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篇《致25岁还是一无是处的你》的视频短片刷屏了,想必大家都已经看过了。
先简单扯一扯这个campaign被广泛传播的背后逻辑。
作为一个资深的新媒体推广来说,这个视频的内容形式和设计,并没有太多的创新;但是,对话题的把握和发布时机是非常巧妙及深刻的。
大多数的年轻人,无论是90后,还是80后,甚至是任何一个时代,年轻人,都是会被这样或那样的轻视和瞧不起;但是这群年轻人,是很少有机会发出自己的声音的。这个视频正好帮助年轻人说出了大多数人想说的;具备了引起共鸣的特点。
此外,视频的内容设计以“雇佣关系”为背景,使传播的主题更加贴进现实。最后,以功成名就的名人来对比企业主对简历本身评价的反差;激活了大多数“被看轻”的年轻人的G点,自主传播就自然而然的发生了。
当然,写这篇文的本意,不是想剖析这个视频传播的背后逻辑;我想说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这个社会对对年轻人产生了如此不公平的现象。
1,企业主为什么选人的时候,只是仅凭一纸简历就把人刷掉了?
HR在选人的时候,一般是根据岗位的需求而寻找特定的人;基本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工作能力与经验与目标岗位是否匹配,二是候选人的基本特质,比如工作稳定性,好高骛远等。但是不管怎样,其背后的目的,都是为了:降低用人成本。
当然,我这样说,并不是表示我赞同这样的方式,我个人是非常反对标签化;因为标签化是用人单位根据以往的经验而做的决策和选择,这样的决策往往是错误的,因为经验最大的优势是减少犯错误,而不是产生新的价值(以后在详细谈);所以,这非常不可取。
此外,人非物品,其能力和特点并不是一张纸能够完全描述,甚至,通过一次面谈,是无法能够全面地评价一个人的基本能力和特质;无论是简历还是面试,都是围绕某一特定的岗位而定;因此,想通过一文纸或是一次交谈,根本就无法全面评判一个人的潜力和本能。
但是,大家想过没有,那些用人单位真的像大众说的一样,都是“狗眼看人低”、“趾高气扬”、“不近人情”地去做事的吗?其实,每一个正常的单位都懂得这样的道理,而且在正规的公司里,人力部门千方百计地筛选和培养人才,难道都是这样趾高气扬,只看学历、只看简历、甚至只看工作相关吗?
是的!因为,在有限的成本内,只有这样的筛选方式最有效,产能最高。人才市场既然被称为市场,就仍然遵循着市场规律。
并非企业主不给年轻人机会,只是这样的机会被同样年轻的高学历,有出色工作经验的人抢走了,对于学历不高,经历又不出众的年轻人而言,竞争的结果,总是很残酷。
此刻,好想插一句鸡汤文:“此刻的愤怒,是你以前的无能造成的”。
2,企业主看到简历是名人的时候,为什么剧情突然就反转了?
这是我觉的非常不可理喻,然而却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人在无意识的情况下,通常会陷入被自己的认知绑架的事情(自己完全不知道)。我们赖以生存的认知意识,是我们的认知在形成的过程中,所做的排他性的选择;在特定的环境下,我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方向,在潜意识里,早已完成了选择性记忆。这个记忆形成认知,最终变成我们评判事物的标准(或经验)。
用人单位在看到简历的归属是某些名人时,表现了一种误判的潜意识;在潜意识里面会不自主地觉得,这些人都已经大名鼎鼎了,我先前的判断肯定有失偏颇了;修改认知记忆的过程(认为自己可能错了),是在否定先前认知的前提下,在潜意识里完成认知更正,整个过错,主观意识几乎无法察觉。最后导致了自己忘记了岗位的匹配标准的认知;对名人的崇敬之情,早已掩盖了自己对岗位的职能定义。
当企业主看到简历上的名字是著名的明星时,突然有种否定了对刚才简历评价的语气,突然怀疑自己先前的评判标准,这样很好。但是,李安也好,吴宝春也罢,它们真的能帮企业解决目标岗位的问题吗?在它们的领域里面,确实厉害,但是不见得能解决企业对特定人才的需求问题。(当然,个人影响力另说。)
大家想过吗?25岁时候的李安,当时谁也不知道他最后能成为著名的导演;一份25岁被人看不起的简历,现在会因为著名导演的光环掩盖?不同时间、完全没有任何因果关系的两件事,被放在了一起进行比较判断,其实非常荒谬;这跟没有逻辑的心灵鸡汤有啥区别?
3,25岁,你有什么不让别人看不起的理由么?
年轻,代表着一切的可能。这句话是有前提的,一切都有可能,就意味着需要不断地尝试,并且努力,最后才成为了那个有成就的人。不断的尝试,也就意味着会不断的失败;只有失败了才会重新尝试,要不然老是重新尝试干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会做出一些脑热、冲动的决定也是因为片面地相信了所谓的正能量,正能量的来源是那些已经有所成就的人,他们分享的故事和道理,都是基于他们过去的环境和背景而说的。
如今,此一时,彼一时;他们那时候成功的方式不见得也符合当下的环境。可惜,这样片面的故事和认知,被我们错误地当成了人生准则,所以,我们在25岁时参考他们成功的方式。当我们跌倒后,自然就会认为是别人不给我们机会,是这个社会不公平。
是的,社会是不公平的!任何年代,20%的人永远掌握着80%的财富,怎么可能公平?!
25岁,永远是被轻视的年纪;在这个年纪成功的人,要么跟上了趋势,要么敢于承担风险,要么就是祖上阴德护阴。
剩下的,大多数都还很平凡……
后记:
也许,这样说会让很多人不高兴;可是,赤裸裸的事实就是这么让人难以接受。25岁,你可能曾经尝试过,跌倒过,撞得头破血流;但是,又能怎么样呢?这个世界只崇尚强者,跌倒的时候,人们不会因为你跌得头破血流而给予你掌声,更不会因为你的勇气而改变对你的看法。
我相信,25岁有这样经历的人有很多,将来肯定也还会有更多,会在这个25、26岁的年纪被冷落、被看轻、被瞧不起;但是,我们应该要明白我们为什么会被瞧不起,问题出在哪里,产生问题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才能正确地面对和解决。
年轻是一个容易躁动这样状态;有人说“我们处于人生中最狂妄的年纪,背包里装满冲动,轻易地踌躇满志,又轻易地丢盔弃甲。”文字很文艺,但是不可取。
任何时候,都应该能够保持能够独立思考的能力,多想想为什么这个事情会存在,存在即合理的原因到底是为什么?从而寻找解决方式,并适当地坚持。
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孤立的温柔以待;温柔以待的前提是你曾经惨遭虐待!!
年轻人,共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