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 模式从天书到实践

背景

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设计的地方也一定会有架构。如果你是一位软件行业的老鸟,你一定会有这样的经历:一个业务的初期,普通的 CRUD 就能满足,业务线也很短,此时系统的一切都看起来很 nice,但随着迭代的不断演化,以及业务逻辑越来越复杂,我们的系统也越来越冗杂,模块彼此关联,甚至没有人能描述清楚每个细节。当新需求需要修改一个功能时,往往光回顾该功能涉及的流程就需要很长时间,更别提修改带来的不可预知的影响面。于是 RD 就加开关,小心翼翼地切流量上线,一有问题赶紧关闭开关。

面对此般场景,你要么跑路,要么重构。重构是克服演进式设计中大杂烩问题的主力,通过在单独的类及方法级别上做一系列小步重构来完成,我们可以很容易重构出一个独立的类来放某些通用的逻辑,但是,你会发现你很难给它一个业务上的含义,只能给予一个技术维度描绘的含义。你正在一边重构一边给后人挖坑。

在互联网开发“小步快跑,迭代试错”的大环境下,DDD 似乎是一种比较“古老而缓慢”的思想。然而,由于互联网公司也逐渐深入实体经济,业务日益复杂,我们在开发中也越来越多地遇到传统行业软件开发中所面临的问题。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其实法宝就是今天的主题,领域驱动设计!!相信你读完本文一定会有所启发。

DDD 介绍

DDD 全程是 Domain-Driven Design,中文叫领域驱动设计,是一套应对复杂软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面向对象建模方法论。

以前的系统分析和设计是分开的,导致需求和成品非常容易出现偏差,两者相对独立,还会导致沟通困难,DDD 则打破了这种隔阂,提出了领域模型概念,统一了分析和设计编程,使得软件能够更灵活快速跟随需求变化。

( 公众号:架构精进 )

DDD 的发展史

相信之前或多或少一定听说过领域驱动(DDD),繁多的概念会不会让你眼花缭乱?抽象的逻辑是不是感觉缺少落地实践?可能这也是 DDD 一直没得到盛行的原因吧。

话说 1967 年有了 OOP,1982 年有了 OOAD(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它是成熟版的 OOP,目标就是解决复杂业务场景,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领域驱动的思潮,一转眼到 2003 年的时候,Eric Evans 发表了一篇著作 Domain-driven Design: Tackling Complexity in the Heart of Software,正式定义了领域的概念,开始了 DDD 的时代。算下来也有接近 20 年的时间了,但是,事实并不像 Eric Evans 设想的那样容易,DDD 似乎一直不温不火,没有能“风靡全球”。

2013 年,Vaughn Vernon 写了一本 Implementing Domain-Driven Design 进一步定义了 DDD 的领域方向,并且给出了很多落地指导,它让人们离 DDD 又进了一步。

同时期,随着互联网的兴起,Rod Johnson 这大哥以轻量级极简风格的 Spring Cloud 抢占了所有风头,虽然 Spring 推崇的失血模式并非 OOP 的皇家血统,但是谁用关心这些呢?毕竟简化开发的成本才是硬道理。

就在我们用这张口闭口 Spring 的时候,我们意识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我们应对复杂业务场景的时候,Spring 似乎并不能给出更合理的解决方案,于是分而治之的思想下应生了微服务,一改以往单体应用为多个子应用,一下子让人眼前一亮,于是我们没日没夜地拆分服务,加之微服务提供的注册中心、熔断、限流等解决方案,我们用得不亦乐乎。

人们在踩过诸多拆分服务的坑(拆分过细导致服务爆炸、拆分不合理导致频分重构等)之后,开始死锁原因了,到底有没有一种方法论可以指导人们更加合理地拆分服务呢?众里寻他千百度,DDD 却在灯火阑珊处,有了 DDD 的指导,加之微服务的事件,才是完美的架构。

