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

“ 风有信,花不误,岁岁如此,永不相负。”

这句话来自知乎下的一个回复,原提问是“ 如何理解人生如梦弹指间,莫负豆蔻但相恋?”本来想拿来放在公众号的功能介绍区,想了想还是作为我的第一篇正文开头,也算是一种缘。

十三岁的女孩儿被称为“豆蔻”,二十四岁的女子被称为“花信”。对于这两句话,我的理解是这一时期是人生最充满可能性的时岁,负了这转瞬即逝的光阴,便岁岁如此,泯然众人矣。


01


生活的乐趣

    昨晚临睡时关了空调,开了一点窗户,偷得了一夜的香甜,今天一早起来,顿时感到了立秋的凉意,在八月的西安蠢蠢欲动,或许是前一晚收获了一场友好的谈话,使得人逢喜事精神爽,我向来是一个不善于隐藏情绪的人,而这种稳稳的确幸感却也不常见,让人不至于得意忘形,而是在心底,无形的力量,萌芽着。


“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郁达夫


  郁达夫在《故国的秋》里写道:“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从小生活在中原地带的我,对于故土的四季变换不甚察觉,只记得夏去冬至、冬去春来,在一年又一年的更迭中吹灭了一根根蜡烛,告别了一个个友人,走过了一片片天空,迷惘得来到了二十三。或许是由于一个人来到了一座陌生的城市,对周围环境的感知更敏锐了些。西安,初来乍到时,一下车就以似曾相识的感觉包拢着我,陕西的方言我是不陌生的,并没有时时刻刻提醒我外地游子的身份。与洛阳相比,西安多了一份亲近人间的烟火气,我最喜欢挑一个凉爽些的夜晚,在青霄路和凤城南路的十字路口找一个石墩一坐,在夜市上空的烟火气中,弥漫着、浸泡着,遥遥地阅读人们脸上的表情,发呆的瓜农、寂寞的食客、忙碌的小摊贩主......在我眼中这是另一种大自然,不知不觉耳边的声音变得忽远忽近,如此逐渐打开身体,便可心满意足地步行回家,洗漱,入睡。

  郁达夫笔下的秋,寥寥几行映画出了秋的灰树、红叶,是扑面而来的清凉感,有着举世而独立的悲壮。人应该时常亲近大自然,从大自然中获取感知喜与悲的能力。今年早些时候,我和朋友讲:“ 人要每天晒一晒太阳,可以防止抑郁。”我现在觉得应该加上几条,可以防止老年痴呆,多看多写多动脑;可以增加人生智慧,从大自然生命更替的规律中汲取营养;可以少走弯路,毕竟人的灵感和抉择很多时候是从环境中获取的能量。可西安的太阳太烈了,让人宁愿在隔绝阳光的室内写写文章,也不愿出门消受大自然灼烈的爱,幸好昨日立秋,宣布公元2023年的阳光要逐渐收敛起来,给普天之下千千万万不堪酷暑的中华儿女一丝喘息的机会,因此我无限向往在未来定居在一座气候温和、四季如春的城市,目前而言北京并不适合,干燥的空气加上杨柳絮让我的老朋友鼻炎兄早早登门,闹得我苦不堪言。其实昨晚临近十一点,我下班骑车回家时,秋风的拜访之意愈演愈浓,看着停驻在路旁的巨型大巴车,驾驶座里无一例外地配备着一名大巴车司机,路口漆黑一片,只听得见自行车轮和车轴旋转的声音。尚未尝到秋的萧瑟,却略有会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都说是一叶知秋,昨天无意间看到门前的几棵嫩柳落去了几片叶子,有的叶片泛出淡黄色,有的仍然绿意不减,却也抵...
    文宇斋阅读 955评论 0 0
  • 兹辰戒流火,商飙早已惊。 云天改夏色,木叶动秋声。 2018.08.07 星期二 晴 夏未尽,秋已至。暑去凉来...
    特立不独行_喵咕酱阅读 8,353评论 5 20
  • 立秋一叶梧桐一报秋 立秋至,凉风起,让苦夏已久的人们长舒了一口气。一瞬之间,汗流浃背的身体便被一阵风吹干了,晨起的...
    金有金官方号阅读 1,001评论 0 0
  • 今天是2022年8月7日,阴历七月初十,壬寅虎年,立秋节气。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三个节气,秋季的第一个节...
    若森知道阅读 2,578评论 0 4
  • 今天是戊戌年六月二十六,立秋。 “一声梧桐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飞...
    江一三阅读 858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