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决定周更以来的第一篇文章。
算起来,从开始日更至今刚好6个月,6个月里每天早上6:30醒来,趴在床上开始练习写作,从未间断,一共180余篇短文,40000多字。
以前,我是个很不喜欢动笔的人,但比较喜欢讲,老婆说她当初就是对我一听倾心的。
曾经看到一个讽刺私塾老师的的笑话:说有一妇人想给娘家写封信,就请孩子的教书先生写,先生一听有那么多事要写,觉得复杂,无从下笔,就问妇人,“你娘家离这有多远?”,妇人答“二十余里”,先生说,“干脆我去跑一趟,当面给你娘家把话带到”。我曾就像这位私塾先生。
坚持这么久的“日更”,我为啥要放弃
当初决定日更是在读完美国作家娜塔莉的《写出我心》之后,在受到简书上几篇有关“日更”文章影响开始的,我也由此与简书接了缘。半年后的今天,当我面对“日更”的180篇短文时,有些失望。首先是写的东西(只能叫东西,不能算文章)字数太少,少则百十来字,多则三五百字,由于早上的时间有限,几乎尽是些有感而发流水账式的日记罢了;其次内容既不深刻又无文采;第三,写完之后很少再看,也就基本没做过什么修改。
当然,这180天的坚持,还是有些收获。过去一说起要写东西,就觉“提笔如千斤”,但现在已有了动笔的习惯;另外,通过这样的练习,自感文笔较过去有少许提升;最深的体会是发现通过书写还能有助于理清思路,有好几次写到工作方面的事,写着写着突然在脑子里又有了新的想法。
我为什么要进行“周更”
张中行老先生在《作文杂谈》里写到:“多读多写并非难事,办法是养成习惯,使之成为乐趣”。最近一年来,我喜欢上了阅读,也看了不少有关怎样阅读方面的书,这些书无一例外的讲道,读书要有收获就要学会输出,其中写读书笔记、书评之类的不失一个好办法。此外,由于我工作性质的改变,从公司的业务部门调到了办公室,所以提高自身写作方面的能力也就很有必要。
但前期的“日更”很难再给我带来实质性的帮助,所以决定采取“周更”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既能定期练习写作,又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组织、修改所写的文章,最终实现一个质的突破。
计划周更的目标和方式
通过对"日更”得失的反思,我首先认为周更文章的字数不能少于一千字。其次每一篇文章都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决不能再是记流水账或写自嗨型的小感文。第三,文章形式以书评、影评、热点评论、工作感悟以及少量生活类散文为主;第四,按照《完全写作指南》上的六步写作流程法,认真对待每一篇文章,多思考多修改;最后还要有目的的选择一些优秀的文章去精读,学习这些文章的遣词造句和组织结构。
当初选择“日更”,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想养成动笔的小习惯,按照《微习惯》这本书的理论,当初的策略也算是成功。如今变日更为周更,是为了实现一次量变到质变的突破,这仍然需要刻意练习:从对素材的收集到文章组织架构的思考,从字词句的斟酌到文章后期的反复修改,都要去建立一个新的写作习惯模式,只有通过这样的努力,才会让我成为一个认真又能够持续输出的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