DDD 与微服务的关系

背景中我们说到,有 DDD 的指导,加之微服务的事件,才是完美的架构,这里就详细说下它们的关系。

系统的复杂度越来越来高是必然趋势,原因可能来自自身业务的演进,也有可能是技术的创新,然而一个人和团队对复杂性的认知是有极限的,就像一个服务器的性能极限一样,解决的办法只有分而治之,将大问题拆解为小问题,最终突破这种极限。微服务在这方面都给出来了理论指导和最佳实践,诸如注册中心、熔断、限流等解决方案,但微服务并没有对“应对复杂业务场景”这个问题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这是因为微服务的侧重点是治理,而不是分。

我们都知道,架构一个系统的时候,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功能维度

质量维度(包括性能和可用性)

工程维度

微服务在第二个做得很好,但第一个维度和第三个维度做的不够。这就给 DDD 了一个“可乘之机”,DDD 给出了微服务在功能划分上没有给出的很好指导这个缺陷。所以说它们在面对复杂问题和构建系统时是一种互补的关系。

从架构角度看,微服务中的服务所关注的范围,正是 DDD 所推崇的六边形架构中的领域层,和整洁架构中的 entity 和 use cases 层。如下图所示:

( 公众号:( 公众号:架构精进 ) )

DDD 与微服务如何协作

知道了 DDD 与微服务还不够,我们还需要知道他们是怎么协作的。

一个系统(或者一个公司)的业务范围和在这个范围里进行的活动,被称之为领域,领域是现实生活中面对的问题域,和软件系统无关,领域可以划分为子域,比如电商领域可以划分为商品子域、订单子域、发票子域、库存子域 等,在不同子域里,不同概念会有不同的含义,所以我们在建模的时候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边界,这个边界在 DDD 中被称之为限界上下文,它是系统架构内部的一个边界,《整洁之道》这本书里提到:

系统架构是由系统内部的架构边界,以及边界之间的依赖关系所定义的,与系统中组件之间的调用方式无关。

所谓的服务本身只是一种比函数调用方式成本稍高的,分割应用程序行为的一种形式,与系统架构无关。

所以复杂系统划分的第一要素就是划分系统内部架构边界,也就是划分上下文,以及明确之间的关系,这对应之前说的第一维度(功能维度),这就是 DDD 的用武之处。其次,我们才考虑基于非功能的维度如何划分,这才是微服务发挥优势的地方。

假如我们把服务划分成 ABC 三个上下文:

( 公众号:架构精进 )

我们可以在一个进程内部署单体应用,也可以通过远程调用来完成功能调用,这就是目前的微服务方式,更多的时候我们是两种方式的混合,比如 A 和 B 在一个部署单元内,C 单独部署,这是因为 C 非常重要,或并发量比较大,或需求变更比较频繁,这时候 C 独立部署有几个好处:

C 独立部署资源:资源更合理的倾斜,独立扩容缩容。

弹力服务:重试、熔断、降级等,已达到故障隔离。

技术栈独立:C 可以使用其他语言编写,更合适个性化团队技术栈。

团队独立:可以由不同团队负责。

架构是可以演进的,所以拆分需要考虑架构的阶段,早期更注重业务逻辑边界,后期需要考虑更多方面,比如数据量、复杂性等,但即使有这个方针,也常会见仁见智,没有人能一下子将边界定义正确,其实这里根本就没有明确的对错。

即使边界定义的不太合适,通过聚合根可以保障我们能够演进出更合适的上下文,在上下文内部通过实体和值对象来对领域概念进行建模,一组实体和值对象归属于一个聚合根。

按照 DDD 的约束要求:

第一,聚合根来保证内部实体规则的正确性和数据一致性;

第二,外部对象只能通过 id 来引用聚合根,不能引用聚合根内部的实体;

第三,聚合根之间不能共享一个数据库事务,他们之间的数据一致性需要通过最终一致性来保证。

有了聚合根,再基于这些约束,未来可以根据需要,把聚合根升级为上下文,甚至拆分成微服务,都是比较容易的。

DDD 的相关术语与基本概念

讨论完宏观概念以后,让我们来认识一下 DDD 的一些概念吧,每个概念我都为你找了一个 Spring 模式开发的映射概念,方便你理解,但要仅仅作为理解用,不要过于依赖。

