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法---稻盛和夫

41、如何清除魅惑人心的“三毒”

三毒即贪嗔痴,是人类内心都潜藏的欲望。欲望本无善恶之分,关键在于如何控制。人类由于欲望的不满足而痛苦,一旦自我满足,又会僵死在那个状态里,成为井底之蛙,用各种懒惰哲学来自我催眠,原地踏地,固步自封。 文明之所以前进,就在于人类的贪婪; 一个人之所以能成长,就在于不甘心、不满足现状,所以我们才会提升自我,用梦想来支撑现实。

42、劳动的喜悦是世上最大的喜悦

认真、努力地工作,克服痛苦和辛苦后取得成功时的成就感,是人世间无可替代的喜悦。专心致志于工作所带来的果实,不仅有成就感,还可以为我们奠定做人的基础,锤炼我们的人格。日常生活中的劳动也是修行,专心致志于工作也能到达参悟的境界。所谓参悟就是提高心智。心智磨炼的最终、最高境界就是参悟。所谓开启参悟的方法,就是释迦牟尼所提倡的“六波罗蜜”。

43、把释迦牟尼的“六波罗蜜”铭记在心

所谓“六波罗蜜”,是指在佛道中,为了一点点接近醒悟的境界必须进行了菩萨道。即为了磨炼心智、提高灵魂不可缺少的修行。主要有以下六项:(1)布施(2)持戒(3)精进(4)忍辱(5)禅定(6)智慧只是在平常生活中赋予自己的角色,谨慎、孜孜不倦地坚持。在每天的劳动中磨炼、提高心智,并一点点走上参悟的道路。

44、劳动的意义和勤勉的自豪感

劳动最大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物质上的丰富,但却不止于此,每个岗位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医生救死扶伤,老师教书育人,所以我们工作的目的也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我们应该为自己的努力感到骄傲。

45、托钵化缘遇温暖

把自我利益置于一旁,首先对他人流露出悲悯之心,老婆婆的微不足道的善举感动了作者,这个自然的德行教会了我们“利他之心”的精髓。内心充满至深至纯的幸福感,不是在满足自我,而是在满足了“他人”的时候。而且,聪明的人应该能注意到,奉献于他人并不仅仅只是对他人有利,终究还将有利于自己。比如无偿献血的公民,本人有享受免费用血的权利。

46、天堂和地狱的区别在于“善心”

天堂与地狱两者并没有太大的差异,表面上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地方,唯一不同的是那儿的人们的心。”即使居住在相同的世界里,对他人是否热情、关心就决定那里是天堂还是地狱。自私之人造就地狱,利他之人成就天堂。

47、"利他"是经商的出发点

"真商人须思客立则己立"----这是梅岩先的原话。就是说,既对他人有利、也对自己有利才是生意的秘诀。或者说必须包括“利己利他”的精神。

48、贯彻利他思想,视野也将开阔

利他与利自己是辩证的思维,为了不停留在低层次的利他上,重要的是养成更广视角看事物,立足更大范围对待自己的个人行为,有利于规避风险。

49、入睡前扪心自问参与新事业的动机

利他的“德行”是克服困难、召来成功的强大动力,作者在投资电气通信事业之前每晚都会问自己是否混杂了私心,动机是否纯粹。直到半年后,确信自己心无邪念才参与这个挑战。

50、为社会和他人不妨牺牲一点个人利益

有益于国民的、无私的动机为DDI带来了今天的成功,社会价值也得以体现,更是证明了动机善事必成的观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