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B前几日生了孩子,好友A问“我们要不要去看看她?”这一次我斩钉截铁地说“不去......”好友A说“好的,我也这样认为。”曾经隔三差五小聚,曾经亲密无间互相八卦,曾经还带着男友来给我们把关,可是没有任何矛盾,也没有任何争吵,我们就和她渐行渐远了......好友A很早就看出了端倪,以至于后来的聚会她都不怎么积极地呼唤B“B没空的,要是真想来,早就和我们联系了”、“怎么一次都没看到她主动联系我们呀!”;“不联系不代表她不想来,也许工作忙了,我们还是多打几个电话吧!”两次、一次、零次,上一次我们聚会还是去年2月份一起为我庆祝生日呢,后来就是突如其来地在微信上收到她的“红色炸弹”,再后来则是月初在朋友圈看到她生孩子的消息了......其实,渐行渐远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她没那么把我们当好友,因为她没那么主动,因为一方主动是不够的!
不久前,我还一直认为“对待友谊,人的主观能动性能抵挡住时间和距离的考验”,时间久了,就去维系,一个电话的事儿;距离远了,就去联系,用微信、微博、QQ都行,只要你够主动、多用心,是没有什么能够打败友谊的。于是对待一段长达十多年的友谊,在经历着2014年小伙伴出国求学的考验下,我始终是不放弃的一方,节日的问候、生日的祝福、偶尔的闲聊,均没落下,对方也是一一回应着。我很自豪我们这段友谊没有被时间和距离打败,可是等到2016年年末,小伙伴回来在国内停留的半个月内,没有第一时间的联系,也没有主动的消息,在约过一次互相时间没套上后也就没了下文,就这样我们错过了一次分别了两年的会面。
“其实,TA没那么把你当好友吧!”
我还有两、三个在外地打拼的好友,是那种只有每年过年才能回家见上一面的高中同学,其中一个在今年买好回家车票的当天就提前一星期预约了“把时间空出来,虽然我回家后就要去乡下过年,但是我可专门空好了一天时间聚会呀”;我还有一群一年才能碰上几面的闺蜜,一回来就嚷着“聚聚聚”:“必须聚、马上聚、挤时间聚”。如果互相把对方看成好友,那么互相也一定会克服很多困难,很主动、很主动的吧!
对待朋友的渐行渐远,不必过于伤怀,就当是走到了分道扬镳的路口,各奔各自的追求去了,但请一定要主动珍惜身边那些真正把你当好友的人!用心去感受,你一定能感受到谁真正把你当了好友。
越来越长大后,你会慢慢发现长辈说的话是有道理的“朋友会远去,生活要继续”。当然到现在,我还一直认为“对待友谊,人的主观能动性能抵挡住时间和距离考验”,但前提是“需要双方共同的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