另外,这里你可能需要结合后面的代码反复结合理解,才能融汇贯通到实际工作中。

领域

映射概念:切分的服务。

领域就是范围。范围的重点是边界。领域的核心思想是将问题逐级细分来减低业务和系统的复杂度,这也是 DDD 讨论的核心。

子域

映射概念:子服务。

领域可以进一步划分成子领域,即子域。这是处理高度复杂领域的设计思想,它试图分离技术实现的复杂性。这个拆分的里面在很多架构里都有,比如 C4。

核心域

映射概念:核心服务。

在领域划分过程中,会不断划分子域,子域按重要程度会被划分成三类:核心域、通用域、支撑域。

决定产品核心竞争力的子域就是核心域,没有太多个性化诉求。

桃树的例子,有根、茎、叶、花、果、种子等六个子域,不同人理解的核心域不同,比如在果园里,核心域就是果是核心域,在公园里,核心域则是花。有时为了核心域的营养供应,还会剪掉通用域和支撑域(茎、叶等)。

通用域

映射概念:中间件服务或第三方服务。

被多个子域使用的通用功能就是通用域,没有太多企业特征,比如权限认证。

支撑域

映射概念:企业公共服务。

对于功能来讲是必须存在的,但它不对产品核心竞争力产生影响,也不包含通用功能,有企业特征,不具有通用性,比如数据代码类的数字字典系统。

统一语言

映射概念:统一概念。

定义上下文的含义。它的价值是可以解决交流障碍,不管你是 RD、PM、QA 等什么角色,让每个团队使用统一的语言(概念)来交流,甚至可读性更好的代码。

通用语言包含属于和用例场景,并且能直接反应在代码中。

可以在事件风暴(开会)中来统一语言,甚至是中英文的映射、业务与代码模型的映射等。可以使用一个表格来记录。

限界上下文

映射概念:服务职责划分的边界。

定义上下文的边界。领域模型存在边界之内。对于同一个概念,不同上下文会有不同的理解,比如商品,在销售阶段叫商品,在运输阶段就叫货品。

( 公众号:架构精进 )

理论上,限界上下文的边界就是微服务的边界,因此,理解限界上下文在设计中非常重要。

聚合

映射概念:包。

聚合概念类似于你理解的包的概念,每个包里包含一类实体或者行为,它有助于分散系统复杂性,也是一种高层次的抽象,可以简化对领域模型的理解。

拆分的实体不能都放在一个服务里,这就涉及到了拆分,那么有拆分就有聚合。聚合是为了保证领域内对象之间的一致性问题。

在定义聚合的时候,应该遵守不变形约束法则:

聚合边界内必须具有哪些信息,如果没有这些信息就不能称为一个有效的聚合;

聚合内的某些对象的状态必须满足某个业务规则:

一个聚合只有一个聚合根,聚合根是可以独立存在的,聚合中其他实体或值对象依赖与聚合根。

只有聚合根才能被外部访问到,聚合根维护聚合的内部一致性。

聚合根

映射概念:包。

一个上下文内可能包含多个聚合,每个聚合都有一个根实体,叫做聚合根,一个聚合只有一个聚合根。

实体

映射概念:Domain 或 entity。

《领域驱动设计模式、原理与实践》一书中讲到,实体是具有身份和连贯性的领域概念,可以看出,实体其实也是一种特殊的领域,这里我们需要注意两点:唯一标示(身份)、连续性。两者缺一不可。

你可以想象,文章可以是实体,作者也可以是,因为它们有 id 作为唯一标示。

值对象

映射概念:Domain 或 entity。

为了更好地展示领域模型之间的关系,制定的一个对象,本质上也是一种实体,但相对实体而言,它没有状态和身份标识,它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表示一个值,通常使用值对象来传达数量的形式来表示。

比如 money,让它具有 id 显然是不合理的,你也不可能通过 id 查询一个 money。

定义值对象要依照具体场景的区分来看,你甚至可以把 Article 中的 Author 当成一个值对象,但一定要清楚,Author 独立存在的时候是实体,或者要拿 Author 做复杂的业务逻辑,那么 Author 也会升级为聚合根。

