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学认识新同学,学习新科目,到中间的不断测试,完成基本的任务,随后又是冲刺期考试的到来,我们至少看起来的确很忙。可,忙就一定产出了相应的价值吗?至少当下我们通常认定一定有价值,可拉长周期,以高视角来看就未必如此了。
忿忿不平那些高投入低价值的事情是一种常态,这背后体现的就是一种矛盾心态,我们常常在忙碌中变得盲目,偶尔也会放松,可确也浪费在琐碎之事上,等再回到忙碌状态时又改进多少呢?
现实规律是,忙碌时我们足够专注,很少能有足够清醒的视角来随时调整方向和决策,所以我们依赖短暂的放松来重新审视许多事物。至于何时放松,何时全身心投入的工作,这因人而异。有些领导者总是事必躬亲,看起来是保持状态,做了许多事,但成效也许不如一些坐在办公室喝茶,从自身角色、公司愿景、团队协作等抽象视角来逻辑分析的管理者产生的价值高。
毕竟,我们在做决策时,一般都源于深度的思索之后,尽管每个人思索的层次不同,但这一过程远比在焦头烂额之时瞬间做一个决策要更加理性稳重。
无论是小学、初中,甚至是即将成年的高中生活,我们在放长假前和长假结束后总是做了许多计划和打算;放假前,我们打算回家培养某个兴趣爱好,看某些书籍;快开学时,我们又拟定这学期的目标和期望,以及想要获取的奖励等。 可,对于信誓旦旦的誓言(这次我一定怎么改善,一定去做某些事),恐怕它们多数也在最终变成了谎言。
每个人都会许愿,每个愿望背后需要支持的要素是哪些我们也许知道但并未细致分析,所以,也许愿望只适合在生日说,那时没人嘲笑你。但,现实是也不会有任何人嘲笑你,倒是自己会失落,会渐渐失去信任,以至于随着长大,我们越发艰难的去承诺某些事情,没错,一方面是理智,还有就是承诺双方的彼此沮丧。事实上,我们害怕这些令人难过的事情。
可不论如何,我们该有的气势还是存留的,对于新项目,新公司,我们仍然有许多承诺,也许它们在心里,这都无关紧要。关键的是,我们希望获取好的结果,但我们也清楚,并非盲目投入就能获取价值,或许,我们认为自己很理智,很努力,但事实上仍然是决策存在漏洞呢?
制定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你当下的心境、资源环境、目标受众、利益方、生活状态等众多层面有关,在置身项目时,谁有空关心那些影响我节奏的高度抽象化的理论呢?没错,心无旁骛的态度是对的,可我们也要遵从客观规律,把自己从各类事件中抽离开,安静下来,哪怕是简单的分析也许都更有利于你的决策。
理想的是,每个人都会在制定重大决策时让自己足够冷静,失控的状态谁不曾有过呢。可关键就在于,那些失控的状态会让你损失惨重。而失控的频次,决策的愚蠢程度,就体现了你心境的层次,说白了,就是浮躁只会让你恶行循环。
可笑之处也在于,从小到大的习惯告诉我们,累了就歇歇吧,事情不是一下做完的。于是,我们就歇着,一旦过度反而影响了任务进度。哎,好烦哦,怎么如此矛盾呢?但不得不说,没有绝对的行事法则,就算是随机应变也未必管用,我们只能尽力让一切可控因素变得稳定,由此制定最佳决策。而这一过程,绝不是在你心无旁骛全速前进的时候。
是时候放个假,让自己处身于高层次视角来改善你的决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