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南方的一个小山村里,祖辈们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家境贫寒。但孩提时代有好些事情却记忆犹新。
最先留在记忆中的是,那时父母在外出工, 每 天很晚才回家。那时我们住在樟塘湾,我们姐弟常常登上村前的小溪旁的一块大石嘴上翘首盼望着父母回家给我们做饭。
后来由樟塘湾往边山迁徙,父亲开始在那里建新房,留下的印象是,有一天,爷爷带着我一块儿在晒谷坪上削泥土砖,那个时候我好象能把二、三十斤重的土砖扶起来,到后来大概就开始启蒙上学了吧。
一生中没见过奶奶,奶奶很年轻就过世了,每到冬天,我便要去给爷爷暖脚,爷爷每天晚上会给我讲一些故事,还教我唱山歌。当时我还记录了一百多首山歌,后来把那本子弄丢了,留到现在说不定会成为一部经典的民间文学。其中还只能记起一首来,“清早起来打白霜,白霜落在青草坪(piang),妹在园里摘西瓜,丝线吊瓜给郎尝。”
爷爷是个织匠,织的是些棉纱布和麻丝蚊帐,记得在织布之前,要把棉纱用一些米煮一下,叫“浆纱”,现在想起来,这种做法可能是为了让纱有力度和弹性吧。每次“浆纱”后锅底都会留下些锅巴,那时饥饿的我们都会争着抢着去吃,现在想来,那里面粘着好些棉絮,多么的不卫生呀。
小学阶段,我很喜欢读书,因我父亲在院里子也算得上有文化的人,那时候时不时地搞一些运动,我表现是活跃的,当时还是每天早晨起来用铁皮喇叭筒喊广播的红领巾宣传员呢。
还有很多很多的童年生活经历,也许同龄人会有同样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