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儿童最初概念的形成方式

          我们都知道,幼儿自从说出单个字或词语时,概念就会慢慢萌芽出来,接着他们就会把字词和实物相对应起来,开启认识世界的第一步。

          那么,儿童对事物概念的把握和我们成年人一样吗?也是那么准确、整体 细节兼顾吗?其实,这是成人式概念,准确但枯燥。

        比如,树的概念。树在儿童眼里是“干 枝 叶的组合”吗?反之,有干枝叶的就是树吗?其实,我们发现儿童首先是对事物是整体概念。只有后来才识别出整体的构成元素。

        儿童式概念,其实在他们的自由涂鸦画中表现的更加形象。比如,树的涂鸦画,都是一个整体的轮廓,无论是什么树、大树、小树,都如此。


   


      年龄稍大一点,才出现树的细节概念……

   


        还有,涂鸦画中最常见的房子,早期的房子都是轮廓式,或圆形或方形的线条房子,后来 慢慢出现了立体的细节房子……


            可以看得出来,儿童式概念虽然也很丰富,但是概念有些模糊,也不严格。然而正是这样的概念形式,对应着儿童的梦幻意识,增加了神秘感,所以这些概念里都带有生命和感情色彩!充满着真善美。


        对应着儿童式概念,对于学龄前甚至九岁前的儿童,他们的最佳学习方式应该是“从整体入手”。

          所以,在幼儿园里进行的“学习式活动”,如:晨圈、歌谣、手指谣、古诗词、童话故事……等等,想让孩子们最优化记住这些,都是从头到尾一气呵成,让孩子整体性消化,反复听、诵读,直至轻松记住。

        当然,数字、数学的学习方式亦然。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