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比伦全部译出羊皮卷之时被飓风抹去,从世人记忆中根除,羊皮卷上所载一切自永远永远不会再重复,因为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百年孤独
重温百年孤独这本书,从初中的节选到大学时的完本,无不初步的描绘了喧嚣纷乱又生动可信的现实,映射了一片大陆及其人民的富足与贫困。一页页泛黄的纸张,跳跃着孤独的记忆。按古时读书人对书的敬畏,需焚香沐浴,戒斋祈祷,才方可对书本中的情景加以描绘,深入其中。读之兴起,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切莫是与作者达到灵魂上的共鸣,其中玄妙不足为外人道也。如若有微风泛起,晴空蓝兮,不怕会是清风不识字,无故乱翻书,喜欢这种恬淡致远的心情,一看一读,一饮一琢,方解其中味。
文人总是孤独的,作者也是孤独的。在这部跨世纪的名著中,人们彷徨着,寻觅着,不怕是有物质的追寻,只想好像仙女似的破空而去,人人梦幻而又现实,为梦想而奋斗追寻,却好似习惯性的行走,如果没有自己的本性,为什么一定与世界苟同,我以我之颜观世界,则世界皆著我之颜色。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人生是不是梦一场,游戏一场,谁又说的清。庄周梦蝶,愿化为逍遥游。
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有点似东方的哲学,虚虚实实,假似真时真亦假,真是假时假亦真。玄也妙也,就看自己了。自己的一生,或看众生沉浮,又或一曲悲欢离愁。懂得人自然懂,不懂之人莫强求,难得糊涂,无好无坏,似喜似悲。家族似的精神传承,一个世纪也不会没落。
朗读者火了,好像读书变成了一种高雅娱乐似的活动,或许我们心生感慨。人生之变化,书中说的太多太假,又有感情太真太实,读书本来人人皆可读,觉得自然舒心,也就成绩斐然,一本书也就完成了它的价值。书是传承,一代代的精神骨血,化于天地间,溶于历史长河中,留下后人无尽的遐想。
孤独是杯烈酒,喝多了会上瘾。耐得住寂寞,受得住孤独,方可成就一番,这怕是精神鸦片似的感觉,让你做个苦行僧,去追求你追求的。反过来,如果那个你所追求的是你甘之如醴的东西,又奈何痛苦之言。世人愚昧,却也想搭个成功的快班车。孤独是一种境界,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似的泰然与坚守。东西方的文人皆如是,陶翁莎翁,王国维,海明威,那种精神是不分种族不分国界的,不分远古与近代。人类文明的觉醒,抬头望着星空,深邃遥远。
我在灯红酒绿的世界纷纷扰扰,我在喧嚣攘攘的众生中过着浮躁的生活,可我内心依然是孤独的。有的人穷极一生找不到答案,有的人富甲一方,有的人声势滔天,当自己面对自己的内心时,是否有真正心思淡然的心静,有没有违背当初的无奈,莲花难做,莲藕好吃,雅俗之别,以为大用。人生而为己,希望得到更多的爱,或者都是些难以追寻的枉然。鲜衣怒马已是天涯,快意恩仇却已忘却。
有书且读,有饭且食,自然最是恰当,读书已是本性,气质华似的人物是否为了黄金屋与颜如玉,怕是也有一番秒处。命运弹了一首曲子,却是有人跃出了乐谱。患人知己,自己已经在那里,怕柏拉图也会如是说,我读故我在。
我希望你能安静的读书 ,再回首已是百年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