最后,给出摘自网络的一张图,比较全,索性就直接 copy 过来了,便于你宏观回顾 DDD 的相关概念:

( 公众号:架构精进 )

四种 Domain 模式

除了晦涩难懂的概念外,让我们最难接受的可能就是模型的运用了,Spring 思想中,Domain 只是数据的载体,所有行为都在 Service 中使用 Domain 封装后流转,而 OOP 讲究一对象维度来执行业务,所以,DDD 中的对象是用行为的(理解这点非常重要哦)。

这里我为你总结了全部的四种领域模式,供你区分和理解:

失血模型

贫血模型

充血模型

胀血模型

背景

先说明一下示例背景,由于公司项目不能外泄的原因,我这里模拟一个文章管理系统(这个系统相对简单,理论上可以不使用 DDD,在这里仅做举例),业务需求有:发布文章、修改文章、文章分类搜索和展示等。

使用 Spring 开发的话,你脑海中一定浮现的是如下代码。

文章类:Article

public class Article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

    private Integer id;

    private String title;

    private Integer classId;

    private Integer authorId;

    private String authorName;

    private String content;

    private Date pubDate;

    //getter/setter/toString

}

DAO 类:ArticleDao/ArticleImpl

public interface ArticleDao extends BaseDao<Article>{

    //...

}

Repository("articleDao")

public class ArticleDaoImpl implements ArticleDao{

    //...

}

Service 类:ArticleService

public interface ArticleService extends BaseService<Article>{

    //...

}

@Service(value="articleService")

public class ArticleServiceImpl implements ArticleService {

    //...

}

Controller 类:略。

四种模式示例

失血模型

Domain Object 只有属性的 getter/setter 方法的纯数据类,所有的业务逻辑完全由 business object 来完成。

public class Article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

    private Integer id;

    private String title;

    private Integer classId;

    private Integer authorId;

    private String authorName;

    private String content;

    private Date pubDate;

    //getter/setter/toString

}

public interface ArticleDao {

    public Article getArticleById(Integer id);

    public Article findAll();

    public void updateArticle(Article article);

}

贫血模型

简单来说,就是 Domain Object 包含了不依赖于持久化的领域逻辑,而那些依赖持久化的领域逻辑被分离到 Service 层。

public class Article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

    private Integer id;

    private String title;

    private Integer classId;

    private Integer authorId;

    private String authorName;

    private String content;

    private Date pubDate;

    //getter/setter/toString

    //判断是否是热门分类(假设等于57或102的类别的文章就是热门分类的文章)

    public boolean isHotClass(Article article){

        return Stream.of(57,102)

            .anyMatch(classId -> classId.equals(article.getClassId()));

    }

    //更新分类,但未持久化,这里不能依赖Dao去操作实体化

    public Article changeClass(Article article, ArticleClass ac){

        return article.setClassId(ac.getId());

    }

}

@Repository("articleDao")

public class ArticleDaoImpl implements ArticleDao{

    @Resource

    private ArticleDao articleDao;

    public void changeClass(Article article, ArticleClass ac){

        article.changeClass(article, ac);

        articleDao.update(article)

    }

}

注意这个模式不在 Domain 层里依赖 DAO。持久化的工作还需要在 DAO 或者 Service 中进行。

这样做的优缺点

优点:各层单向依赖,结构清晰。

缺点:

Domain Object 的部分比较紧密依赖的持久化 Domain Logic 被分离到 Service 层,显得不够 OO

Service 层过于厚重

充血模型

充血模型和第二种模型差不多,区别在于业务逻辑划分,将绝大多数业务逻辑放到 Domain 中,Service 是很薄的一层,封装少量业务逻辑,并且不和 DAO 打交道:

Service (事务封装) —> Domain Object <—> DAO

public class Article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

    @Resource

    private static ArticleDao articleDao;

    private Integer id;

    private String title;

    private Integer classId;

    private Integer authorId;

    private String authorName;

    private String content;

    private Date pubDate;

