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心合力】20170710《不抱怨的世界》学而思DAY1/10:
这本书的带读来的太是时候,刚好目前我处于有意识的无能阶段,意识到自己经常抱怨,希望能够改善现在的状态。
我怨故我在:
抱怨自己的人,应该尝试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尝试把抱怨变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应该用祈祷的方式诉求你的愿望。长期抱怨是一种毒药。敬人者人恒敬之,怨人者,人恒怨之。
前两天跟一个同样刚刚变身二宝妈的朋友聊天,她问我一个人带俩宝累吗,有没有人帮我带。我只是跟她描述了我的现状,嘴上没有一句抱怨,但是我能够感觉到自己的心里是有怨的,但是自己知道就算是抱怨也改变不了现状,不如坦然接受好了。如果说公婆没有帮忙带孩子,我还能够勉强不抱怨,到自己老公身上就很难了,周末让老公带大宝去上美术课,结果老公把孩子送过去以后就去做自己的工作了,也没有安排人接孩子,结果离下课还有10分钟的时候,我给老公打电话,老公说接不了,让公公去接,我当时真的很生气,公公电话打不通,于是我赶紧收拾好带着二宝去接老大。到地方以后,我好一通冲着梦涵妈妈发牢骚,回来的路上,又想着不能跟老公吵,要好好跟他表达自己的想法。于是等老公回来以后,就跟老公说我今天其实挺生气的,我希望你去工作的时候能够把接孩子的事情安排一下。老公说今天是他不对,他忘掉跟公公说接孩子了。于是这件事就过去了。我想这应该算是想要抱怨别人的时候,把抱怨变成请求吧。
貌似最近遇到了很多种抱怨,老公的弟弟也是总抱怨公婆,以各种理由抱怨,我想他只是想要表达他对父母的不满;我的老妈在我每次回家的时候都会对我抱怨,抱怨爸爸,抱怨奶奶。还有我自己对公婆不帮忙带孩子的抱怨,或者是不满意人家带孩子的抱怨。一切一切的这些抱怨,我感觉都是来自于对对方的不满造成的。
试着将抱怨改成请求。因为每天一个人在家带孩子,二宝总是要抱着,最近腰背酸疼的厉害,我跟婆婆说自己腰背都好疼,结果人家只是说赶紧好好躺躺,根本就没提抱孩子的事情。当时挺难过的,后来想了想,就跟婆婆说白天希望她有时间有精力的时候能够帮忙抱抱孩子,让我能够有机会躺一下,稍微休息一下。婆婆当时虽然犹豫,但也算是答应了,虽然第二天就告诉我人家也腰疼。但是这件事情也告诉我,有需求一定要说出来,不能自己埋在心里,自己会很难受,别人也不会给你提供你需要的帮助。
抱怨的四个阶段
无意识的无能:人总是能感受到别人的抱怨,却很难意识到自己的抱怨频率
有意识的无能:控制不住自己,抱怨说出口后才意识到
有意识的有能:意识到自己的抱怨,宁愿闭嘴也不说出口
无意识的有能:不会抱怨了。脑袋里都是积极正面的词汇。
静怡说,批评和讽刺也是抱怨。然而我面对婆婆给大宝各种贴标签时,实在是忍不住要跟她说,虽然很多时候都是我说我的,我婆婆态度可好,虚心接受坚决不改。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抱怨呢,跟婆婆不要这样做事属于表达我的请求呢,还是属于抱怨呢,如果是抱怨,憋着不说,自己会很难受的呀。
【桐心合力】20170711《不抱怨的世界》学而思DAY2:
今天的带读中关于紫手环的用法,打消了我昨天的疑惑,我昨天认为如果心里有抱怨有不满不说出来憋着很难受,带读中讲到如果说出来的抱怨就要换手,心里想的没有说出来的不算,时间久了,可能也就没有抱怨的想法了,自然也就不会难受了。感觉这就像是一场修行,当你的修为到达一定境界的时候,也就是另一种心境了,抱怨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当我们不再抱怨,积极乐观也就随之而来,我想不抱怨是第一步。静怡提到移动紫手环的行为很重要,没有一次可以例外,要让这个行为留下印记。今天带读结束我就带上了个头绳当做紫手环,有意思的是从带上开始也就一两个小时,居然我移动居然了好多次[捂脸]后来我索性闭嘴
