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人推荐看了《朗读者》,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15岁的少年偶遇一个中年女人并与之相爱,认识三个月后女人不辞而别,再次相遇女人被控二战时作为纳粹看守,犯有谋杀罪站在了审判席上,那时少年已经是大学里法律专业的实习生而参加审判旁听。面对多项指控,女人没有否认,当年同为看守的受审者一起指正她为主谋时她先是否认,法官要求重新验证笔迹时她又承认了。这时候少年回忆起他们相处的点滴,和她在一起时,她总是要求自己读书给她听,才意识到女人是个文盲,她之所以承认下罪行是害怕别人发现她是文盲的真相。但少年没有在法庭上指正出这一点,于是,女人被判终身监禁。多年以后,已步入中年的少年开始给女人邮寄自己朗读的磁带,女人通过和文字的对比学会了简单的书写,并热切的给曾经的少年写信,却始终没有收到回信。等到女人出狱的前一天,他来看她,说为她安排了今后的生活。女人说,一切已经结束了是吗?第二天,女人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故事的结尾,又过了若干年,男人带着他的女儿来到她的墓前,对她讲了那年他15岁时的故事。
影片女主角,是因扮演《泰坦尼克号》中rose 一角而爆红的凯特温斯莱特,凭借在《朗读者》中精彩的表演使她成功问鼎了奥斯卡的最佳女主。关于这部影片,看完以后有点抑郁和矛盾,切入点太多,你可以从很多个角度来欣赏它,它能带给人的思考要多于它呈现出来的内容。战争,罪行,反省,肉欲,爱情,人性,这些都可以作为《朗读者》的关键字。但最初,我确实不能把对二战的反省和这部电影相连,看完以后,也并没有匆匆写下观后感,而是先看了一些精彩的影评,真的是智者见智了。
从爱情的角度解读
故事发生在二战后的德国,影片的前半部分讲的是少年和女人的初识到相恋。少年米夏去图书馆看书的途中得了猩红热,得到女人汉娜的照顾,病愈后特地过来感谢她,在偷看到汉娜穿丝袜的动作后蒙昧无知的米夏产生了最原始的冲动,继而和汉娜有了身体上的纠缠。米夏慢慢爱上了汉娜,他朗读给汉娜听,在汉娜工作的地方偷看她,计划和她的出游,和汉娜一起骑单车外出,到教堂听诗朗诵。米夏要的爱情普通得再不能普通,可是,这份普通的爱情汉娜也是不能给与的。当肉欲转化为爱情后,米夏对汉娜的要求也变得多起来,他希望汉娜能像其他女孩子那样顺应,听话,于是争吵不可避免的爆发,米夏伤心,流泪,过后又默默的走到汉娜面前,说,我希望你能吻我,我已经离不开你了。在一次激烈的争吵后,汉娜不辞而别,少年米夏的初恋戛然而止。电影里我看到了米夏对汉娜的爱,而汉娜,我始终弄不明白她对于米夏的情感是爱还是单纯的欲望,她是一个极度寂寞孤单冷的女人。
从人性的角度解读
汉娜曾经做过纳粹集中营的看守,对于德国人来说,这是痛,也是耻辱。而汉娜,她是个让人不能用文盲二字就能概括的女人。她认真,恪尽职守,有着母性的善良,却无法醒悟到大的罪恶,她对世界的变化不在乎,或者说她对这个世界和对她自己都是无知无觉的。当年她看守的集中营里的幸存者在法庭上指责她,说她会挑选一些体弱的女孩子到她那里,给她朗读,然后再把她们送出去任刽子手屠杀。汉娜面对指责并不否认也不忏悔,她说她是看守,她必须这样做,要不然监狱里就装不下了,甚至她对着法官提出质问:要是你,你会怎么做?这是一个文盲对文明的质问,很具有讽刺意味。在汉娜的头脑中,没有罪与恶的界定,她只是对工作认真负责而已,即使世界变了,她仍然这么认为。在政治的洪流中,其实绝大部分人都是看客,在希特勒统治时期对于犹太人的狂虐杀戮,不管是出于国内矛盾转移的手段还是另有其深远的历史因素,普通民众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谁能给他们一个衡量对与错的尺码,他们应该如何做,文盲是绝不会想到这些的。汉娜的自尊其实有些可笑,让她承认自己是个文盲比让她承认自己是杀人凶手困难许多。而米夏,当看到站在审判席上的汉娜时,他也没能勇敢的站出来指出真相使汉娜免于本不该属于她的过重刑罚。已经脱掉稚气长大的米夏或许早已不再迷恋汉娜,但却无法忘记初恋,忘记初恋的味道,可自己的初恋对象却是一个战争罪犯,这是他始料未及的,与一个年长自己20多岁的女人纠缠本就不是光彩的事,对方又有那么不堪的历史,人性中自私又自保的一面使米夏最终选择了沉默。时过境迁,米夏成为了一名律师,仍在服刑中的汉娜却成了他的心病,他不知用怎样的感情来对待自己的初恋,很复杂的情感,所以,他给汉娜寄去了他的朗读带,给了汉娜希望。汉娜要出狱的那天,他去看汉娜,汉娜仍然叫他孩子,并且向他伸出了手。米夏犹豫了一下,礼貌性的碰触随即缩回,然后问汉娜:这些年对于过去你是怎么想的。汉娜以为他问的是关于他们俩的过去,当得知是叫她对看守生活做忏悔似的总结时,她绝望了,是的,一切都结束了,米夏的冷静与冷淡让这个甘愿终身监禁的女人选择了自杀。而她自杀的原因只有米夏知道。
也有人把这部电影解读为二战的下一代对上一代的既爱又恨的感情,是对二战的自省,米夏代表着下一代,汉娜代表着上一代,我觉得是过度解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