接孩子。结果等到的是一个哭泣的孩子,吓我一跳。问了之后才知道,老头儿果然没来。嘴里反复的叨念着:“他明明答应我了,为什么说话不算数?”孩子哭的很伤心,我安抚了好久。只能以事实为依据的告诉她:“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像爸爸妈妈一样,对你信守诺言的。那个老爷爷当时答应你,只是他随口一说,他自己没有当回事,可能他不记得答应过你的事情了。”最后,我保证以后接她都带钱,直到买上哈尔滨冰糕为止。这才安抚好了孩子。
这是我家孩子第一次被社会“欺骗”。虽然不是多大的事情,但是让孩子第一次明白,很多人是说话不算数的。
不论是在家还是在校,我们都教育孩子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事实上很多家长自己总是“哄骗孩子”。社会上的一些人,也不是信守承诺的。我不能说那个老头没来就是错的。因为在他几十年的生活经历中,一直都觉得小孩子哄哄就行,只要他们不哭不闹即可。这是他几十年的处事方式。他随口答应我家孩子,只是敷衍的应付一个问题罢了,他从没有想过这个随口一应是一件要完成的事情,更加想不到因为这随口一应,还对一个小小心灵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一条就是“诚信”。要建立一个诚信社会,必须从家庭抓起,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从学生抓起;同时也要全社会的遵循和约束才行。不然,等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走出校门,融入社会,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正确观念,就会被社会的洪流冲击的支离破碎,刚出校门的“小白”,才是接受社会毒打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