今天才明白,人为什么会抱怨,因为抱怨可能会带来好处,哪怕是获得一些同情,比如我总说自己腰酸背痛,其实是想让家人帮忙抱会儿孩子,但是抱怨并不会让事情变好,不如直接提出请求,事情也许会更美好的得到解决。想想跟老公抱怨的时候,大概是想要老公知道自己的辛苦,更体贴关心自己,那跟其他人抱怨呢,是为了博取同情吗?还是总觉得说出来会好些。
静怡今天分享了写丰盛日记,写每天感恩的三件事,其实刚开始跟孩子一起写日记的时候,我总是不知道有什么有意思的事情要写,但是今天我从各种事情里找到了感恩。早上去送孩子,孩子抱着我的腿不想让我走,感谢班里袁老师拉着孩子的小手,用睿智的方法,让孩子留在班里;我公婆出远门想跟我爸妈换车,感谢我爸妈特意送车过来;我在做运动,中间孩子醒来哭的时候,感谢婆婆抱着孩子哄睡。原来只要想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好在。
【桐心合力】20170712《不抱怨的世界》学而思DAY3/10:
1.抱怨招人烦,抱怨是说自己不想要什么,而不是你想要什么。对应第一天讲的告诉别人你的诉求。回想一下身边抱怨的妈妈和爸爸,刚开始的时候,我会很想帮他们解决问题,然而发现他们似乎真的不需要解决,只是想要抱怨,于是我就很想逃离,不想回到家里。想想自己跟别人抱怨时,人家肯定也是这样的心态,只是处于礼貌,不好意思说什么吧。昨天一天带上紫手环,发现越来越少的移动手环,说话前会比较注意,抱怨的话就会收回去,换一种说法。然而今天跟老妈相处半天,我发觉老妈只要张嘴就是抱怨,刚开始我只是笑笑或者简单回应,不再顺着老妈抱怨下去,但是后来自己没忍住也抱怨了几句。此时我应该再移动一下手环。
2.确定自己的价值,感觉自己太谦卑了,最近好多人表扬我或者感谢我,我总觉得自己没做什么不值得被感谢。关于发出正面鼓励的信息这一点,群里很多群友都特别棒,积极的给予其他群友正面的支持。
3.给别人是需要的,而不是自己想要的。不管是育儿还是亲密关系还是其他关系都适用。我们不需要互相猜来猜去,对待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我们可以直接问,你需要我用什么方式对待你。我想更多的了解你的态度。
4.今天的丰盛日记:感谢早上小区里的阿姨帮忙带了会儿孩子,让我把大宝送到幼儿园,阿姨还帮忙把被子叠好,锅洗好,门口的鞋子都摆整齐,特别感谢。昨天带二宝去洗澡,把衣服落那儿了,感谢工作人员帮忙保管,今天看见我去,立马去取出来给我。感谢花落分享她的计划表和她的思路,让我找到自己的成长表格失败的原因。
5.我已经拥有值得感激或者庆祝的三件事:一个美满的家庭、一份稳定的工作、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愉快]突然觉得我的人生好美满/p>
【桐心合力】20170713《不抱怨的世界》学而思DAY4/10:
今天带读的内容主要是抱怨的原因及应对方法。
原因1:寻求关注。应对方案:主动关注,转移话题,问对方最近家庭工作等有什么好消息。
原因2:推卸责任。对别人给出的建议不予接受,只是让你当证人,证明他是对的。应对方案:向对方提问,假如这件事会发生,你会怎么做呢?如果对方说没办法,那么重复说“我相信你一定有能力找到办法,完成这个任务,你真的可以。”这个办法对孩子来说尤其凑效。
原因3:引人羡慕,对自己的炫耀。当谈及别人的缺点,讲别人闲话时,本质上是想表达自己在某方面的优越。应对方案:谈别人的优点,别人在场不在场一个样,跟对方聊天就好像对方在场一样。
原因4:操控力,把对方拉到自己一边。应对方案:告诉他可以直接和抱怨的对象谈谈。
原因5:为欠佳的表现找借口。应对方案:询问对方下一次打算如何改进。
这五个原因感觉有时候是几个一起出现的,不光适用于应对别人的抱怨,也适用于自己的抱怨,当自己想要抱怨的时候,想办法解决。当自己成为一个不抱怨的人的时候,身边也会少很多抱怨的人。
【桐心合力】20170714《不抱怨的世界》学而思DAY5/10:
