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电影《我的姐姐》上映,引起了不少人关于“中国式亲情”的讨论,我无意对影片作评价,只是“安然”的故事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家庭,想起了我的哥哥。
我的哥哥,比我大五岁,今年28。他从来没叫过爸爸妈妈,也没叫过我妹妹。我懂事比一般孩子早,我父母喜欢带我去拜菩萨,每次我跪在垫子上心里默念的第一句话就是“求菩萨保佑我哥哥早点好。”小时候很天真,以为无所不能的神可以给我哥带来奇迹,然而二十多年过去,我哥没有一点好转,反而是无数次“明知无望的祈祷”逐渐形成了一种习惯。
我哥生下来的时候就没有哭声,我妈说村里的卫生院用错了药剂(也有可能是水平不够),治了几天出气多吸气少,医生直接让家里准备后事。妈妈不甘心,自己好不容易怀上的孩子,怎么就不行了呢?于是,一个初中没毕业、身高只有一米五三的农村妇女,决定带着刚出生的婴儿去大城市治病。我爸在家里砍竹子、喂猪、做油漆,家里只要赚了一点钱,我妈就带着我哥出门看病了。这样的日子长达五年,直到我的出生。
我哥活过来了,被确诊为脑瘫,几年的治疗让他不再发惊、也不大喊大叫、不流口水,妈妈说这已经算很好了,虽然哥哥不能走,不会说话,生活不能自理,智力只有几岁,可他是我最亲的哥哥,是我爸妈最宝贵的孩子。
妈妈在家做点缝纫,全身心照顾我哥,爸爸在工厂打工赚钱养家。我是一家人的希望,也是他们唯一的盼头。小的时候,其实包括到现在,我都难免自卑,经常性地会陷入一种命运无法改变的无力感。
有一次除夕夜,我和附近的小伙伴去给各家各户拜年,偶然间我就听到叔叔阿姨们在议论,说我有个脑瘫哥哥,“真作孽”(可怜)。每次领取贫困生补助,都需要写申请,我只能硬着头皮描述我哥的情况,家庭状况。生活中的无数细节,都会提醒你,你的家庭跟别人不一样,自尊心因此一次次受到打击。
幸运的是,我生活在一个民主、温暖的家庭里。小到做作业还是看电视,大到选学校专业,父母都一直支持我的任何决定。他们对我几乎是有求必应的,也从不让我做自己不喜欢的事,甚至,他们都想好了百年之后怎么安排我哥的生活,说不希望给我造成任何负担。
可是,我又怎么可能抛弃这个世界上除了他们之外我最最亲的人呢。虽然哥哥不会说话,但我每次回家他都会对着我笑,手舞足蹈地高兴极了;第一次给他喂零食,他很小心地吃下,没有咬到我的手;我不高兴或者哭的时候,他也满脸不高兴甚至有时候跟着嚎啕大哭,比我还大声,还要显得悲伤;跟他絮絮叨叨说起小心思和烦恼的时候,他会静静地听,也不发出声音,尽管从来没有回过我一句话,但我知道,他是听懂了的。
父母年纪渐长,我也到了找工作甚至是谈婚论嫁的年龄,但是家里却从来没有开诚布公地谈过一次以后哥哥怎么办。他们的打算是把我哥送去福利院,有一次在饭桌上跟我提过一嘴,我起初没吭声,后来我说,我是不可能把我哥送那去的,最后以我妈的一句“反正你不用管就是”结束话题,这件事也不了了之。
我爸妈还是把我当小孩,以为我不懂人情世故。其实早在大一,我心里就有了一杆秤,大学、研究生可以去外面看看,但工作,我肯定是要回长沙或者去广州深圳发展。我也从没考虑过爱情、婚姻,因为不喜欢将就,也不愿意让不相干的男孩子去承担他本不应该承担的责任,那样太自私。
哥哥是要陪伴我一辈子的人,我不会放弃他,早早地把他纳入了我的未来生活规划。或许有些想法太天真,我也还想象不到亲手照顾哥哥会遇到怎样大的困难,但妈妈可以做到,我觉得我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