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生产与增长
17.1 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
用人均真实GDP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富or穷
17.2 生产率:作用及决定因素
生产率决定了生活水平
决定因素包括:
人均物资资本: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和建筑物存量称为物资资本。
人均人力资本:人通过学习培训,获得的知识积累
人均自然资源:如土地、河流与矿
技术知识:公有知识和私有知识
注意:知识相当于教科书质量,人力资本相当于学习时间量
17.3 经济增长和公共政策
增长经济增长率的措施:
鼓励储蓄和投资,鼓励来自国外的投资,促进教育,促进健康,维护产权与政治稳定,允许自由贸易,促进研究与开发
收益递减和追赶效应:
当一个经济拥有的资本越多,新增加一单位的资本带来的收益会下降。因此穷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弥补差距。
人口增长对经济的多重影响:
负面:自然资源紧张,资本被稀释
正面:提高技术进步的速度
第18章 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
18.1 美国经济中的金融机构
金融体系由帮助协调储蓄者与借款者的各种金融机构组成
金融机构分为两种类型——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
金融市场包括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
债券特点:有期限;风险较小(尤其是政府);税收(政府债券不纳税)
股票:代表企业的所有权,分配权在债权人后,高风险高回报
金融中介机构:银行和共同基金
共同基金和银行的共同特点是适用于散户
18.2 国民收入账户中的储蓄与投资
Y - C - G = S (国民储蓄)= I (注:此处简化为在一个封闭经济内,没有进出口)
公式说明,国民储蓄等于投资
私人储蓄:Y - T - C (个人的收入去除纳税和消费)
公共储蓄:T - G (政府税收去除政府购买)
公共储蓄大于0,则预算盈余;小于0,则预算赤字
再次强调:此处的 I (投资)与我们广义上的理解不一样,宏观经济学里特指买厂房可以为未来生产更多物品的物品,如厂房等
18.3 可贷资金市场
储蓄是可贷资金的供给的来源
投资是可贷资金的需求的来源
利率是贷款的价格
储蓄激励:供给曲线下移,投资增加
投资激励:需求曲线上移动,投资增加
政府预算赤字:国民储蓄包括了公共储蓄,减少了供给,供给曲线上移,投资减少
政府预算盈余:增加了供给,供给曲线下移,投资增加
第19章 基本金融工具
19.1 现值:衡量货币得时间价值
寻找一定量未来货币现值得过程称为贴现,即将未来的现金值变为现在的现金值
19.2 风险管理
风险厌恶:对坏事的厌恶大于对好事的喜欢
效用反应一个人对福利满足的主观衡量,即一个人拥有的财富越多,增加1美元得到的效用越少,也就是边际效益递减
采取的一些做法:保险、多元化投资 (核心:分散风险)
19.3 资产评估
有效市场假说是基于每个人都是理性的,那么所有的股票都是被公正地判断。
然而股票的价格波动有可能由于人们心理原因造成,即市场的非理性
第20章 失业
自然失业率:经济中正常情况下存在的失业量,长期不会消失
周期性失业:值失业量围绕自然失业率逐年波动,与经济活动的短期上升下降密切相关
20.1 失业的确认
成年人分为三类:就业者、失业者、非劳动力
失业率 = 失业者人数 / 劳动力,失业率是一个不完善的指标(很难区分失业者与非劳动力)
大多数失业是短期的,任何一个既定时间所观察到的大多数失业又是长期的:每周你看到4个失业者,3个一年不变,第4个每周都变。一年下来大部分失业都是短期,但每一次观察大部分都是失业。
失业的四大原因:寻找工作、最低工资法、工会谈判、有效理论
20.2 寻找工作
摩擦性失业是工人与工作相匹配的过程所引起的失业,一般较短
摩擦性失业是不可避免的,比如行业部门转移带来的信息传播速度慢
失业保险减轻了失业的痛苦,但也增加了失业量,因为这种激励人们不会那么急于找到下份工作。
20.3 最低工资法
结构性失业:最低工资法导致劳动过剩,工资高于均衡水平,从而产生结构性失业(20.4、20.5也属于结构性失业 )
20.4 工会和集体谈判
参加工会的工人从集体谈判中得到了好处,没有参与工会的工人承担了部分代价
20.5 效率工资理论
企业自己想保持高工资,从而提高工人工作效率
这一篇介绍的内容有两个特点,一是考虑的时间轴变成长期,二是更多介绍了生活中息息相关的经济现象与活动。首先强调了经济增长必须要提高生产率,而提高生产率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增加储蓄与投资,在投资中需要有效利用金融工具,涉及到风险与收益,最后谈到了影响失业的因素,失业也直接影响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