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就像朱自清先生写道的,时间在洗手的水盆里流逝,在吃饭的饭碗里流逝,“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正由于时间的流逝,我们总想在这世界上留下些什么。
上帝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不会让忙碌者的生命变长,也不会让无为无聊的人生变短,所以历史上的所有人都在劝我们珍惜时间。
(二)
人在放松的状态下,会慢慢知道自己想做的是什么,迫于压力,即使做的是有意义的事,很可能也坚持不下来。
我想从这周开始,继续更新一些,自己写的东西。内容可能是生活感受,读书感悟,旅行游记,或者自己摄影、画画的分享。
其实自己以前也是写过一些东西的,大概在毕业之前的那段时间,主要是关于设计的内容,一边读书会写一些心得体会,还有一些设计的分析文章,当时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功利的目的,一方面是帮助学习,其实更主要的是会觉得,对找工作会有所帮助。
后来,工作之后,生活渐渐忙碌起来,之后恋爱,组建家庭,生活会比自己以前丰富许多。而这些积累,慢慢就断了。
(三)
看书大概是从18年末,19年初恢复的,那段时间重新拿起书看,好像是从《薛兆丰经济学讲义》开始的。大概从去年年底开始,慢慢恢复画画,画一些东西。
最近一直看哔哩哔哩上面,一些up主的分享,不管是生活娱乐,还是游戏视频,他们在不停的进行创作,这是一种个人的积累。我的朋友马赛,一直专注于工业设计手绘的教训,在bilibili上直播,也积累了很多的用户,昨天晚上,看到我关注很久的公众号,morning rocks主编的,一篇个人分享,更加触动了我。总觉得该把自己的一些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如果可以分享出去。和更多的人产生交流,那是更好不过的一件事。
另外现在语音输入的技术,很成熟了,除了输入法的语音输入,有道笔记的,语音输入,也对我的创作,有很大的帮助。
今天早晨醒过来,慢慢想这个事,想把这个分享的事情做起来。
(四)
至于平台,以前的话是在简书上面发了一些文章,另外在上学的时候,有组织一些户外活动,所以做了一个公众号,现在的话可以把这两个平台继续利用起来。
更新的频率,我现在想的是每周一更,这样的频率不会太频繁,让自己能有时间积累一些东西,又不至于太久,以至于把更新这件事忘掉。每周做一个总结,也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
很久以前是有写日记的习惯的,当然不是每天记,有的时候会间隔一两个月不写,有些什么心得又再拿起本子记下来,过一段时间,就又放下了。
(五)
现在能想到的一些主题,比如欧洲旅行游记,养猫的一些感受,近期画画、摄影的一些分享,以前一些故事,大抵如此吧。
一直觉得要坚持做的几件事,一个是运动,不管是在公司健身房,还是户外爬山,骑车,一个是放松心情,在一个锻炼身体,总归是不错的。爬山和骑车估计有一两年没怎么动过了,现在疫情慢慢过去,想再拾起来。
第二件就是看书,拓展眼界,引发思考。看书有的时候并不是看的知识能让自己有多少收获,而是能联想到自己平时的所思所想,如果能及时总结记下来,能让一些内容沉淀,并且有个整理的过程。
最近在看的书是陈海贤老师的自我发展的心理学,对我帮助挺大的。这本书我觉得可以开一篇文章写一下,写写心得体会。
第三件事,摄影和绘画。
摄影是一直以来的爱好,上大学还有读研的时候都拍的挺多的,上大学拍风景比较多,读研的时候,除了风景,开始拍了一些人像,毕业之后就没有再拍了,最近也打算捡起来。
画画,是从初高中开始学,后面考上学之后断断续续的画,最近也慢慢捡起来,除了一些实体的绘画方式,比如素描速写,油画,色粉,彩铅,最近开始用手绘板来画。
(六)
公众号以前基本是只为组织活动办的,以后可能还会组织活动,不过更多的是个人的分享。公众号名字还没有改,暂时保持云松户外,想过“三木的空间”,有点以前QQ空间的样子。也许有更好的名字,让我慢慢想吧。
最后放一张小猫的照片,是不是很可爱。
2020-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