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晚成

哈哈,故事要开始了 。

  东汉末年,有一个叫崔琰的人在袁绍的手下当兵。他从小喜习武艺,到了23岁才开始读《论语》《韩诗》,求师学习。

  由于他刻苦努力,学问也逐渐多起来。当时袁绍的士兵非常残暴,每经过一个地方,就挖开那里的坟墓将尸骨暴露出来,抢夺墓中的金银财宝,非常不道德。

  崔琰见此,便向袁绍提建议不要这样做。袁绍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就让他做了骑都尉。

  后来,袁绍被曹操打败,崔琰被俘虏了。曹操觉得崔琰是个人才,就没有杀他,并让他在自己的身边任职。

  崔琰跟随曹操后,为曹操出了不少主意。有一次,匈奴的使者来朝见曹操。曹操觉得自己长得不够魁梧,就让崔琰假装成自己,而他自己却装成个侍卫。由此可见,崔琰深得曹操赏识。

  在崔琰作尚书时,曹操想立曹植为嗣子,而崔琰反对,他说:“自古以来的规矩是立长子,怎么能立曹植呢?”曹植是崔琰的侄女婿,尽管是亲属他也不偏袒,曹操十分佩服他的公正。

  崔琰有个堂弟叫崔林,性格比较内向,不太喜欢说话。因此亲友们都说,崔林和崔琰相比,简直相差太大了。

  亲戚朋友都看不起崔林,但崔琰并不这样认为。他每次碰到亲友把他和崔林相比,就对他们说:“崔林其实很有内才,只是现在暂时还没有被人发现,但将来一定会有人发现他的。

  古人说‘大器晚成’,意思就是说,做好大器皿要比小器皿需要的时间长很多。同样的道理,像我这样的小人物,自然很快就会被人知道。

  但像崔林那样的大人物,人们了解他就要迟一点了。因此,你们千万不要小看崔林。崔林将来一定会成大器。”

  后来,果真像崔琰说的那样,崔林被曹操发现了。曹操先后任命他做翼州主簿、御史中丞,还在魏文帝手下任过司空,地位和成就都远远超过了崔琰。

【大器晚成】原指大的材料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器。后指能担当大事的人要经过长期锻炼,成名往往较晚。也用作对长期不得志者的安慰话。大器,大的材料,比喻人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大器晚成 东汉末年,有个叫崔琰(yǎn)的人。他从小喜欢舞枪弄棍,不好读书。到了二十多岁才开始求师爱学。由于他很有...
    爱知宇阅读 1,826评论 0 0
  • 指能担当大事的人,要经过长期的锻炼和培养,今天我读的成语故事《 大器晚成 》。 我喜欢的词语:不学...
    刘俊艳阅读 3,602评论 0 1
  • 在三国这个豪杰并起的动荡年代,我们遇见了德才兼备的刘备,雄才大略的曹操,深谋远虑的孙权,谋略过人的诸葛亮,重情重义...
    泠江阅读阅读 3,064评论 0 8
  • 今天我读了一个成语故事,名字叫《大器晚成》。我喜欢的句子:曹操先任命他做自己的主簿,相当于今天秘书这样...
    刘俊艳阅读 2,675评论 0 0
  • 渐变的面目拼图要我怎么拼? 我是疲乏了还是投降了? 不是不允许自己坠落, 我没有滴水不进的保护膜。 就是害怕变得面...
    闷热当乘凉阅读 9,766评论 0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