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弹性布局中的flex属性吗?

关于flex属性,你应该看过很多讲解这样的介绍:

这是“flex-grow”、“flex-shrink”和“flex-basis”三个属性的缩写。其中第二个和第三个参数(flex-shrink、flex-basis)是可选参数。默认值为“0 1 auto”。

{flex: 1 1 auto;}

那么当这三个属性写在一起时,到底是怎么运作的呢,我将在这里引用一个例子来跟大家分享一下,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还望各位大神多多引导指正,不胜感激!

这是来自于网络的一个例子(点击跳转的源网页))此处引用并附上源代码:

html部分
css部分

flex: 1 1 auto;

该语句使得子元素在父容器中被平均分配,此时他们的均宽应该是116.67px.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在浏览器中的效果:

hover效果

我们可以看到,当对父容器中的div进行hover操作的时候,整个弹性布局中的元素均发生了变化。

源代码中hover操作的时候,父容器中的三个不同颜色的子元素div的宽度变为200px

.flex > div:hover

{

    width: 200px;

}

那么在实际变化过程中,它的宽度真的变为200px了吗?来验证一下!

元素实际宽度

我们可以看到在实际的hover过程中,被hover的元素宽度变为了230px。这是为什么呢?

flex: 1 1 auto;

这行代码起到了关键作用,我们初步理解一下它在该案例中的作用。

一、子元素不溢出的情况

1.flex: 1 1 auto;中的第一个“1”所起到的作用

属性中第一个“1”,代表的是flex-grow属性,定义项目的放大比例,即如果存在剩余空间,他们将对剩余空间进行平均分配,故即便开始在代码中设置了子元素的基础宽度【width:30px;】,他们仍然不受该属性控制将父容器完全占满。

父容器width:350px;

三个子元素的基础宽度:width:30px;

剩余空间:350px-(30px+30px+30px)=260px;

平均分配剩余空间:260px/3=86.67px;

每个子元素加上平均分配的空间以后width均发生改变,为width:30px+86.67px=116.67px;

因此每一个子元素在父容器中所占大小均为116.67px.

实际宽度

2.flex:1 1 auto;中的第二个“1”所起到的作用

属性中的第二个“1”代表flex-shrink,属性定义了项目的缩小比例,默认为1,即如果空间不足,该项目将缩小。若空间足则不起作用。

hover事件触发以后子元素的宽度将发生改变,如下图:

此处我们可以看到子元素并未将父容器撑满,有一部分多出来的剩余空间,那么第二个“1”,即flex-shrink将不起作用,不会对元素进行收缩,但是第一个“1”即flex-grow属性将再次发挥作用,对剩余空间进行平均分配

平均每份为90px/3=30px;

那么此时三个div的宽度将分别变为230px、60px、60px。

此时得到的就是最终hover的尺寸,大家可以进行验证。

二、子元素溢出的情况

为了验证该算法的正确性,我们将源代码中子元素的基础宽度width改为100px,

1.flex:1 1 auto;中的第一个“1”所起到的作用

与上述子元素不溢出父级容器的情况相类似

三个子元素分别为width:100px;

剩余空间:350px-(100px+100px+100px)=50px;

平均分配剩余空间:50px/3=16.67px;

每个子元素加上平均分配的空间以后width均发生改变,为width:100px+16.67px=116.67px;

2.flex:1 1 auto;中的第二个“1”所起到的作用

属性中的第二个“1”代表flex-shrink,属性定义了项目的缩小比例,默认为1,即如果空间不足,该项目将缩小。若空间足则不起作用。

我们可以看到此时子元素的总宽度为200px+100px+100px=400px>父级容器宽度350px,那么第二个“1”将开始发挥作用,即等比例收缩。


            shrink的计算方法与grow不同:

            逐个计算:shrink比例 = flex-shrink * item-size / item总和;

            溢出宽度=flex-shrink * item-size的总和-父容器的总和;

            逐个计算:最终宽度=item的宽度-shrink比例*溢出宽度;


具体计算过程:

shrink比例:

                  第一个div:1*200/400=0.5;

                 第二个及第三个div:1*100/400=0.25;

溢出宽度:400-350=50px;

那么每个子元素的缩小比例为:

                   第一个div的width为:200px-0.5*50=175px;

                   第二个及第三个div的width为:100px-0.25*50=87.5px;


综上所述,无论是grow还是shrink其实都与其相关的伸缩比例有着莫大的联系。

好了基本计算就是这么个思路,大家可以拿去进行验证,讲解不到位的地方还望各位多多包涵!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CSS 3中弹性盒布局的最新版概述 在CSS 3中,CSS Flexible Box模块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块,该模...
    吾名无双阅读 1,248评论 0 5
  • 移动开发基本知识点 一.使用rem作为单位 html { font-size: 100px; } @media(m...
    横冲直撞666阅读 3,521评论 0 6
  • H5移动端知识点总结 阅读目录 移动开发基本知识点 calc基本用法 box-sizing的理解及使用 理解dis...
    Mx勇阅读 4,635评论 0 26
  • 问答题47 /72 常见浏览器兼容性问题与解决方案? 参考答案 (1)浏览器兼容问题一:不同浏览器的标签默认的外补...
    _Yfling阅读 13,815评论 1 92
  • 选择qi:是表达式 标签选择器 类选择器 属性选择器 继承属性: color,font,text-align,li...
    wzhiq896阅读 1,806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