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书是美国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的《闪灵》。建议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一个人配合电影食用。故事的情节比较简单,讲的是失业人员杰克带着他的妻子温迪和儿子丹尼来到与世隔绝的全景饭店工作。父亲杰克在全景饭店的诱惑下日渐颓废,又开始变成了一个酒鬼,对妻子和儿子的态度也粗暴起来,最终丧失理智,意图将自己的亲人残杀至死。
闪灵是一本心理恐怖小说,作者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描述了一个活生生的人变成怪物的过程。这本书没有盗墓笔记和鬼吹灯那么惊悚,但却诠释了恐怖的真正涵义,是一本关于人性的小说。作为恐怖小说,书中自然也描述了一些怪物,比如复活的黄蜂,会移动的树篱动物,泡在浴缸里全身溃烂,布满尸斑的女人。但全书最可怕的怪物,居然是人。而那个由人变成怪物的便是这本书的重点描绘对象杰克。
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将杰克描述成一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一开始杰克还是一个有感情,关心家庭的人,但渐渐的,他臣服于自己的坏情绪与欲望,变成了一个残害妻儿的魔鬼。书的最后一章,作者对杰克的称呼已经由人字旁的他变成了动物的那个它,表明杰克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魔鬼,不能再称之为人。故事的最后,杰克和代表欲望与坏情绪的全景饭店一起在大火中毁灭,暗示着人最终会深深陷入欲望和可怕情绪的泥坑。
对于杰克的遭遇,我最大的感想是人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将理智牢牢控制在头脑中。如果人无法成为自己的主人,那他将会变成一个没有理智的怪物,做出任何人无法想象无法理解的事情。
关于情绪这个问题,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的两个情节。 一次,在儿子丹尼受伤后,妻子温迪毫不犹豫的将自己的怒火发泄在杰克身上,这让无辜的杰克十分恼怒和伤心。按理来说,温迪不该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一定是杰克的错。 但仔细想想,若不是因为杰克之前有过伤害丹尼的行为,温迪又怎会毫不犹豫的认为又是杰克干的好事?
这让我想到一个故事:一个男孩脾气很暴躁,父亲为了让他的脾气变得好一点,就让他每发一次脾气,就把一根钉子钉入铁皮箱。渐渐的,铁皮箱上的钉子越来越多,男孩也感到越来越难过。这一次,父亲又让男孩每忍住一次脾气就将一根钉子拔出。渐渐的,铁皮箱上的钉子越来越少,男孩很高兴。但他发现,这个铁皮箱已经变得千疮百孔,到处是洞了。终于,他明白了,虽然他现在已经能控制住了自己的脾气,但他给别人带来的伤害已经无可挽回了。被他伤害的人的心,早就像这只铁皮箱一样千疮百孔了。
所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格外重要,你每发一次无缘无故的脾气,就会伤害一个无辜的人。而那个被你伤害的人,可能就会因为你的这一次失控而受到沉重打击,从此以后再也不信任你了。因此,当别人毫不犹豫的埋怨你,不信任你时,你首先要做的不是怨恨别人的偏见,而是该仔细想想你是否控制好了自己的情绪?
另一个令我印象十分深刻的情节出现在电影版闪灵中。当时,杰克正坐在大厅里聚精会神的写作,而妻子温迪看到他终于能干点正事,不再酗酒时,非常高兴的过来给了他一个拥抱和几句夸赞。而杰克却狠狠的责怪温迪打扰他写作的思路,发泄了一通怒气。最终,害怕和委屈的温迪只得悻悻逃去。
想一想,这个场景是不是很常见?这不正是生活中的我们常做的事吗?对不了解,不知情,只是想关心问候一下我们的人,我们常常对他们抱以不耐烦的驱赶态度,就像杰克驱赶妻子温迪一样,我们也常常驱赶自己的父母。分享完这个情节,我更希望大家都能对周边关心又不了解我们生活的亲朋好友多一些耐心,多一点善意,不要对他们的关爱抱以敷衍冷漠的态度。
另外,本书的结局是最令我意外的。 故事的结局,杰克一家并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全部悲惨的死在饭店中,杰克的妻子温迪和儿子丹尼在善良的厨师哈洛兰的帮助下逃出了全景饭店,开始了新的生活。一开始看完结局的时候,我很不理解。如果作者直接让杰克一家都死在饭店里,那他故事的主题就很鲜明了,写的主要就是家庭暴力和可怕情绪带来的伤害。但是作者却没让温迪和丹尼死去,这让我非常不理解。
幸运的是不久后,我大概想明白了。让家庭暴力的受害者逃离牢笼,表达着作者对他们最大的同情与鼓励,寄托着作者希望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最终能够逃离阴影,获得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的希冀。