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拖拉,做事磨蹭,无法专注……孩子学业成绩不好,大抵的情况相似,父母越是着急,孩子越是不得劲。正所谓皇帝不急太监急,急坏了父母,孩子却可能在糊涂中徘徊不进,整个人充斥着一种无力感。
在我的班上,有个男孩儿叫小雨(化名),本学期升四年级,看到孩子现在每天都是第一个在校就完成全部家庭作业,每天课余时间课外书不离手,成绩也越来越优秀,为师的感慨这一路走来孩子的逆袭与进化,归纳几点,以供各位父母参考。
1.专注听课
记得新入一年级时,孩子的状态简直让我咋舌,瘦瘦的,软软的,坐在座位上,一副小老头模样瘫着,弯弯的背总是那么倚着椅子靠背,没精打采,干啥也提不起劲。
记得有一次晨读,孩子踢完球回来,我从教室后面往前看,发现孩子那天背挺得直直的,在认真地诵读着。我悄悄走到他后面,偷拍下那个端坐的背影。
上课后,我把他的这张照片放大到教室的大屏幕上,把小雨坐姿蜕变这件事大大夸赞了一番。这还没完,我就此事写了一篇公众号文章发布,并专门推送到班级群,公开表扬孩子的进步。自从那一次后,课堂上孩子的背再也不弯了。
背直起来了,心态也端正了。课堂上,孩子的眼睛会盯着老师看,侧耳倾听,尽管发言声音不大但他依旧会非常积极地举手回答,全身心投入地参与课堂。
专注听课,为孩子的优秀成绩打下了坚实的第一步。
2.痴迷阅读
除了上课,孩子最大的变化是课间的表现。以前总是和小伙伴打打闹闹的,现在,他除了上课,一有空就捧书阅读,样子极其投入。一次,我看班级里孩子们都出去玩了,唯独他还在座位上津津有味地啃读着,我偷拍下照片,他浑然不知。
配合班级的书香氛围营造,家长对孩子的阅读也是上心的。一开始,孩子偏爱枪战类的书籍,每天就知道打打杀杀,妈妈很着急,来求助我。我建议就随他,从自己最喜欢的领域开始,进入书的世界后,自然会慢慢扩散到其他领域的书籍。
果然,现在阅读就是孩子最喜欢的休闲方式,涉猎的面越来越广,一读起来就进入一种“痴狂”状态。捧着书傻笑的样子我是看到多回了。
爱阅读的孩子知识面广,心灵逐渐变得丰富。同时,阅读理解能力也会逐渐提升,这是学好各门学科的基础。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孩子的这种阅读是真正无功利地阅读,默默地滋养着孩子的成长。
3.拒绝包办
记得一年级的时候去孩子家里家访,我才意识到家里条件太好,凡事包办代替,难怪孩子这么无力感。家里爸爸负责赚大钱,妈妈带他和弟弟两个孩子,还有一个住家保姆,把孩子的饮食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只要孩子把书读好就行。而往往这样,孩子就是读不好书。
三胎政策放开后,妈妈又生了一个小妹妹。这下再也没有精力围着小雨转了。分身乏术,就连孩子上学也要靠自己打车了。三四年级的孩子,这完全不是问题。反而,与母亲的脱离,让孩子渐渐变得独立,有担当。
还记得妹妹刚出生那会,我给小雨妈妈打视频进行线上家访,好不容易等到妹妹午睡的时间,可是我和妈妈在交流的时候哥哥弟弟居然打打闹闹,妈妈中途因为妹妹醒了离开,哥哥弟弟还干上了一架。而现在呢,哥哥会帮着给妹妹喂奶,照顾妹妹,俨然一个小大人了。
所以说,父母懂得合理的退出,是对孩子成长最大的支持,拒绝包办,孩子才会长大。
4.热爱运动
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加入学校足球社团的训练,每一天早晚地踢球,有时候淋着小雨也坚持。一次,教练发视频说有个队员人家都训练好了,他还坚持留下来要在操场再多跑几圈,彼时,还下着濛濛细雨呢。
我好好地夸奖了他一番,并告诉妈妈,踢球这事儿,得让他坚持。因为,运动能磨炼一个人的意志力。孩子在运动的过程中一次次超越自己的体力,战胜自己的惰性,产生的成就感也会让孩子越来越自信。这份自信,放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是能起到积极的影响的。
运动,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家访中,妈妈也提到,爸爸虽然平时工作忙,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但他有个习惯,给孩子起到了积极的榜样作用。妈妈说,爸爸喜欢打乒乓球,每年365天,他基本上要有360个晚上是要去打乒乓球的。爸爸从底层打工开始,一步步把自己的事业做大,靠的就是这股韧劲与坚持。他也时常勉励小雨,是小雨最好的榜样。
身教大于言传,爸爸对运动的坚持带给孩子无形的精神力量。
专注听课,痴迷阅读,拒绝包办,热爱运动,孩子不仅收获了好的学业成绩,更是助力了精神成长。内心有力量,脸上有自信,行为有自律,这样的孩子,一定能成长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