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九九七年的夏天》
笔者:20年后的夏天想起那片星空,幻化成一首诗,想念1997年的夏天,送给奔跑的我们。
1997
(一)
七岁的我
躺在外婆家的凉椅上
椅子被虫蚁蛀蚀了星星点点的孔洞
我抚摸着这些孔洞
感受它们的走向、深度、纹理
星空在我头顶
多年后我知道了我的星座
但每次仰望星空
我从不刻意找寻我的那一颗
星星在我心中
光芒闪耀
(二)
隔着河是小火车站
河流、大山、公路氲氤在夏夜中
和着晚风、萤火、明月
夏夜像一首歌
山洞里钻出一列火车
像一条蠕动的蚕
车轮驶过横木、铁轨
咚咚咚咚
我数火车
一节二节三节
夜很深了
但还有未入眠的旅客
(三)
火车载着旅客去远方
多年后
我也坐上了火车
隔着河眺望外婆当年住的房子
和夏夜乘过凉的院落
外公已逝去十年
一九九七年的我和现在的我
相隔的这条河静静流向远方
也流淌过岁月
我从不去想我能走多远
但我相信那片星空给我带来的
脚步的力量
(四)
一九九七年的夏天
我穿着外婆给我买的
蓝白条纹的海魂衫
十几年后,我在外婆家看到了这件衬衫
上面趴着一只猫
衬衫比那只猫大不了多少
想着想着我就笑了
那时我那么小
那是一九九七年的夏天
已过去二十年
那是我们的1997
注:笔者1997年出生,文中出现的“1997年……七岁的我”是诗歌中的虚构的时间,1997年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年份,代指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以免读者引起误会。
作者简介:贺泽之,曾用笔名河汉、风雷震九州,南边文艺第四届签约作家,雪野文学社副主编,作品曾获2017年“阅读大同”征文比赛三等奖、第二届全国青年自由写作大赛二等奖等奖项,作品散见于《大同大学报》、《天河》等刊物及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