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jk的地方就有江湖
2020年我入了Jk圈。
我告诉杨先生,
以后我的衣柜里只收纳两种衣服,一种带有小女人精致感的职业装,另外一种就是jk制服。
毕竟这些年踩过不少雷,买过太多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如今开始摆脱毫无章法难于搭配的单品,开始欣赏出街率高的经典基本款。
jk制服呢,就用来安放我永不老去的少女心罢。
入了jk圈,爱上温柔一刀实在是太自然的事情。
(温柔一刀是这条裙子的名字↓)
圈内大萌款,多少妹子魂牵梦萦,
等再贩等了半年,来赴店主“限时不限量”的约定。
然后4月18号终于到了,
我也在闹钟响起的下一秒飞快下单,像完成一个庄严的仪式。
这不只是一条小裙子啊,它还是少女情怀的容器,和男孩子打游戏买皮肤一个道理。
我呢,从抢到小裙子的兴奋,
到目睹一刀20分钟30万销量的惊叹,
沉浸在满足感中不能自拔,
于是隔几秒就刷一次微博,
一刀再贩毕竟是jk圈大事件,“大粉格子”还上了热搜。
然而很快我笑不出来了,
我尝到了来自小众优越感JK的敌意或者说人性的恶。
网络上轰轰烈烈单方面开撕,原来是很久以前就拥有温柔一刀的姐妹不淡定了。
“温柔一刀,你也有烂大街的一天,果断把去年的一刀压箱底了,失望!”
“老娘穿一刀的时候你还不知道在哪儿呢,你分得清扎幌襟和关东襟吗?”
“今晚下单的,能不能不要盲目跟风,我们的小众情怀不想被破坏……”
闹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何谓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我今天也算见识到了。
结果就是,30万女孩苦等良久,终于买到了心仪的小裙子,却遭到圈内“老人”鄙视唾弃,被群嘲“跟风狗”,成为破坏她们小众情怀的刽子手。(是的你们的小佳期就这样躺枪了)
声称一刀是全员恶人2.0,疫情过后,大街上30万人撞衫,想想就可怕。
……
总结下来就是:
我先买的,我真心喜欢独具慧眼,后来的都是盲从跟风的掠夺者,你们的疯狂让我的情怀贬值了,你们真可恨!
姐妹,别给自己加戏了好吗?100多块的jk格裙可能配不上你高贵的灵魂,建议出门左转高定。
2小众优越感图鉴
世俗之中的优越感可能来自于财富身家,来自银行卡余额以及衣服上的大logo,而在jk圈就很简单了,一部分(划重点,是一部分!)入坑早的女生站在制高点去谴责后来者:
她穿过的别人不能穿,穿了就是东施效颦。
她没见过的不能穿,穿了就是山(山寨)。
她私藏的制服不能成为烂大街的萌款,人人都有她就不屑了,马上转手xian鱼,认为这件衣服配不上她特立独行的气质。
“小众优越感”是种流行病毒,在肤浅自负的灵魂中猖獗,jk也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我们都喜欢这样的歌词,没有人喜欢泯然众人矣,
于是在特立独行这件事情上,我们往往有着许多执念。
比如,同学们在听周杰伦,林俊杰,而你的歌单里是陈绮贞,魏如萱,你就会觉得自己好小众,好仙儿,然后油然而生一种自我陶醉的优越感。
你喜欢的某个民谣歌手,突然签了公司,
有了更大知名度,于是你脱粉了,理由是他变得商业化,
他的歌成了人人都会唱的口水歌,
不再是live house里的小众男神,
从《南山南》到《成都》,历史总是惊人的重复。
比如,别人在读张爱玲,余华,而你在读木心,卡夫卡,你又觉得你是一位真文青了。
这种事情我也干过,大学毕业论文的选题,我写了香港作家李碧华,
第一个原因当然是喜欢,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她够小众啊!
因为港台文学在我们的课本上只有短短几页,
李碧华的部分更是寥寥,我自认为全年级都不会和我撞选题。
答辩那天,我第一个上台,轻松过关,事后还得意了许久。
那个时候,
在我的概念里,张爱玲,
钱钟书的选题就是烂大街的存在,
我拼命去避开,你问我有没有小众优越感,
那必须有啊!
以至于很久之后,我没有开口说过我喜欢张爱玲,
哪怕我在2015年曾溜进她的故居寻访,
哪怕我极尽虔诚,热泪盈眶。
2015年拍摄于上海 张爱玲故居
因为当时在我印象里,
十个文艺青年里九个都是张爱玲的书迷,
我不想和别人一样,不想“附庸风雅”,
呵,年轻人,现在看看当时我的心态,
和现下抱有小众优越感的jk们有什么不同?
可能不同就在于,我虽然虚荣,却没有泯灭善良天性,没有踩一脚。
当小众优越感爆棚的时候,你无法想象人性有多疯狂。
有个旧闻,四川一女孩儿因为穿了山寨的洛丽塔裙子,被自称lo娘的两女生当街拦下辱骂。
视频中两名“lo娘”指责女孩:
“山寨还好意思穿出来”。
女孩意图报警却被抢手机。
两名“lo娘”威胁她称:“你报警吧,老子警察局有人。”
暂且不论女孩是否故意买山寨,都轮不到这两名lo娘充当正义使者,两个字,猖狂!
这样的正义太廉价,无非是把自己供养在鄙视链的顶端。
3追随小众
本来就是一件大众的事情
小众优越感本来就是个伪命题,
因为,追随小众本来就是一件大众的事情。
这个世界,没有人喜欢把自我庸俗化。
似乎崇拜一个小众的偶像,
听几首小众的歌,
穿几件小众设计师的服饰,
看几本阳春白雪,
自己就脱离了低级趣味,与大众流行泾渭分明。
有个作家说:“当知道《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一本畅销书的时候,我觉得非常失望。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它只是属于我一个人的。”
这是种很正常的情绪,
就像你小时候无意中发现的一个“秘密基地”,
你在那里独自撒野,
直到有一天你的小伙伴也发现了,
这里不再是你一个人的了,
所以怅然若失。
可是你要知道,不管这里是不是你先发现的,它从来不是你的专属。
如果一件事物在经历漫长的沉寂后被大众喜欢,
那只能说在你喜欢它的时候,
它就已经具备被喜欢的本钱。
比如这几年火起来的李健,陈粒,
房东的猫,他们都经历了从小众到大众的过程。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的小众东西一旦被大众喜欢他们就会觉得庸俗和厌恶?
知乎上有个回答我很喜欢:
在喜欢小众里面找自我满足和优越感的人,
一旦大众化就有泯然众人矣的落差感,
他们喜欢的是自己而不是事物本身。
如果你所谓的喜欢,
要靠小众做前提,
那只能说明你喜欢的不是小众文化,
而是它们带给你的自以为不同流俗的心理暗示。
所以,阴阳怪气嘲讽全员一刀的jk们,
全员一刀怎么了?
还全员呼吸呢,再bb我就给你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