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昔日旧枷锁,今日方知我是我——我读《历史的天空》

(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用大概一周时间读完了这本矛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军旅题材长篇小说《历史的天空》。想必应该有不少人看过由这部作品改变而成的同名电视剧《历史的天空》。张丰毅、李雪健、于和伟、殷桃等一众演员精彩出演,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曾经年轻时候在电视上看到过几次星星点点的片段,但那时对这种战争剧不甚感冒,故而没有深入,只在读完小说之后跟随一位解说博主快速浏览了整部电视剧,与小说作一对比。

此书是在看望奶奶时在家中发现的,不知其从何而来,也不知其究竟属于我的父亲,或者属于他的哪位兄弟,只是静静地躺在书架的角落,红色硬质封皮上有明显的几处折痕,或许是放置良久,或许是被翻看过无数次,整书已异常柔软,毫不费力就能折成弓形,摊开便顺从张开,并不自动合拢,像是一位年迈的老者,失去了年轻时的锐气和锋利,只剩下沧桑和睿智。

与其放在家中吃灰,不如让它发光发热,多一人看便多了一点价值。

读小说和看电视不同,是另外一种感受。作者徐贵祥用“历史的天空”五个宏大的字眼做为题目,单看书名就有一种历史厚重感铺面而来。细细品来,他用其独有的细腻的笔锋,描绘了从抗战时期到改革开放前期这漫长岁月之下,梁大牙、张普景、窦玉泉、陈默涵、朱预道、东方闻音等一众革命战士在不同时期下的家国情怀、儿女情长和现实交锋,展现了他们如何在战争的洗礼下,现实的考验下不同的成长和变化。拆解开来,大致有几个时期——联合抗日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朝鲜战争时期,不能言说的十年和改革开放前夕。大量笔墨用在了联合抗日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通过梁大牙和陈默涵两条线,支撑起整部作品全貌的骨与架,再以梁大牙如何成为梁必达,如何从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草莽成长为一个文韬武略的高级将领,以及发生在山那边的故事,注入血与肉,让整部作品有了灵魂,丰满而富有内涵。

贯穿整书的就是“斗争”二字。在抗日战争时期,与日本人斗,与汉奸走狗斗;再后来,与阻碍祖国统一者斗;再往后,同美国人斗,同联合国军斗,同内部坏分子们斗;更是与自己斗,与自己的良心斗,与过去旧的自己斗。

斗争是一门艺术。作者的文字也是一门艺术,他仿佛在用一柄刻刀,雕筑一尊塑像,缓慢地用极为细腻的手笔雕刻出人物的身形、五官,再辅以合适的布景,使之浑然天成。他极为擅长描写景色和细节,常常能以景抒情,在他笔下的风月阳光,一花一草,都不再那么简单刻板,同样的景色在不同的场景之下就用不同的文字雕琢出来,生动形象,不用多说就能切身感受到人物的欢喜和悲痛。

我尤其喜欢梁大牙对“我”的理解。“我”是梁大牙学会的第一个字,但是他写“我”却和别人不一样,他并不把“我”字的那一横连起来,而是先写一个手字,再写一个“戈”字。别人问起原因,他就说我是个当兵的,自然就是用“手”拿“戈”了。当他与陈默涵被下放农场之时,他练的最多的就是这个“我”字。写着写着就悟出不一样的东西了。他发现,这个“我”字,按照自己那种写法,少了第一笔的撇,不就是一个“找”字嘛。所以这人呐,一生就是一直在找,找那一撇,找到了,就变成了“我”。有的人找权,有的人找钱,有的人找安稳,有的人找刺激,男人找女人,女人找男人,都是在不停的找,只有找到了那一撇,才算是找到了“我”。这不算完。“我”字最后一笔那一捺,就是在寻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有客观的困难,也有主观的麻烦,还有许多阴险小人使的绊子。只有找到了那一撇,又克服了那一捺,方才成为圆满的“我”。这是多么富有哲理的理解,境界也因此而升华。

从书内容本身跳出来,谈几句读这本书带来的一些不同的感受。全书共有二十六章,起初的打算是,每天读一章作为消遣,一个月也就能读完这本书。在我看来,读小说,和其他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图书,并不能算是学习,顶多算作放松娱乐,是一项较为健康且低成本的兴趣爱好,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积累。故没有对读这本书作任何计划和进度安排,起初的确是这样,花半个来小时读完一章,便停下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天阅读的时间越来越长,翻看的章节也越来越多,最后近五分之一的内容,是用一天时间看完的,最后大大超过了自己的预期,不到一周就读完了这本400余页的书。感受最为奇妙的是读此书的最后一天下午。阳光被阴沉的云层遮盖,在窗外耸立的高楼和枝繁叶茂的树木遮挡下,老旧的办公室也显得有些阴沉,窗外有鸟鸣声声,桌子上保温壶不时发出低沉的嘶吼,那是它与水在搏斗,就在这样一种环境,我彻底沉浸在了文字中,身体仿佛被吸入了书中,变成房间里的一个灯泡,宴会厅里的留声机,总之能一览无余地浏览整个场景,他们的窃窃私语在我耳边响起,人们脸上不同的表情清晰可见,一切都是如此真实,直到合上最后一页,才猛然清醒。窗外依旧暗沉,一时间我有些恍惚,记不清现在是什么时间,该吃午饭了吧,抬手看了一眼时间,已是下午四点半。

这是奇妙的感受。虽然认真阅读许久,却没有丝毫疲惫之感,反而神清气爽,内心只感到一阵阵的轻松愉悦如海浪轻轻拍打着沙滩,柔软轻盈。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心流状态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