今天的带读是有意识的无能。我感觉自己现在应该是处于有意识的无能和有意识的有能之间的状态。能够意识到自己在抱怨,并且努力控制自己不去抱怨。习惯的养成,可能需要的不只是21天,至少要66天。一项一项的建立习惯慢慢来,比一次性好多个要好,最近开始自己打卡,包括每天要喝八杯水,每天吃水果,每天运动,每天写学而思,写学习力践行,写日记等等,有好多要每天坚持做的事情,不过每天八杯水到现在都没有喝够[流汗]不过我希望经过一周的打卡,完成大部分就给自己个奖励,看场电影,做个Spa啥的[微笑]
怎样区分抱怨和陈述事实。这个也是我这两天的疑惑,两者的区别区别在于说话的时候是否带有负能量。这两天也认真体会了一下,有些抱怨确实看起来像是陈述事实,但是心里是有抱怨的,所以说出来的话就会夸大事实。
提升自我觉察的方法:1.为自己安排一段固定的时间,几分钟就够,重在坚持。2.注重自己的情绪和感受。3.多问为什么。
【桐心合力】20170717《不抱怨的世界》学而思DAY6/10:
今天的带读进入了有意识的有能,讲话之前先看看是否是抱怨,如果是不如先自己闭嘴,保持沉默。这时候紫手环的作用从发现抱怨的工具变成了讲话之前筛选的过滤器。带上紫手环的第一天我就发现原来自己一天有那么多抱怨,而不抱怨最好的办法就是闭嘴。
觉察自己状态的四句话:当然会这样、难道你不知道吗?我总是运气好、我只会碰上这种事。当遇到好事的时候可以加上这几句,而坏事就算了。
听带读的时候我还在想,如果自己真的做到了不抱怨,但是生活在一个满是抱怨的环境里该怎么办?一是找借口远离,二是重构他人的消极对话,三是要求抱怨者找办法解决。三个办法,如果真的没办法远离,我想找办法解决应该是最好的办法,毕竟都是自己的家人,如果他们也慢慢的被我影响,遇到问题不是先抱怨,而是想着怎么解决问题,那简直完美呀。
【桐心合力】20170718《不抱怨的世界》学而思DAY7/10:
1.批评的四个步骤:①从鼓励开始,要从错误里看出花来。②尽一切努力保护孩子的自信心。不知道我家娃的自信是怎么被打击到了,孩子总是觉得自己做的不好,别人做的好。③对事不对人。④专注于事情的发展,解决问题而不是关注过去。
现在我一直都在努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最近在画画上,孩子越来越有自信了,今天甚至都想帮我写年月日,但是孩子的自信也好容易被打击到,桐自己照着我之前写的“月”写出来了,不会写“年”,于是我写了一个想让孩子照着写呢,桐很生气,我猜人家可能也想照着前面的写呢吧。另外,感觉专注于未来而非过去是书里的精华,不抱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这两天我其实也挺闹心的,感觉自己差一点就产后抑郁了。晚上自己带俩宝睡觉,根本睡不好,本指望老人白天帮忙带带二宝,我能稍微休息会儿,但是白天老人在家也不会主动帮我抱,二宝现在睡得少,老得抱着说话,于是我几乎一整天都抱着娃,白天也没办法合眼,而且整个后背都很不舒服。昨天我真的是满心怨气,特别特别想要抱怨,感觉不抱怨都要炸掉了,后来我想既然我需要休息,那我就直接提出来,于是在下午三点娃还没睡的情况下,我估计两个老人该睡醒了,就抱着娃去找爷爷奶奶,让他们帮忙带会儿,我休息一下。结果一进屋,两个人一人一个手机在看,我直接说太好了,你们没睡觉啊,刚好帮忙带下二宝,我白天得休息下,熬不动了。于是为自己偷得一会儿闲。今天中午我直接提出请求,中午咱们轮流看会儿娃,你们先睡,休息好以后换过来,婆婆主动说那他们先带,中午成功的休息了半个多小时,真的是很舒服不过最终解决方案还是逃回娘家[憨笑]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呲牙]
2.批评孩子的四不时间:早上起床,吃饭时间,生气时,晚上睡觉前。
3.今天的丰盛日记:感谢中午婆婆带娃,我美美的睡了一觉;感谢孩子街舞老师对孩子的用心;感谢孩子身边有积极向上的好朋友,不管是幼儿园里还是绘画a班上,还是街舞课上,都能有积极乐观的小朋友,我心甚慰[憨笑]
