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大一应当完成的事

我收到过很多刚进大学的读者的来信:

“大学太闲了怎么办?”

“不知道每天在忙些什么。”

“想好好学习,却不知从何下手。”

……

我想我能理解这些焦虑,因为一年之前,我也走过很多弯路,也有一些后悔没有早点去做的事情。

所以今天我总结了一些我认为大一期间最好要完成的事。虽然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但相信它会对你有所启发。


一、尽可能多地学英语

四六级的重要性不必多说,大一就应该好好准备,争取早点考过,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留出来时间。

但除了大家都要考的四六级,还有一些英语相关的考试,也应该做好准备。

很多学校每年都会有国外还有港澳台交换生名额,但要求必须通过雅思和托福,才有资格报名。

还有就是学校或所在城市有时会招翻译、引导员等兼职,这些兼职的时薪很高,基本都是一天500以上。如果英语口语能练好,绝对是一项能长期吃饭的本领。

所以如果有时间的话,尽量将英语的这几个证书都考下来。不要因为“我不打算出国,就不考雅思托福了”,很多时候,机会都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由于高考的惯性,在大一学英语不会特别吃力,只要保持每天练习,一定能超越大多数同龄人。


二、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这个东西说起来很虚,而事实上它并没有那么假大空。在我看来,好的学习习惯分为三点:

一是自主学习,就是懂得什么时候要去学习,并且能克制住自己睡懒觉或者玩手机的欲望,在自己制定的时间表里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二是独立学习,大学老师往往不会面面俱到,也不能时刻为我们答疑解惑。有疑惑时先试着借助书籍或网络自己解决,然后再去询问同学和老师。当然,不要过于依赖网络,能不用手机就不要用。

三是广泛学习,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不仅仅拘泥于必修课程和课本。比如看书时产生了一个问题,那么就尝试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它。如果每个人只学课本上的内容,就无法发挥个人特长,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产生优势。

由高中到大学,必然要经历学习习惯的转换,在大学不可能一直像高中一样等着老师来布置任务。因此在大一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对未来的大学四年都会有很明显的好处。

三、找到一份长期的爱好

以前总是嫌没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现在时间够了,很多人反倒开始吃喝玩乐,将高中时心心念念的爱好抛到脑后。

其实拥有一份自己的爱好是很重要的事情,它是区分你和其他人的关键标志,也是让大学过得更有意义的元素之一。

所以我建议你找到一份能长期坚持的爱好,以前不了解也没关系,只要你喜欢,做什么都来得及。不要等到毕业时再说,“如果当时我学会画画/摄影/弹吉他就好了”,想做的事情,一定要趁早开始。

爱好不一定要给你带来金钱上的回报,但如果能将爱好的事情做到极致的话,必然会给你带来人际和经济上的好处。你可以因此找到自己的圈子,结交一些朋友,还可以利用爱好赚到一些外快。

当然,这些都不是发展爱好的主要目标,最重要的是,你能够拥有自己的特点和自己喜欢的事情。在以后的人生里,你的爱好都是一味生活的调味剂,让你在失落或无所事事时,仍然有愿意全力以赴去做的事。


四、别怕孤独,学会独立

离开熟悉的环境,来到陌生的地方,和不熟悉的同龄人居住在一起,很多人在大学的一开始都会感到无所适从。

这时就要学会独立,无论是生活上还是人格上,不要总是想着依赖他人。

可以和家里约定好,每周的固定时间打个电话,或者在想家的时候和父母聊聊天,聊完了,要投入到自己的生活当中,将那些思念和委屈慢慢消化掉。

在大学里,能遇到心灵相通的朋友是好事,如果遇不到,也不必过于纠结。

总有一些事是你要独立去做的,没有任何人能够帮你。

总有一些饭是你一个人吃,总有一些书你一个人看,总有一些夜晚你一个人坐在图书馆,总有一些时刻,你要和自己心里脆弱或孤独的情绪作斗争。

独立,是成年人的必备技能,而大学正是锻炼这一技能的好时机,学着让自己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而不是跟着大队茫然地走。


——

大学时间说多也多,有许多课余时间可以任你支配。但说少也很少,因为真正做起事情来,时间往往过得很快。

想想看人生最好的年纪莫过于此,时间可以自己支配,爱好可以慢慢培养,想做的事想看的书都触手可及,未来拥有无限可能。

希望我们都能有一个不后悔的大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