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是会不经意地陷入回忆。脑海里出现的画面清晰又模糊,如同一幅马赛克画,离得远反而能看出是什么,一步步走近的时候,却因糊在一起的色块而被隔得七零八碎。
童年的记忆总是会停留在我和奶奶的一次特殊的共处时光。已经不记得具体多大了,三四岁抑或五六岁。奶奶在汽车八队看仓库。有一天值夜班,我跟着她一起去了。残缺的记忆里,只有一辆小推车和散落在角落的像珠宝一样的浑圆的小钢珠,然后就是开心的笑容。对于孩子来说,跟着大人去上班就像是去窥探一个熟悉的成人背后你不知道的世界,充满期待和惊喜。当踏入仓库门的那一刻,你仿佛推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它没有童话美丽,没有神话魔幻,一切是真实的灰暗。幽幽的灯光,照不亮所有的角落,却照亮了我的心。我坐在小推车上,奶奶就来回来地推着我,我痴痴的笑着。现在想来是件多无趣的事,可我却不知道脑子里为什么总是不断循环着这个片段,那种开心的情状在心底扎了根。
奶奶和我一个属相,差了四轮,今年85。她的耳朵听不清了,眼睛也看不真切了,身体还算硬朗,说话时依然中气十足。她是个没脾气的人,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女性的特质,“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是她的人生信条。从父母的只言片语中,我拼凑出了奶奶的“不幸”人生。在那个连肚子都填不饱的动荡年代,爱情是个特别的稀罕物。那个年代的婚姻更像是为了完成家里的契约,延续繁衍后代的任务。
我不知道爷爷奶奶的结合,有没有爱情的成分,至少我认为爷爷并不爱奶奶。爷爷在我心里,属于长得不错的男人,但奶奶似乎是个缺点的集合体,小眼睛、塌鼻梁、厚嘴唇……拼凑在一起,倒也还算舒服,眉眼间流露着善良和平和。小时候,我以颜值论道,总觉得他们的组合有点男强女弱,不平衡。现在似乎明白了,中国几千年的婚姻观并不是追求势均力敌,而是维持一种男强女弱的失衡状态。男人在家就是天,可以发号施令,可以随意打老婆。听我妈说,以前爷爷打了奶奶,奶奶能一边流泪一边吃面条。我妈无法理解,如果有人这样对她,她一定会用最大的自虐进行反抗,直到取得她所谓的胜利。
“赢”和“输”到底是什么?曾经奶奶的“逆来顺受”被看作是“窝囊”的象征,是世俗意义上的“输”,而今在我看来,她的这种豁达心态,恰恰是最大的“赢”。很多人在临死的那一刻,才意识到一辈子的争强好胜、一辈子的自我较劲,是多么的愚蠢可笑,而有些人却不争不抢的活了一辈子,依然活着。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刻在脸上的笑容,而是藏在内心深处的宽容。
85岁高龄的奶奶,已经不能再推着我们跑来跑去了,而我们也都长大,振翅高飞,离开了那个熟悉的八队大院。每年只有在春节的时候,我们才回去和奶奶团聚一次。
曾经的平房变成了楼房,曾经的新房变成了旧房,不管多么破旧,挥之不去的是“家”的气息。推开那扇霉迹斑斑的门,昏暗的房间里一个佝偻的背影一动不动,电视机里传出听不懂的地方戏剧,奶奶专注得面无表情。因为眼睛和耳朵的缘故,奶奶的脸几乎贴在了电视机上。此情此景,我的脑海中蹦出几个字——“一个老人的孤独宿命”,鼻子一酸,眼圈竟红了。我整理了一下情绪,卯足了劲儿喊了一嗓子:“奶奶,我们来了!”她缓缓地转过脸,循声望去,眼睛里空洞无物,脸上却绽开了花,咧着嘴笑了。那口几十年不变的带着河南腔的蚌埠话,如今夹杂着哭腔和颤抖,不知道是年龄大的缘故还是太过想念。小姑也是难得一年回去一次,见到奶奶,就会拉着奶奶跳舞。不管什么乐曲,也不管什么节奏,只要音乐响起,奶奶就会卖力地晃动着僵硬的身体,从她严肃的表情中,看得出她是极认真地对待这件看似娱乐的事件,我想她是在研究下一步要怎么晃动身体吧……全家人都被这笨拙的动作逗乐了,纷纷夸赞老太太身体好,精神好,一定能长寿!奶奶并不是为了获得夸赞,更像是为了逗她的子女们开心。
一个人的时候与自己为伴,没有因为形单影只自怜自艾;一群人的时候将自己变成主角,尽全力去保护和享受这份久违的热闹。这样的人,真的连老天都会眷顾。今年春节,我们发现奶奶白了很多年的头发,竟然在发根处冒出了黑色,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逆生长”吧!
奶奶一家人都是含蓄不懂表达的,在很多人眼里被视为“冷漠”的表现。原生家庭的影响,我也很难当面对一个亲近的人说出太过感性的话,所以,这种感情只能藏进我的记忆深处,藏在这字里行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