【桐心合力】20170719《不抱怨的世界》学而思DAY8/10:
今天带读提到了生命之花和生命平衡轮,涉及到生命中的八个方面,今天也理解了为什么叫做生命平衡轮,在生命之花的每一部分写上自己不得不做的事情,暂时想不出来的宁愿空着,只填写自己怦然心动的事情。
今天的丰盛日记:感谢街舞课上老师对孩子的照顾;感谢绘画课老师帮我们打伞送我们上车;感谢小伙伴对我的信任。
【桐心合力】20170720《不抱怨的世界》学而思DAY9/10:
1.当不再抱怨以后,抱怨的工厂也关闭,失去功能。停止抱怨,也会不再指正抱怨者,而是转为观察,发掘抱怨者内心的需求。感觉自己的觉察力也会提高。
成为不抱怨的人,最重要的礼物就是对家庭的影响,孩子会以自己为榜样,学习父母的生活态度。
2.关于宣泄愤怒,以前我也是一直相信把愤怒不满宣泄出来就会好很多,今天这个想法被颠覆,原来宣泄愤怒还会伤害自我及周围的人。
3.关于为什么会发怒,因为期望,因为事情没有按照自己的想法发展。
4.高自尊的人不会在意别人的评价,而低自尊更容易在意别人不正确的评价而愤怒,失去自尊。我感觉现在大宝就只喜欢让自己快乐幸福的感觉,只喜欢听到对他正面积极的评价,听不得一点不好听的话,包括谁看他的表情语气不对,他都能很敏感的发现,然后就特别的不开心,会哭闹。为这事,我都伤透了脑筋了。特别迫切的需要培养孩子的高自尊。
5.管理情绪:1.磨练,生气时学会转换自己的念头,去情绪化思考分解掉外部刺激。2.慢慢放下“我”,消灭“我”,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3.明世理,换角度 思考。
我发现以前的自己其实是不那么爱生气的,因为碰到一些事情,总会为别人开脱,认为别人也不是故意的,自己也没什么损失,无所谓不在意,但是记不得从什么时候开始,我觉得自己没有自我,要把自我找回来,感觉现在有些极端的想法和行为,便有些过度的在意自我的感受。有时候在找到自我和放下自我间找平衡,还挺不容易的。我现在也是个矛盾综合体。
愤怒的情绪是内心的映照,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如果生命是一场幻想,那么选择让我们幸福的幻想。
今天的丰盛日记:感谢老爸早上终于能够努力压制自己的脾气,心平气和的跟大宝说话;感谢老妈大热天跑去给大宝送落在家里的水杯;感谢老爸昨晚哄睡二宝;感谢自己今天的觉察。
【桐心合力】20170721《不抱怨的世界》学而思DAY10/10:
今天是这本书最后一天的带读,挑战21天不抱怨活动,有时会忘记移动手上的紫手环,不过会有意识的尽量不去说那些抱怨的话,美好的一天从早上开始,试着看看早上可以多久不说抱怨的话,早上第一句话不抱怨。静怡今天提到的那个比喻,抱怨像口臭,实在太形象了,自己可能感觉不到,但是别人都不愿靠近你的身边。最近几天每天都要写丰盛日记,才发现真的以前认为理所当然的事现在也会想到感恩。
关于积极和消极,阻碍人们积极思维的因素:第一简单的事情不一定是容易的,贵在坚持;第二是思维与行动绝不相同,也就是知道和做到。就像我们学习力的课程,为什么同样是一期学员,有些小朋友就进步神速,有些就停滞不前呢?我想最重要的就是坚持践行学习到的理念方法。光知道不去做等于零。第三是自我责备。今天看了文章才突然意识到,原来我习惯性的自我责备自我不认同的一些负面思维是我们父母那个年代共有的教养习惯造成的,是社会共性,并不是少数父母的行为。我突然有点释怀,对父母的怨没那么深了,这样的教养也许不全是他们的错,是那个时代大多数人就是这样的养育方式。
改变自己的负面思维,听起来文章里的方法真的有点像自我催眠,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原来真的是有科学依据的。不断练习积极正面的思考,给自己虚构一个朋友,把自己当成朋友,开导自己。确实,人往往对朋友很宽容对自己却很苛刻。期待自己变成积极乐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