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生活之水,浇作文之花

叶老曾说:作文不是生活的点滴,而是生活的必需,与说话完全一样。写作就是说话,把它当生活的一部分的话,就不会惧怕。因而,我在作文教学中,一直努力为学生“引生活之水,浇作文之花”,让馥郁的芳香氤氲孩子们的梦。

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写景抒情”作文时,我经过反复比较,从教材提供的三个活动中,选择了第二个。以身边常见的“树”,作为写作的切入点。把本次训练定为“千姿百态的树,摇曳动人的情——借物抒情写作指导”。

在课前,我布置了三项作业。作业一,让学生和家人一起去寻找一课“生命树”,给树取名并且拍照。作业二,给上句“岸上清风醉青林”对下句,并附有对句方法的具体指导。作业三,阅读同步作文40-50页,选出最喜欢的文章,准备好以“朗读者”的形式给大家分享。

学生有了这样美好的生活体验,写作自然水到渠成。上课时,我展示了同学们分享的照片,孩子们看到自己一家人幸福温馨的样子,很开心。把那棵“生命树”描绘下来,就是一篇很棒的文章。这堂课上得非常成功。这个课例得了“一师一优课”市二等奖。

我刚刚执教的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本单元意在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我就努力唤醒孩子,引生活之水,浇作文之花。

作文题一:片段写作,初秋时节。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先畅所欲言来说秋,再情景交融来绘秋。在我们一起聊作文的过程中,孩子们终于明白:学校、家里、路上……处处皆秋色;秋风、秋雨、秋月……个个可入文。于是,一篇篇精彩的文章诞生了《秋之色》《秋之瑟》《那一片枫叶》《淡淡桂花香》《校园的秋天》《姹紫嫣红话菊花》……每一篇文章里,都有一个别样的秋,那是孩子眼里心里的秋的样子。

作文题二:进入中学的见闻感受。我们从军训生活聊开去,教官、同学、老师,连那个可爱的五岁男孩小胖胖,也走进了我们的作文;军训期间的喜怒哀乐在学生的文字里展现,连那一棵棵法桐树也因为军训时为孩子们遮阳而变得异常可爱。瞧,《迷彩里的歌》《五岁的“教官”》《最爱那片法桐树》《站军姿》《初中生活的酸甜苦涩》《一堂有趣的作文课》,一篇篇佳作纷沓而至。

其中,我们班小乾的一篇文章——《难忘的一件事》,让我眼前一亮。这个孩子入班成绩中下等,语文只得了48分。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都不太好。第一次作文写得很不理想。那天,他又迟到了,被年级主任逮到,罚站,扣分。我调查得知,他迟到的原因是起床靠妈妈喊,那天早上,妈妈因为秋收太累,睡过了头,没叫他。

我了解到问题的根源,就请小乾的妈妈来学校。告诉她,有一种爱叫做放手。孩子的事,让孩子自己做。

没想到,小乾把这个写到作文里。虽然常用字错了不少,病句也有几句,但是文章感情真挚,整体上很不错。我记得文中有这样的句子“全校只有五个人迟到,其中就包括我”“又一个迟到的同学灰溜溜的来了,低着头加入了我们这个不光彩的队伍的行列”“年级主任让我们写下姓名和班级,我不想写。因为我一写,就为班级摸了黑……”我在班上狠狠表扬了他,他含笑的脸上微微透出了粉色。

在小乾的的笑容里,在同学们的掌声里,我嗅到了一股沁人心脾的芳香。这芳香是我为孩子们引生活之水,浇作文之花的馈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