    //getter/setter/toString

    //使用articleDao进行持久化交互

    public List<Article> findAll(){

        return articleDao.findAll();

    }

    //判断是否是热门分类(假设等于57或102的类别的文章就是热门分类的文章)

    public boolean isHotClass(Article article){

        return Stream.of(57,102)

            .anyMatch(classId -> classId.equals(article.getClassId()));

    }

    //更新分类,但未持久化,这里不能依赖Dao去操作实体化

    public Article changeClass(Article article, ArticleClass ac){

        return article.setClassId(ac.getId());

    }

}

所有业务逻辑都在 Domain 中,事务管理也在 Item 中实现。这样做的优缺点如下。

优点:

更加符合 OO 的原则;

Service 层很薄,只充当 Facade 的角色,不和 DAO 打交道。

缺点:

DAO 和 Domain Object 形成了双向依赖,复杂的双向依赖会导致很多潜在的问题。

如何划分 Service 层逻辑和 Domain 层逻辑是非常含混的,在实际项目中,由于设计和开发人员的水平差异,可能 导致整个结构的混乱无序。

胀血模型

基于充血模型的第三个缺点,有同学提出,干脆取消 Service 层,只剩下 Domain Object 和 DAO 两层,在 Domain Object 的 Domain Logic 上面封装事务。

Domain Object (事务封装,业务逻辑) <—> DAO

似乎 Ruby on rails 就是这种模型,它甚至把 Domain Object 和 DAO 都合并了。

这样做的优缺点:

简化了分层

也算符合 OO

该模型缺点:

很多不是 Domain Logic 的 Service 逻辑也被强行放入 Domain Object ,引起了 Domain Object 模型的不稳定;

Domain Object 暴露给 Web 层过多的信息,可能引起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运用 DDD 改造现有旧系统实践

假如你是一个团队 Leader 或者架构师,当你接手一个旧系统维护及重构的任务时,你该如何改造呢?是否觉得哪里都不对但由于业务认知的不熟悉而无从下手呢?其实这里我可以教你一套方法来应对这种窘境。

你要做的大概以下几点:

1. 通过公共平台大概梳理出系统之间的调用关系(一般中等以上公司都具备 RPC 和 HTTP 调用关系,无脑的挨个系统查询即可),画出来的可能会很乱,也可能会比较清晰,但这就是现状。

( 公众号:架构精进 )

2. 分配组员每个人认领几个项目,来梳理项目维度关系,这些关系包括:对外接口、交互、用例、MQ 等的详细说明。个别核心系统可以画出内部实体或者聚合根。

3. 小组开会,挨个 review 每个系统的业务概念,达到组内统一语言。

( 公众号:架构精进 )


4. 根据以上资料,即可看出哪些不合理的调用关系(比如循环调用、不规范的调用等),甚至不合理的分层。

5. 根据主线业务自顶向下细分领域,以及限界上下文。此过程可能会颠覆之前的系统划分。

6. 根据业务复杂性,指定领域模型,选择贫血或者充血模型。团队内部最好实行统一习惯,以免出现交接成本过大。

7. 分工进行开发,并设置 deadline,注意,不要单一的设置一个 deadline,要设置中间 check 时间,比如 dealline 是 1 月 20 日,还要设置两个 check 时间,分别沟通代码风格及边界职责,以免 deadline 时延期。

DDD 与 Spring 家族的完美结合

还用前面提到的文章管理系统,我为你说明一下 DDD 开发的关注点。

模块(Module)

模块(Module)是 DDD 中明确提到的一种控制限界上下文的手段,在我们的工程中,一般尽量用一个模块来表示一个领域的限界上下文。

如代码中所示,一般的工程中包的组织方式为 {com.公司名.组织架构.业务.上下文.*},这样的组织结构能够明确地将一个上下文限定在包的内部。

import com.company.team.bussiness.counter.*;//计数上下文

import com.company.team.bussiness.category.*;//分类上下文

import com.company.team.bussiness.comment.*;//评论上下文

对于模块内的组织结构,一般情况下我们是按照领域对象、领域服务、领域资源库、防腐层等组织方式定义的。

import com.company.team.bussiness.cms.domain.valobj.*;//领域对象-值对象

import com.company.team.bussiness.cms.domain.entity.*;//领域对象-实体

import com.company.team.bussiness.cms.domain.aggregate.*;//领域对象-聚合根

import com.company.team.bussiness.cms.service.*;//领域服务

import com.company.team.bussiness.cms.repo.*;//领域资源库

import com.company.team.bussiness.cms.facade.*;//领域防腐层

领域对象

领域驱动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解决对象的贫血问题,而领域对象则最直接的反应了这个能力。

