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原本以为哲学会非常枯燥,可第一眼看这本书的时候却完全没有枯燥的感觉,读下来让人很有启发,哲学对人生的指引个人看来很有意义吧.现把我个人已读到的觉得比较经典的句子,摘出来与大家共享.
1、人都会犯错,因此只能努力追求知行合一,选择一种价值之后不断的印证,让自己对自己越来越满意
人生就是不断寻求让自己对自己满意的过程,然而,怎样才会对自己满意?这种要求是由内部而发的,因此如果你的标准是别人订的话,很难达到满意的程度。
2、是不等于有
一个人“有”的越多,就越不是自己;因为一个人拥有的越多,越没有时间做自己。
存在主义“拥有就是被拥有”“To possess is to be possessed”
拥有的东西太多时,人的生命内涵以及注意力就分散了,最后反而会被拥有的物所拥有,变成了拥有物的奴隶,以致精疲力竭,丧失了人生的意义。你有的越多,你所是的就越少,这二者常是呈现反比的。
这只是要提醒人,不要去拥有一些不需要的东西,并不是一味着什么都不必拥有。我们拥有的东西必须是我们所能够掌握的,也就是现代人讲的“简朴生活”
简朴生活两原则:东西用到坏为止;不拥有不需要的东西
3、奥秘不等于问题
我们和人来往,都希望彼此的相处永远没有困扰,但是这种奢望是不可能实现的。说的明白点,如果我们跟朋友在一起,都没有任何需要费心的事,代表彼此间其实没有什么感情,因为人是奥秘,不可能没有生命的互动。
4、我与你不等于我与他
在他人面前不敢说出口的话,在他背后,也不应该说。同样的,当我们在背后批评他人的时候,也要想:“在他面前我是不是也能说出同样的话?”如果我们对待任何人,都像他在现场一样,那么我们的言行就会比较谨慎,这样才会符合存在主义的要求
1、兴趣:我们做着自以为有兴趣的事,到头来却发现那是别人的兴趣。因此,找到自己的兴趣,满足自己的期望是获得成功最基本的条件。
2、能力:包含工具的技巧(外在的技艺)以及情绪的成熟度,检视走江湖凭借后天获取的知识还是与生俱来的智慧。
3、动力:我们发现行动其实不难,难的只是把想像付诸行动的过程,是那“模拟”的过程让我们耽溺太久,以至于消磨了我们的热情,助长了我们心里的恐惧。成功的人不仅仅能激励自己的动力也能激发身边的人对生命的热爱。
4、意图:你有成功的意图吗?没有所谓有“努力试过”的问题。
5、意愿:“无欲则刚”当我们确知已付出绝对的努力之后,就必须学会放手,学会仰望,学会坦然承受结果。
6、承诺:承诺代表了对待生命的严肃态度。不要轻易地做承诺,可一旦承诺了就得100%地完成它。
7、潜力:代表能成就事业的潜质,是件好事。但是从另一心理层面来说,它却代表了还没有灰飞烟灭事实的幻境。因此,活在当下,认清自己“现在”能做什么。设定目标是好的,但目标一旦设定之后,就回到现实中来吧!
8、态度:人性最深刻的本质: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是否因为专注
一个人的视力本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
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
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
迷惑多是因为眼界不够大,井底之蛙怎么能知道什么叫海阔天空呢?
怀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把握好与人交往的分寸,让自己成为一个使他人快乐的人,让自己快乐的心成为阳光般的能源,去辐射他人,温暖他人,让家人朋友乃至于更广阔的社会,从自己身上获得一点欣慰的理由。
《论语》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
"神于天,圣于地"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进行他行为的拓展。
中国哲学崇尚的是一种庄严、理性和温柔敦厚之美。
真正的和谐决不仅仅是一个小区邻里之间的和谐,也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包括大地上万物和谐而快乐地共同成长;人对自然万物,有一种敬畏,有一种顺应,有一种默契。
物质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它仅仅是个指标,而真正从内心感到安定和对于政权的认可,则来自于信仰。
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
越是竞争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并且调整与他人的关系。
你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
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
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你需要帮助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马上去做,最重要的时间就是当下,一点不能拖延。
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用平和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
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
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的很多遗憾。
要做到内心的强大,一个前提是要看轻身外之物的得与失。
内心有一种在理性制约下的自信与镇定,这是因为他有着宽广的胸怀和高远的志向。
其实就像我们面前有半瓶子酒,悲观主义者说:这么好的酒,怎么就剩半瓶了?乐观主义者说:这么好的酒还有半瓶呢!
