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如何说...》-“尊重”在教育中的表现

本文摘要:

本文通过四个方面来谈了谈尊重在教育中的具体表现,同时指出:如果你明白了的“尊重”的深刻涵义,教育中的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这也提醒我们:教育并不复杂,关键是抓住他的本质;问题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核心在于,我们能否化繁为简,找到事物的真相。

希望本文能够让你深入的了解尊重在教育中含义。

另外,文末有武志红老师的心理学,请注意查收。

美国十大教育畅销书

尊重指敬重;重视。人的内心里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但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尊重他人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是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摘自《百度百科》

在前面的两篇文章中,我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拆为两个观点:共情和就事论事。今天,我们来聊本书蕴含的最后一个重要教育理念:尊重。

/ 01 /从四个方面体会尊重的深义

先通过几个例子,我们先来感受一下“不尊重”在教育中的具体表现:

(1)替孩子做决定:不用试那双鞋子,它不适合你;

(2)代替孩子的感受:你累了,不能再玩了,赶快休息;

(3)干了孩子的活:我收拾好玩具了,以后不要到处乱扔了;

(4)命令孩子:快点去把作业写了;

(5)不考虑实际情况的批评:这个错误你犯了多少次了?怎么不动动脑子!

(6)随意评价孩子:我们家孩子胆子比较小;

(7)低估孩子的能力:不要逞能,小心伤到你自己;

(8)强迫孩子去打招呼:明明,快叫叔叔。

……

尊重是我们待人接物最为基本的规则,只是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我们的很多行为都可以归结为对孩子的尊重,这也许是因为,我们以“爱”的名义蒙蔽住了自己的双眼,但无论怎样,错误的做法必然导致错误的结果,即便你是出于善意。

《拆书-<孩子:挑战>-基于“民主”的家庭教育》中,我们谈到了民主家庭的重要性,谈到了民主家庭所传达出来的自由和平等源自于“相互的尊重”。而如何做到“相互尊重”,本篇文章会通过四个方面来告诉你。

(1)给孩子自由的思考时间。要绝对相信孩子是一个具有自我成长能力的个体,他有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和动力,因此我们要给予孩子锻炼这种能力的机会,家人只需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才介入他的思考。具体表现可以是:不马上给出孩子答案,不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不要将孩子的时间填满……

(2)对孩子要有“抱持”的态度。当孩子遇到挫折时我们能给以鼓励,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要给以支持。让家成为他最温暖的港湾,不光是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抱持”是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出的观点,详见文末“心理学知识”。

(3)培养孩子的同理心。简单来讲,就是要培养孩子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详见《拆书-<如何说... >-和孩子产生共情的方法》,里面有详细的介绍,感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4)培养孩子接受个体差异的能力。个体化的差异让这个世界变得丰富多彩、更具活力,也因此推动着整个社会的前行,只有我们切实的认同了差异所带来的巨大力量,我们才能真正认同别人的不同观点,尊重别人的理念,才能“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当然,前提是父母要做好表率,凡事能够客观公允,就是论事,如何做到这一点,详见《拆书-<如何说...>-寻求孩子的合作,这5招管用》

以上四个观点基本是对前两篇文章的整合。也就是说,如果你明白了的“尊重”的深刻涵义,教育中的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这也提醒我们:教育并不复杂,关键是抓住他的本质;问题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核心在于,我们能否化繁为简,找到事物的真相。

/ 02 /说“不”的小技巧

恰当的说“不”是尊重孩子的一个小技巧。我将书中的观点分享给大家。

以下的对话背景是:明明去小朋友乐乐家。

(1)提示:“我能去明明家玩吗?”“我们五分钟后就要吃饭了。”

(2)接纳感受:我知道你不愿意走,想玩很长时间,玩的高兴的时候确实不想离开。——这个方法很多时候我们不敢采用,但心理学上讲:当你理解一个人的时候,他便愿意配合。

(3)描述问题:“妈妈,我还想再玩半个小时”,“这个太难了,爸爸还在家里等着我们吃饭呢。”

(4)是”代替“不”“我能每天来乐乐家玩吗”“当然,只要你把作业做完了。”

(5)给自己时间想想:“我想在乐乐家里睡。”“这个我可得想想!”

我自己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常常出现词穷的感觉,明知道这种表示不妥当,但就是找不到更好的说话方式,因此我坚决认为:恰当的谈话方式并不是自己不会说,而是自己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不断练习来丰富和孩子交流的词汇。我现在能想到的办法是;尽量写下和孩子对话的各种语境,发现其中的不足,然后改正。

希望通过不断的练习,我们都能掌握其中的技巧。

/ 03 /鼓励孩子独立

尊重孩子的另一种表现是鼓励孩子独立。

出于“关心”的目的,我们常常会不自觉的介入到孩子的自我认知和成长中,而不正确的介入反而让孩子失去了大量的锻炼机会,限制了孩子独立思考和自主能力的发挥,变得更加依赖他人。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么一个故事:中国小伙在非洲参加志愿服务,正当他向被救助者提供无偿的食物时,却被同行的伙伴坚决制止了。伙伴的做法是:让被救助者干一些简单的活,然后再分发食物给他们。

——因为,所谓的救助最重要的是救助他人的内心,错误的方法只会让被救助变得更加贫困。

鼓励孩子独立,是因为你认同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我发展的期望;

鼓励孩子独立,是因为你看到了更遥远的未来,孩子终将走向自我发展的道路;

鼓励孩子独立,是因为承认这小小的个体并不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或翻版,他要活出自己的不同。

鼓励孩子独立,就要学会放手。


心理学知识18 #

自我06│让你的本能喷涌而出:今天讲的是温尼科特在观点。与他的师爷弗洛伊德的观点不同,温尼科特认为,一个人应该先活出本我,也就是野性的我,而不需要通过超我来压制这个情绪,这样,孩子的自我力量才能得到极大在鼓励。而只有父母提供给孩子抱持的态度,孩子在这个本我才能真正在实现。“抱持”是指,当孩子好的时候给予认可,当孩子受到挫折的时候提供支持。

心理学故事:温尼科特在观察了6万对母子后,给出了一个结论,要做“足够好的妈妈”,意思是,妈妈不能是差劲的匮乏性妈妈,也不必是完美妈妈,刚刚好就可以了。国内精神分析学家曾奇峰把它翻译为“60分妈妈”。温尼科特的观点更强调,父母、老师和其他权威,应该鼓励孩子活出本我,活出野性,因为本我和野性,才是生命,而超我永远不会是生命。

——来自《武志红心理学课》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见到了很久不见的朋友们。我曾经一直在寻找自己,一直在想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然而却常常以他人的评价来作为参考。所...
    小榭阅读 5,126评论 0 0
  • 新媒纪公号元年,咪蒙、世相等赞露锋芒,百号争鸣,尤为壮阔。神说有神之地不应乏人,遂诞十八线公号,虽生犹死,向死而生...
    威尔王阅读 4,676评论 0 1
  • 剛剛,就在剛才還與你在一起 相談甚歡,我透過薄霧看著你 可現在,我又在另一邊 距離你一千多米的地方,想你 你是我的...
    駱木阅读 1,441评论 0 1
  • 幸福总是来的猝不及防——心理学课程的学习本就是我此次来京最为期待的一门课,于是听讲时的我格外专注与投入,以...
    唯美儿阅读 2,895评论 0 5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