我们可以定义聚合根(文章)和值对象(计数器),来举例说明。聚合根持有文章的 id 和文章的计数数据,这里计数器之所以被列为值对象,而非实体的一个属性,是因为计数器是由多部分组成的,比如真实阅读量、推广阅读量等。

在文章领域对象中,我们需要定义个一个方法,来获取文章的计数量,用于页面上显示,这个逻辑可能会很复杂,涉及到爆文、专栏作者级别、发布时间等因素。

package com.company.team.bussiness.domain.aggregate;

import ...;

public class Article {

    @Resource

    private CategoryRepository categoryRepository;

    private int articleId; //文章id

    ...

    private ArticleCount articleCount; //文章计数器

    //getter & setter

    //查询计数显示数量,这里简化一些逻辑,甚至是不符合实际业务场景,这不重要,这里只为直观表达意思

    public Integer getShowArticleCount() {

            if(this.articleCount == null){

            return 0;

        }

        return this.articleCount.realCount + categoryRepository.getCategoryWeight(this.category) + (this.articleCount.adCount * DayUtils.calDaysByNow(this.articleCount.deadDays));

    }

}

与以往的仅有 getter、setter 的业务对象不同,领域对象具有了行为,对象更加丰满。同时,比起将这些逻辑写在服务内(例如 Service),领域功能的内聚性更强,职责更加明确。

资源库

领域对象需要资源存储,资源库可以理解成 DAO,但它比 DAO 更宽泛,存储的手段可以是多样化的,常见的无非是数据库、分布式缓存、本地缓存等。资源库(Repository)的作用,就是对领域的存储和访问进行统一管理的对象。

在系统中,我们是通过如下的方式组织资源库的。

import com.company.team.bussiness.repo.dao.ArticleDao;//数据库访问对象-文章

import com.company.team.bussiness.repo.dao.CommentDao;//数据库访问对象-评论

import com.company.team.bussiness.repo.dao.po.ArticlePO;//数据库持久化对象-文章

import com.company.team.bussiness.repo.dao.po.CommentPO;//数据库持久化对象-评论

import com.company.team.bussiness.repo.cache.ArticleObj;//分布式缓存访问对象-文章缓存访问

资源库对外的整体访问由 Repository 提供,它聚合了各个资源库的数据信息,同时也承担了资源存储的逻辑(例如缓存更新机制等)。

在资源库中,我们屏蔽了对底层奖池和奖品的直接访问,而是仅对文章的聚合根进行资源管理。代码示例中展示了资源获取的方法(最常见的 Cache Aside Pattern)。

package com.company.team.bussiness.repo;

import ...;

@Repository

public class ArticleRepository {

    @Autowired

    private ArticleDao articleDao;

    @AutoWired

    private articleDaoCacheAccessObj articleCacheAccessObj;

    public Article getArticleById(int articleId) {

        Article article = articleCacheAccessObj.get(articleId);

        if(article!=null){

            return article;

        }

        article = getArticleFromDB(articleId);

        articleCacheAccessObj.add(articleId, article);

        return article;

    }

    private Article getArticleFromDB(int articleId) {...}

}

比起以往将资源管理放在服务中的做法,由资源库对资源进行管理,职责更加明确,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也更强。

防腐层

亦称适配层。在一个上下文中,有时需要对外部上下文进行访问,通常会引入防腐层的概念来对外部上下文的访问进行一次转义。

有以下几种情况会考虑引入防腐层:

