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青春岁月的影片,结局总会令人莫名的感伤,那些朦胧般的初恋,似乎勾勒出了每个人记忆的画面。可却又是那么抽象的画面,没有荧幕上那般的坚贞不渝,缺少萤幕上那般的刻骨铭心,遗失萤幕上那般的恋恋风尘。为何从回忆里捡回的那副抽象画会如此平淡,仅能给心灵带来微微一丝涟漪?
是啊,谁不曾经历过情窦初开的年华,谁不曾品尝过默默暗恋的甜味,谁不曾挥霍过放荡不羁的岁月。那纯纯地课堂蕴藏着多少莫名的初恋,那静静地操场见证了多少刻意的回眸,那悄悄地楼梯创造了多少无意的擦肩。可这些并未成为,那是我们青春的全部,并未如荧幕上那般占据了我们整个青春的心。
荧幕总是虚幻的,那个年代,那个年纪,应该没几个人会为爱情作出惊天动地的事情,当然跟别说与心爱的填报同所学校,为所爱的在高考中放弃一门大题,现实总带着残酷的面具,学生时代的我们,很少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时刻,特别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除了能在课上开开小差、课间唠唠闲磕、课后追逐打闹番外,其他事基本都将在老师或父母的监护下完成。那有那么多时间去花前月下海誓山盟呢,况且有空的时间男生会不往操场跑,女生会不往书店钻?
荧幕中有真实的我们,便是那些无名的群众演员,他们所展现的是大部分人学生时代的生活。那是的主业是学习,副业是玩儿,恋爱哪门子都不算。当然是有玩儿得来的男女同学常凑一起,会有心动、会有爱慕,可又有几个会大胆说出口的,甚至于其实大部分都是单相思的备胎。
那时候暗恋的满足,是每周换座位时能与她同桌;上课是可以偷偷的看她;课间时可以和她聊聊天;放学后可以和她并肩骑车回家,即使绕道也心满意足,就如同《那些年一起追过的女孩》里那般,但也仅仅到此为止了。那时的单恋,遐想多过于行动,虚幻多过于现实,所以回忆的画卷是抽象的,因为一切从未真实的发生和发展过。我们把最应品尝初恋滋味的青春都奉献给了应试教育。
陈寻那句“我后悔了”有多少人会有同感?因为我们没有经历过匆匆那年的爱情,只有体味过匆匆那年的暗恋。所有中学时代那时年少的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还有同桌的你,都只是匆匆那年里的过客,充当着群众演员的角色。
所以荧幕落下后,我们都在心底搜寻,盼想着拾起记忆中那份属于自己的伤感,去身临其境品尝“我后悔了”的滋味。可惜那副苍白平淡的抽象画把你我带回了现实,心头的那份涟漪,只为不曾经历过而微微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