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离我并不遥远,可当我在他乡生根发芽后,回来一趟也变得有些奢侈。
这是一个有点历史的小镇。建于道光年间的通济桥连接着城镇和乡村。宽阔的府河水奔腾着穿过拱桥,来不及听古桥讲它的故事。小学的时候,老师常常自豪地给我们讲华阳的历史,也自豪地告诉我们,华阳以后会是卫星城市!
也不是刻意去寻找什么,带着喻儿沿着街道往前走,四周的楼房铺面是那么陌生,又有些熟悉。到了十字路口,我的记忆好像全都涌了上来,我终于把方向搞清楚了。再往前,就是我生活二十多年的地方啦!我情不自禁走了过去,这是大市场,这曾经是华阳最豪华的大酒店,这是下河坝,每年夏天总会被淹的地方,啊,屈叔叔的“屈记兔头”已经成了特色品牌,这个义兴公蛋糕可是小时候最好吃的蛋糕呀,绵软细滑,家族手艺,一脉相传…记忆像电影一样闪现在我脑海,不是黑白的,是彩色的。我迫不及待指给喻儿看。
终于,我找到了从小生活的那条街——石灰市街。喻儿问我为什么叫石灰街,我答不出来,我小时候也问过大人相同的问题,大家只知道一直都这么叫,也不知道原因。我有些激动地数着门牌号往前找,22号!石灰街22号,太熟悉的门牌号了。这里已经变成了一家旅馆,听说老板是曾经的邻居阿姨。转身看着眼前的街道,耳边响起童年小伙伴的笑声。那时候的我们没有辅导班,没有兴趣课,每天放学回家,我就会把小桌子搬到门口写作业,每次经过我桌子的邬爷爷总会端详我的本子,然后和蔼可亲地夸赞:姑娘的字写得好漂亮啊!写完作业的小伙伴会聚集到街道上,用粉笔在画房子跳房子,或者一起打羽毛球,打排球。不过印象最深的不是打球,而是当球落到两旁的瓦房上去了之后,小伙伴们拿着长竹竿,想方设法捡球的场景。最喜欢停电。因为停电了,晚上小伙伴也可以一起玩,玩捉迷藏,数星星,或者在挤在那个会讲鬼故事的老婆婆家里听故事,每次最紧张最害怕的时候,来电了,于是就听到全镇人民不约而同的高呼:来电了!……太多太多美好的回忆。在我大学毕业那年,这里拆迁了,小伙伴们去了不同的地方,我也到眉山工作了,属于童年的记忆尘封已久,但仍让我眼睛有些湿润。
当时学校里我家不远,过马路,穿过一条狭长的小巷就到了。这条路我走过9年,曾经的中学搬迁到了新学校,只有小学还在。哈哈哈…真没想到路边那家小卖店还在呀?这条路上有太多美好的回忆。每天放学,我和朋友一起回家,路旁的地摊上,我买了人生中第一版不干胶。我总会站在糖画摊边吞着口水,羡慕地看着别人转糖画。还有那个搅搅糖,那个米泡筒…后来读中学了,下了晚自习,和闺蜜一起聊着聊着,突然发现身边已经只有自己了,因为到家了。
想着想着,我笑出了声。喻儿问我笑什么?我便给他讲我读书时的趣事。讲我的同学,我的老师,我的小伙伴。讲我们把排球打到了府河里(中学的院墙外就是府河),雷同学奋不顾身跳下河捡回了球的英雄事迹;讲我们偷偷把家里的香肠拿到河堤上烤来吃;讲我们每年到河心岛春游野炊,自编自演童话剧;讲我们音乐课一起学唱《十七岁的雨季》,林志颖也是当年我们的偶像男生;讲我把自己喜欢的歌词,诗词抄了一本又一本;讲排球比赛时我一口气发了十几个球,差点儿一个人拿下一局的壮举……喻儿觉得有点不相信。哼,谁还没有过年轻的时候,谁年轻时没有轻狂过!我也年轻过呀!
该吃午饭了,回到姑姑家,大家正在翻看老照片。哈,这是我吗?好可爱的多肉呀!看来从小我就有多肉的潜质,多少年没变!黑白照片里,一张是任家大院的亲人们,是在一个小叔叔入伍前全家的合影!我是最小的。还有一张是我们家的合影,我还是最小的那个!我们笑着调侃大哥哥以前好帅啊,现在太胖了!他们说小侄女和我小时候一模一样胖嘟嘟的。哟,还有石灰街十家院子2018年老邻居们聚会的照片。我仔细地看,可是一个也没能认出来!姑姑给我指这是谁,那是谁,这个已经不在了,那个已经老得走不动了…每一个熟悉的名字却无法与他们的样子重合,也无法与记忆里的他们重合。当时的街坊邻居是相当的团结和睦,哪家做饭时少点盐啦酱油啊,可以直接去旁边厨房要的到,吃饭的时候,很多人喜欢端着碗,蹲在花园的台子上,边聊边吃!
二十多年过去了,早已物是人非。街道更宽了,路面平整了。房子越修越高了,邻居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远!巷子里很清静,不再有孩童玩耍嬉戏的欢笑声。
我仍然记得自己来时的路,我记得自己最初的梦!
2019年2月9日于华阳米兰多拉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