如果你的心灵很敞亮,很仁厚,你有一种坦率和勇敢,那么你有可能收获到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
你想要做一个别人愿意和你交流也可以和你交流,最关键是的你要有一个敞亮的心怀。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提倡的是一种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言。
如果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国君(领导)旁边,虽然表示亲近,但离自己招致羞辱就不远了;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朋友旁边,虽然看起来亲密,但离你们俩疏远也就不远了。
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彼此之间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花未全开,月未圆。这是人间最好的境界,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仍使你的心有所期待,有所憧憬。
如何谋其政,首先是做事的原则,要讲究道义,其次是做事的方式,要少言多行;慎言,就是说话要小心,不要说自己做不到的事。
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这么做的好处就是让自己的少一点后悔。我们在做一件事这前要先想后果,我们做事要先往远处想想,谨慎再谨慎,以求避免对他人的伤害,减少自己之后的悔恨。说话要用脑子,做事要考虑后果,这是为人处事很重要的一点。
“修己以敬”好好修炼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修己以安人”在修炼好自己的前提下,再想法让别人安乐。“修身”是对国家、对社会负责任的第一前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一种信仰,一种情怀,一种社会担当,但是前提是朴素的,是始自脚下的。修身养性、做好自我,就是起点。
怀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把握好与人交往的分寸,让自己成为使他人快乐的人,让自己快乐的心成为阳光般的能源,去辐射他人,温暖他人。
一个人内心没有了“忧”、“惑”“惧”,自然就减少对外界的报怨和指责,也就增强了把握幸福的能力,而增强把握幸福的能力,正是学习的终极目的。
小人就是没有大眼界,抢占眼前小便宜的人。
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把每一个人不同的声音和谐融入到在的集体的声音当中。真正的和谐就是在坚持不同的声音,不同观点的前提下,对于他人的一种宽容,一种融入。
君子的力量永远是行动的力量,而不是语言的力量。
我们应结交那些可以完善自己品德,提高自身修养,丰富你的内涵的人。结交那些快乐的,能够享受生命,安贫乐道的朋友。
生活中真正的快乐是心灵的快乐,它有时不见得与外在的物质生活有紧密的联系。真正快乐的力量,来自心灵的富足,来自于一种教养,来自于对理想的憧憬,也来自于与良朋益友的切磋与交流。
每一个成年人都有他生命中的光荣与隐痛,真正的好朋友不要轻易去触及他的隐痛。
人年轻时都是在用加法生活,但是到一定层次时,要学会用减法生活。你的心灵如果被所得堆满,最后就会累于得。
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自己修身养性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等于给自己打开了最友善的世界。能够让自己的人生具有光彩。
一个人志向至关重要,决定他一生的发展方向。
在今天看来,一个的发展往往不在于终极理想有多高远,而在于眼前有一个什么样的起点。我们往往不缺乏宏图伟志,而缺少通向那个志愿的一步步积累起来的切实的道路。
成功的职业,不一定是你心中的理想。
一个人做事的时候要知道什么是礼仪廉耻也就是对自己要有所约束,内心有坚定的不妥协的做人标准,同时要对社会有用,要为社会做事。
理想之道就是给我们一点储备心灵快乐的资源。
要学会把有限的知识融会贯通,融入自己的生命。要一边学,一边想,一边应用。
三十而立,这个“立”字首先是内在的立,然后才是在社会坐标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的自信。三十而立不是通过一个外在的社会坐标来衡量你是否已成功,而是由内在的心灵标准衡定你的生命是否有了一种清明的内省,并且从容不迫,开始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了一种自信和坚定。