需要将外部上下文中的模型翻译成本上下文理解的模型。

不同上下文之间的团队协作关系,如果是供奉者关系,建议引入防腐层,避免外部上下文变化对本上下文的侵蚀。

该访问本上下文使用广泛,为了避免改动影响范围过大。

package com.company.team.bussiness.facade;

import ...;

@Component

public class ArticleFacade {

    @Resource

    private ArticleService articleService;

    public Article getArticle(ArticleContext context) {

        ArticleResponse resp = articleService.getArticle(context.getArticleId());

        return buildArticle(resp);

    }

    private Article buildArticle(ArticleResponse resp) {...}

}

如果内部多个上下文对外部上下文需要访问,那么可以考虑将其放到通用上下文中。

领域服务

上文中,我们将领域行为封装到领域对象中,将资源管理行为封装到资源库中,将外部上下文的交互行为封装到防腐层中。此时,我们再回过头来看领域服务时,能够发现领域服务本身所承载的职责也就更加清晰了,即就是通过串联领域对象、资源库和防腐层等一系列领域内的对象的行为,对其他上下文提供交互的接口。

package com.company.team.bussiness.service.impl

import ...;

@Service

public class CommentServiceImpl implements CommentService {

      @Resource

    private CommentFacade commentFacade;

      @Resource

    private ArticleRepository articleRepo;

    @Resource

    private ArticleService articleService;

    @Override

    public CommentResponse commentArticle(CommentContext commentContext) {

        Article article = articleRepo.getArticleById(commentContext.getArticleId());//获取文章聚合根

        commentFacade.doComment(commentContext);//增加计数信息

        return buildCommentResponse(commentContext,article);//组装评论后的文章信息

    }

    private CommentResponse buildCommentResponse(CommentContext commentContext, Article article) {...}

}

可以看到在省略了一些防御性逻辑(异常处理、空值判断等)后,领域服务的逻辑已经足够清晰明了。

示范包结构

( 公众号:架构精进 )

反思思考

DDD 将领域层进行了细分,是 DDD 比较 MVC 框架的最大亮点。

DDD 能做到这一点,主要是因为 DDD 将领域层进行了细分,比如说领域对象有实体、聚合,动作和操作叫做领域服务,能力叫做领域能力等,而 MVC 架构并没有对业务元素进行细分,所有的业务都是 Service,从而导致 Controller 层和 Service 层很难定义出技术约束,因为都是 Service,你不会知道这个 Service 是用来描述对象的还是来描述一个业务操作的。

针对未来业务扩展方面,聚合根升级为上下文,甚至拆分成微服务,也是应对复杂问题的重要手段。

实体和值对象是对现有编程习惯最大的变化,但不要过度关注而忽略了领域对象之间的关系。

DDD 本身是方法论,是提供理论指导的,所以不要奢求像 Spring 那样给你一个 Demo 照着写,希望读者看完后多多反思。

( 公众号:架构精进 )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076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658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732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93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9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98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601评论 3 41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48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97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114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78评论 1 34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53评论 5 33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85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42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80评论 2 367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39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DDD已经火了很久,目前在很多项目上都有所应用,而这次是我第一次参加DDD相关的培训,对我来说神秘的DDD一层一层...
    前端进城打工仔阅读 2,579评论 2 11
  • DDD,中文名为领域驱动设计,为业务开发中必不可少的指导方法论,本文以业务开发中战略设计和战术设计为例,将普通开发...
    RobynnD阅读 1,047评论 0 2
  • 窗外车来车往的喧嚣, 淹盖不了我内心想你的呐喊。 夜色灯红酒绿的光照, 遮盖不了我内心想你的绚丽。 即使是宁静的一...
    赎罪的爱阅读 223评论 0 12
  • 这部电影,在网上的评论是,中国终于有像样的类型片了,或者有,《追凶者也》与《七月与安生》预示着中国类型片电影的崛起...
    袅袅东风阅读 297评论 0 0
  • 你总是说我不够温和,态度防御太重,今后如果只剩下我一个可怎么办?我知道你担心,除了你再也不会有人能如你一般爱我,那...
    素午阅读 18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