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510,12-1-2,告子章句下1-2》

《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510,12-1-2,告子章句下1-2》

【"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金重于羽者,岂谓一钩金与一舆羽之谓哉?"】

今天是丁酉年壬子月戊辰日,十月二十,2017年12月7日星期四。今日大雪。

揣,是揣度。岑楼,是古代摩天大楼的代名词,意指象山一样高耸的高楼。钩,是带钩。

上一节,任国人用目的在于救命的无礼之食,以及目的在于婚姻的无婚礼的娶妻,以此两者为例,驳斥屋庐子"礼重于食色"的立场。话锋所指,隐含杀机,不仅是错的,而且是坏的,还不是一般的坏,而是违反人性的坏透了的坏!

屋庐子是非常敏锐的好学生,知道对方是歪理,但不知道歪在哪儿,虽然一时被问倒,但他很有行动力,第二天就不惮远行,速度赶往孟子老师的住所请教了。

孟子说,这个责难很容易反驳,为什么说容易呢?用现代语言表达是,世界是关系,单原子不构成意义。

关系是辨证,静态是极端。

关系包括有:常和变,一定和多样,质和量等等。

义理和欲望,它们是一对关系,不是静态。理欲轻重的对比,放在常态比较时,当然就是礼重而食色轻。

既然是比较,就要有确定的规则和标准才有意义。但是,任国人用偏激的特殊的情况,对比常态的一般的事理,就会打乱规则,混淆标准,使得本末轻重失去重心,于是,他的歪理就站住脚了。

他才是真正的坏透了!

比如说,摩天大楼和一寸长的木头,两者对照,则摩天大楼至高,一寸长的木头至矮,这是因为用同一个平面作为底部。如果不管底部是不是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只问末梢的高度,则举起木头就可以高过楼顶了,这么比,一寸长的木头反而高过摩天大楼!同理,举食色加于礼之上,这跟上面的做法有什么区别呢!

金子质重而羽毛质轻,这是在一定量的条件下得出的结论,哪里是说金不必多,带钩那么点儿大的金子也是重的,而羽毛不必少,装满一车的羽毛也是轻的呢?一个带钩那么点儿大的金子,对比装满一车的羽毛,则钩金反而是轻的,而舆羽反而是重的。

用常态的礼,对比极端情况下的吃饭问题和娶妻问题,导致轻者更重,重者反轻,这就是任国人的策略。

但是,这种诡辩,不足以改变本质。

摩天大楼不会因为加上了一截木头而就损其真实的高度,钩金不会因为一车的羽毛重而损其真实的质量。礼的大体,也不是极端情况下的吃饭问题和娶妻问题而改变其真实的份量。

对付诡辩,就是抓住本质,守其常道。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资治通鉴直解》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滕文公、告子》南怀瑾讲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