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吹奏萨克斯的过程中,很多的朋友都会参加各种的场合和活动,那么在这些活动中,音准是核心要素,但不少人对音准调试存在误区,觉得只要插上笛头吹奏就能找准音,其实并非如此。萨克斯的音准调试需要经验积累,今天小编就把多年的经验告诉大家~
调试音准时,最稳妥的方法不是直接找标准音A,而是先确保中低音区的音准。这是因为中低音区的音准受气息和嘴部压力变化的影响极小 —— 即便刻意调整吹奏力度,音高也很难发生明显偏移。比如吹奏标准音 C(即简谱的 “Re”),无论如何控制气息,音高基本能稳定在标准位置,很难出现大幅偏差。
但高音区的情况完全不同。尤其是初学或练习时间较短的萨友,高音区很容易吹“飘”,出现音高偏高的问题。以标准音 A 为例,即便能吹出准确的音高,稍不注意就可能偏高半个音(变成升 A),这正是嘴部力量和气息控制对音准的直接影响。因此,为保证整体音准稳定,建议先调准中低音区,再逐步调整高音区。
这个方法适用于各类萨克斯,包括次中音萨克斯。而高音萨克斯对音准更为敏感,气息或嘴型的细微变化就可能导致半个音的偏差,调试时更需注意。以次中音萨克斯为例,先确保中低音区的D(简谱 “Mi”)和 E(简谱 “Fa”)两个音的音准 —— 这两个音准了,说明笛头已插到位。此时再测试高音区的 A,若基础扎实,音准通常也能保持稳定;但初学者仍可能因控制不当让高音偏高,这是正常现象。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以高音A 作为调试基准,一旦高音吹飘(偏高),很容易误以为整体音高偏低,进而向外拔笛头。但实际上,以罗林斯萨克斯为例(使用原装笛头和软木),笛头插入后外露部分保持一定长度(高音萨克斯和次中音萨克斯均有相应的经验值),才是相对标准的状态。
调试时还要记住:笛头插入越深,音高越高;向外拔出越多,音高越低。同时需结合当地温度微调—— 温度会影响管身震动,进而改变音高,但调整幅度通常很小。
另外要提醒的是:次中音萨克斯的魅力在于深沉酥麻的音色,若为追求音准过度收紧嘴部、紧绷气息,会导致管身无法充分震动,不仅音色干瘪,还可能引发局部音准紊乱。只有让中低音区先稳定,再通过笛头插拔微调高音区,才能兼顾音准与音色。罗林斯萨克斯的管子普遍音准都是较为不错的。大家可以试试!
希望这些经验能帮到大家,建议收藏反复练习。如果身边有需要的萨友,也欢迎转发分享。祝大家在活动中都能呈现完美的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