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
成长是内心在历练中逐渐强大,所谓人生的归位是把外在的东西变成内心的力量
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定力去应对外界
只有建立自己内心的价值系统才能把压力变成生命的张力
“一个人的自信心来自哪里?它来自内心的淡定与坦然”;“患得患失的人,不会有开阔的心胸,不会有坦然的心境,也不会有真正的勇敢”;“一个人内心有所约制,就会在行为上减少过失”;“能够反省自己的错误并且勇于改正,就是儒者所倡导的真正的勇敢”
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勇敢有时候是理性制约下的一种镇定和自信。
有德有仁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心灵的勇敢。
君子之骄,骄傲的是内心的风骨。
好:1
不
于成功而冷漠麻木主?我是否只注重自我成长而忽略了他人?我是否急于获得而忘记了诚信?如果我们真的获得了成就却变成别人背上的芒刺,那么对于生命,我们还是不及格的。。
满意答案 好评率:100%
经典哲学语录
一、最困难的事。
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你认为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事情是最困难的?”泰勒斯回答说:“认识你自己。”
认识自己难,认识自己的不足更难。
二、贵重的财物。
毕阿斯出生于古希腊普里埃耶城。一次,当普里埃耶城遭到围攻时,居民们纷纷带上自己最贵重的财物四散奔逃,只有毕阿斯一个人赤手空拳。居民们问他为什么这样离开时,他回答说:“因为我的一切都在我的身上。”
是的,还有比生命更宝贵的吗?
三、快乐的工作。
有人问毕阿斯:“什么样的工作最能让人快乐?”毕阿斯回答:“挣钱的工作。”
这是一句大实话,能够挣到更多的钱,才能更好地生活。
四、安全的船。
有人问古希腊思想家阿那哈斯:“什么样的船最安全?”阿那哈斯说:“那些离开了大海的船。”
不走路,才不会摔倒;不航行,才没有危险。但船离开了大海,也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
五、永远的道德。
有人问雅典的执政官梭伦:“为什么作恶的人往往富裕,而善良的人却往往贫穷?” 梭伦回答:“我们不愿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的,而财富每天都在更换主人。”
道德是永远的,财富是暂时的。靠作恶致富的人,内心肯定会非常空虚,而且富裕也绝不会长久。
六、理想的家居。
有人问古希腊的庇塔乌斯:“最理想的家是什么样子?”庇塔乌斯回答:“既没有什么奢侈品,也不缺少必需品。”
这个回答很理智,也很聪明。奢侈品是给别人看的,必需品是给自己用的。打肿脸充胖子的人,永远也成不了“胖子”。
七、健康的意义。
有人问赫拉克利特身体健康的重要程度,赫拉克利特说:“如果没有健康,智慧就无法表露,文化就无法施展,力量就无法战斗,知识就无法利用。”
生命因健康而快乐,因疾病而枯萎。有了健康,才有一切。
八、流动的河流。
有人问赫拉克利特:“过去的事情能否更改?”赫拉克利特回答:“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流水会变,落花会变,时间会变,环境会变,什么都会变,什么都不能重复。
九、不同的城市。
有人问柏拉图:“一个贫穷的国家为什么也有富人?”柏拉图回答:“如果你把一个国家当作一个纯粹的国家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任何一座城市都是两座城市:即富人的城市和穷人的城市。”
城市是富人的城市,也是穷人的城市。而且到任何时候,穷人都会多于富人。所以城市的领导者在作决策的时候,一定要首先想到穷人。
十、活着的意义。
一个满脸愁苦的病人问安提丰:“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安提丰说:“我至今也没有弄清楚,所以我要活下去。”
活着就是为了追求,为了探讨,为了知道自己还不知道的事情。也许,这就是活着的意义。
十一、吃饭的区别。
有人问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你和平庸的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亚里士多德回答:“他们活着是为了吃饭,而我吃饭是为了活着。”
庸人享口福之乐,哲人享智慧之乐;庸人享物质之乐,哲人享精神之乐。
十二、道歉的好处。
有人问政治家塞涅卡:“道歉有什么好处?”塞涅卡回答:“道歉既不伤害道歉者,也不伤害接受道歉的人。”
道歉是一种美德,不仅能化解很多矛盾,而且会给自己及对方带来轻松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